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年轻人,正在滑向一个极端—为自己创造一个孤独的未来。
“离婚冷静期”最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主要讨论者就是年轻人,因为社交平台的属性决定了年轻人占多数。主要的意见,是反对“离婚冷静期”,因为它不利于离婚。离婚,是一种解脱,是一种自由的实现,是回到真我,这些价值都如此重要,因此任何对离婚的拖延,似乎都是犯罪。
然而,参与讨论者,大多不但没有离过婚,也没有结过婚,甚至“连对象都沒得半个”。人们都在想象着所有的不幸。
在此之前,更多的讨论,都引起了强烈共鸣。没时间找对象、不想结婚、丁克主义……
当然还有家暴,很大程度上,正是一个个被放大的家暴事件,给人们营造了“几乎所有婚姻都是不幸的”这种印象。生孩子同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孩子会成为巨大的拖累,会让后半生不得安宁,会让“想走就走的旅行”从此成为历史—虽然单身男女大多数也并不拥有这样的旅行。
总而言之,不断发生又不断沉淀和加固的观念讨论,都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持续地把整个社会拆分为原子状态。
原子状态是一种很矛盾的状态。
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失联,至少把传统的紧密纽带一一切断,的确会增加人的生活自由度,做事、花钱、说话、独特的生活方式乃至少数的价值取向甚至性取向,都不必理会他人的眼光。
人的一生是分阶段的,单身自在,如果是一碗好吃的饭,那么坦率地说,这也是青春饭。
但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弱联系,甚至几乎没有联系,又会使单个人的博弈能力变得很低,与有组织的企业、商业团体之间处于越来越不对等的地位。这一点事实上反过来制约了自由生活的实现,毕竟物质基础才是自由的最有效保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卖小哥,这种近乎自由职业的庞大队伍,根本没有能力和平台对等协商。
一个组织,或者一名管理者,青睐两种状态。一种是坚固的机械团结,所有人都被整合在一架协同的机器结构内;另一种就是截然相反的原子状态,人与人之间失联,没有博弈能力。这两者都有利于管理。
无对象,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结婚的更轻易地离婚,这些现象都会创造生活自由,这没有问题。
按照当前的趋势,可以断定,未来单身自在的人会越来越多。但人的一生是分阶段的,单身自在,如果是一碗好吃的饭,那么坦率地说,这也是青春饭。下一阶段,中年以后,单身的人们就会逐渐体验到没有博弈能力的痛苦,并且痛苦会持续增强。
比如,他们可能会因为年纪大,而且没有强联系的社会关系支持,在经济环境出现风吹草动的时候,被优先解聘。同时,解聘之后又发现,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依靠的人来帮助度过一个艰难期。
其实最危险的是,年纪大了,身体机器就会老化,人就会多病—这一点是年轻人几乎不考虑的事情。
现在出现了一些单身青年自我调侃的群组,叫“互助收尸”,听上去是面对死亡,事实上基本是一种玩笑。其实,一个人生病比孤独地死亡更难以面对。多年前就有一个中年单身朋友,在大病一场之后对我说,病过才知道有个家庭是多么重要,至少在你晕眩疼痛的时候,有一个人能够帮你去挂号和在缴费窗口排那漫长的队。
这也是一种博弈,人和某种社会设置之间的适应与博弈。
这不是劝阻年轻人放弃单身和丁克—劝也无益,而是一种必要的展望。今天的讨论往往就建立在对可能艰困的未来缺乏展望的基础上,那么某种程度上就是脱离现实的。
各自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