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_h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一个数学思维进行交互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教学的引导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完善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直接灌输的.然而现在很多的数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情境创设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构建的重要性,他们仍然认为学生想要拿高分、掌握知识还是只能练习、再练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多样,但是在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过程中必须要把握住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一、利用悬念情境,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对所授内容平铺直叙,那么势必会让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索然无味.悬念能够引起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置身在有悬念所构筑的情境中,会让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从而产生非知不可之感.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设置悬念,那么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在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现有一个破损的自行车轮胎,要换一个与原来大小一样的轮胎,有什么办法呢?”自行车,很多学生都有,因此这个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还能够让数学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针对这个悬念,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探索,同时他们还能够思考如果在其他地方遇到类似的问题,相同的方法是否也能够适用等.此时教师在为学生指出只要学习过这节课后,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到底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从而生出非学不可之感,进而在上课的时候更加集中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教材知识背景创设情境
  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实际,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现实性.情境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状况与生活实际.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利用学生原来的知识与即将要学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创设情境.这是因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在原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而且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其次,尽量使用一些趣味性的知识与故事、问题等创设情境.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对于“已知两个同心圆的半径,求圆环的面积”这样的问题放到以下情境中可以让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用比赤道长1米的绳子给地球加个圈,在地球与绳子之间会存在缝隙,这个缝隙能够放进去一个苹果吗?缝隙的面积有多大?”
  教材中的很多背景材料都是编者用心选择的素材,我们要好好地挖掘其中的素材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情境之中.
  三、注重利用生活情境,还原现实模型
  如今,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数学的概念、命题等它们本身就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因此它们必然对应着某种现实模型,但正是因为它们的抽象性隐藏了它们的应用性.所以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揭示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发掘现实情境背后的数学.
  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在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后,可以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营业员和学生:
  学生: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10元钱).
  营业员: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多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找你8角钱.(注:一盒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的应用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也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会有数学的影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这种给抽象的数学问题赋予实际意义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缩小了抽象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充分理解、数学原理的充分运用、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等都离不开情境创设这样的有效手段.同时,情境中所能够反映出的的生活与知识背景的联系也是数学生长的土壤,将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放到这个土壤中,数学知识的小苗才能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进而构成一片数学森林.如果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那么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只能够成为那些沙漠中的零散、稀疏的枯枝.
  
  参考文献
  [1]付玉勤.对初中数学生活化的一些尝试[J].知识经济.2010(08).
  [2]刘志娟.浅探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9).
  (责任编辑 金 铃)
其他文献
本文以马克思的土地理论为理论基础,回顾了我国建国60年来的土地制度变迁,并分析了我国现行的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现状和缺陷,指出马克思土地理论对今后
针对某单箱双室大跨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悬浇施工过程中底板出现的纵向裂缝病害,预埋传感器测量箱梁养护期间的温度和应力,并建立箱梁施工仿真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各个荷载工况下的
针对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张拉优化问题,以实桥工程为依托,采用吊杆从拱顶至拱脚对称跳跃式分批一次张拉施工方法,研究了吊杆一次张拉到位的可行性,并对吊杆初张拉力进行优
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固桥梁、建筑等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和适用性。针对碳纤维板材与混凝土界面间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剪试验模型,通过静载试验的方法分析
斜拉桥施工过程中若不对临时结构的内力及线形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将因误差的累积导致施工结束时整体结构的受力及线形严重偏离设计成桥状态,使得桥梁成桥时无法实现设计的最优
利用ANSYS软件,对弹性材料—弹性边界、塑形材料—弹性边界及塑形材料—粘弹性边界路基路面模型在连续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路面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含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