儿童视角下的诗化世界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读《城南旧事》,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懵懵懂懂,读这书只觉得像是身边的同龄人在跟我说好玩的故事。如今,我上了大学,通过电影的方式再一次接触了《城南旧事》。惊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眼中的世界与英子眼中的世界开始呈现不同的轮廓。我开始可以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异质的儿童世界。也通过英子的眼,来重新认识这个我原本已经习以为常的成人世界。
  《城南旧事》在叙事方面的显著特点是,它是作者在年过暮年后重新以孩子的视角记录童年的故事。相信任何看过《城南旧事》的人都会有所感觉——唉,英子眼中的世界好像与我眼中的世界有哪里不一样。而儿童视角事实上不单指儿童的视线范围,更是将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所听、所视、所想有机统一起来,用孩子的眼光认识与理解这个世界。孩子的目光是怎样的目光呢?那是温柔慈悲,不带有任何偏见的目光。在众人都将秀贞斥为疯子而唯恐避之不及时,只有英子发现了秀贞的亲切与善良,和她一起染上鲜艳的指甲,听她反反复复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当秀贞动情地讲述着自己与恋人的故事时,英子大大的眼睛中也盛满了泪水,然后屏幕前的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孩子也许还不能完全理解成人世界的纷扰,也许对既定的一切没有力量改变,但是,他们有本能的感知与分担痛苦的能力;孩子的目光,是凭依着本能的直觉与简单的情感逻辑的目光。同一个人,既是四处偷窃的贼子,也是供养弟弟上学的好哥哥。成年人所面对的道德评价难题,被英子用“我分不清海和天,也分不清好人与坏人”笨拙地闪开。她只知道,这个为供养弟弟而被迫走上偷窃之路,在草丛里为自己的行为痛苦纠结的人,不该被粗暴地定义为坏人。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南旧事》中,除英子的视角外还有众多成人共同构建的成人视角。英子与成年人对同一事物的评判反复出现巨大差异,事情的发展也往往会走向英子期待的方向的反面,成人的意志一次次渗入英子构筑的美好世界中。这本质上是儿童思维与成人思维的碰撞,更是象征着“真善美”的理想人格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冲突下的一次次失败,反映了成人规则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而虽然“不可撼动”,也到底通过孩童的眼将我们已经习惯甚至于麻木的成人世界陌生化,无声地批判着我们早已默认的冷酷与世俗;正是因为“不可撼动”,才愈发展现出儿童的纯真与神圣,激起我们无法排遣的“童愁”。因儿童视角而暴露出的一系列矛盾,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深度,逼迫着我们在矛盾中发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追问。
  细数下来,英子记忆中的这些城南旧事全都以悲剧收场。秀贞与小栓子死于车轮之下,以偷窃来供弟弟读书的贼最终被抓,发现了自己孩子的命运真相的宋妈伤心地离开,以及最后的爸爸去世。人间的无常,社会现实的冷峻,都藏在简单的几个小故事中。然而我们会为之而感到伤感惆怅,却也不至于过分悲痛。想来这其中也有几分儿童视角的功劳。英子与秀贞一起染上鲜艳的指甲,和小栓子一道嬉笑着荡秋千,在偶遇贼子时天真地问道:“你是在这里拉屎吗?”孩子的眼睛能看到残酷的现实,更能将残酷的现实柔化。因为是英子,才能发现与创造那么多温暖生动的细节,才能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放大,给原本灰暗的现实蒙上了一层光明的色彩。让人觉得有一个这样“聪明又厚道”的英子,就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有这样的英子,生活就不会是一潭绝望的死水。
  本片一向被盛赞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多种手法,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汪曾祺曾说,“孩子的眼光最能完美地捕捉住诗。”这个诗化世界的塑造,与儿童视角密不可分。凭依着纯洁质朴的心灵与形象直觉的思维方式,孩子能将万事万物都赋予盎然的生命力与纯美的诗意,万事万物都能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甚至成人的痛苦与烦恼在他们的眼中也带上了诗的色彩。另一方面,躺在病床上的英子通过报童的播报才隐约知晓了秀贞母女的结局,贼子只留给英子一个沉默的背影,故事的最后英子一家与宋妈夫妇在不同的马车上向着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正是因为儿童视角的有限性,才产生了大量留白,给观众留下思索与想象的空间。孩子是细腻敏感的,却也是“健忘”的。悲剧如凶猛的海浪般霎时涌进他们的心灵,但事后却不见得留下太深的痕迹。一次次的离别给引发英子心灵的震动,却也不至于留下创伤。就像是中国画中的晕染,轻轻地下笔,淡淡地晕开,而不是如西方油画那般的浓的化不开的沉重。影片通过儿童视角的特殊性实现了中国文化中“含蓄克制”的美学追求,完成了清淡悠远的意境塑造。
  儿童叙事的电影的经典矛盾在于——还是儿童时,我看不懂电影;当我看懂电影时,我早已不是儿童,儿童的眼光、儿童眼中的世界对我来说都成了遥远的往事。而当我们在成人世界中日益世俗化的時候,我们也愈发感到只有回归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回归到孩童视角下的诗化世界,我们才能真正得到灵魂的安宁。就如作者林海音在原著后记中写的那样:“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愿我们能在成人社会中继续葆有童心,让儿童视角下的诗化世界不只属于孩子。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并努力适应周围环境。”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也是孩子们了解、认识自然的窗口。它为孩子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既开阔幼儿眼界,也增加幼儿的知识。  关键词:自然角;探索;观察动植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应亲近自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有效倾听的重要性,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把正面管教的理念运用到一年级初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创设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教学氛围,尊重鼓励学生,培养学生有效倾听习惯。正面管教理念的语文课堂有和善与坚定并行、尊重与鼓励并重的教学特点;形成激趣、提高倾听兴趣、启发促进倾听持续、合作培养倾听习惯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正面管教;语文教学;小学新生;倾
期刊
摘 要:本文尝试从可操作性的角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合作学习理论,每单元设计一堂活动课,以小组间才艺、必答、抢答、挑战、应战的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以“活动”代替“练习”,没有个人的得分和等级,只有小组间的竞赛,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内容宽泛。既能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又能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主动、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小组合作;减负增效  一、数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积极倡导亲子共育,其是幼儿园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幼儿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使得教育活动无法有效开展。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亲子共育中小班幼儿参与度的提升策略,以期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效能。  关键词:亲子共育;小班幼儿;参与度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实施,教师与家长都普遍认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为高效的家园共育提供了良性的前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职责是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一个重大的变化与转折时期,这就需要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和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去管理,才能使班级管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从“加”——任务,“减”——陋习,“乘”——引导,“除”——失败四方面论述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  关
期刊
摘 要:《骑桶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一篇课文,本课属于“虚构”话题单元课文,教材打破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解读方式,将“叙述”“虚构”等新鲜概念引入高中语文教学,高中师生需要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讨论《骑桶者》的第一人称叙述对虚构的意义,是对课文解读方式多元化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骑桶者》;第一人称叙述;虚构;控制  “叙述”作为一个小说要素,在本教材的第一单元话题
期刊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过是一辈子。当她回首往事种种,扑朔迷离。到底是时代成全了她?还是时代毁灭了她?  她是时代的“怨女”。  何谓“怨女”?从字面上理解,大概就是幽怨的女子。若细究词源,则见《孟子·梁惠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其意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她,柴银娣,倒不是那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是出名的麻油西施,只不过有个“烈性子”,男人
期刊
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与之相适宜的思想建设也需紧跟在侧。《给理想一点时间》一书借多家杂文的时事点评予以读者多重的感官冲击,从而吸引读者关注现下社会状况,反思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的部分博文让我思虑良多,故列出时代三问对博文所阐述的时事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崭新时代的信仰之问  书中多篇杂文都与“信仰”的命题有关,展现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思想建设在信仰版块的缺失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生活化教学是一大重要核心理念,而作为技工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更应对生活化教学引起高度重视。在技工院校中英语课程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交流与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可以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本身便是从生活中而来,最终在生活中运用。技工院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实现英语生活化
期刊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仍然是一颗璀璨的名词,尽管绝大多数中国女性仍处于沉睡之中,反抗的号角声是男性替他们吹起来的,但在那时也有不少女作家的出现,为妇女解放這场运动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凌叔华当然是女性文学史上不可略过的一笔,我给予这个文笔精致的女子更多的青睐。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集是对她笔下的新太太们的惊奇,有离家走出了第三种结局的绮霞,婚后依旧大胆崇拜丈夫的燕倩。进而又对旧太太们感了兴趣,这群旧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