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镜子对景致层次的作用探析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rie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园林》里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苏州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其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苏州园林最不显眼的地方就是花墙和廊子配上镜子,所看到的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关键词:教材;问题;细节
  正文:
  【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赏析《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段苏州园林因为花墙、廊子,配上适当的镜子,景致就有了层次和深度,使得游览者于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了优美的图画般的意境。有这么一个细节——
  老师: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甲: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物体移动,像也移动。这样,镜中有景,镜外有景,层次更多了,景致多了,几乎“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学生乙:光从镜子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使人产生错觉。这样,使得游览者扩大了视觉空间,增加透明感、立体感。
  ……
  老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很好,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同学们能从生活中举例来说说吗?
  学生丙:鱼缸中只有一条鱼,但看上去好象有两条鱼。
  学生丁:水中的人看起来变成了两部分。
  学生卯:露珠中有美丽的花朵。
  ……
  老师: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上去怎么好象有两条鱼,水中的人看起来怎么变成了两部分,晶莹的露珠中又是怎么会有花的影子呢?这些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苏州园林镜子的设置,近景远景的层次分明,楼外楼,天外天,整个园林颇有“海市蜃楼”的感觉。(出示挂图)苏州园林中有一亭唤作“月到风来亭”,三面悬空,一面依着廊壁。只是这么一来容易产生逼仄感,怎么办?设计师匠心独运,在廊壁上嵌了一张矩形大镜子,犹如一门洞开,门内凸现又一池绿漪,又一围亭台,一下拉长了园子的景深,增加了视觉的开阔感。倚栏而坐,回首镜中的自己,颇有镜花水月的扑朔迷离。俯瞰亭下的池水,仿佛自己也化作鱼儿,遨游其间,妙哉悠哉!为了增加观赏点,扩大视野的层次,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观赏者感到身临其境,美不胜收,乐不思蜀,这就是苏州园林中装上镜子的目的。
  【评析】
  一、教材不是唯一的,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发展的。
  传统课程往往局限于把教材看作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书本”的观念,注重生活,注重实践。教材不是唯一的,体现了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有了这样的认识,对语文教材,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观察。我认为,教师大可不必局泥于教材中的所谓“范文”,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不只在课堂这个狭小天地,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无形“围墙”拆掉。立足语文课堂教学,超越教材,开发语文课内外资源,真正使语文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拥有“天地大课堂”的思路,拥有了“大语文观”的思想,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看来,枯燥无味的说明文,渗入语文与物理,语文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体味物理现象的魅力,同时也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返朴归真。案例中,苏州园林设置大镜子,这样的话题很容易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人文现象产生兴趣,有效的集中了学生对复杂问题深刻而全面的观察力,提高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让课堂教学也真正回到原生态。
  二、善于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重要。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读会,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脑袋里总装着许多个“为什么”,作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苏州园林在学生,特别是在农村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很抽象的地方,在园林中装上大镜子更是无从理解。案例中,教师能从物理知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辅之以实例,学生如临其境,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领悟苏州园林如诗如画的美景。
  三、细节的布局,巧妙的点缀。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建筑者注重细节,别具匠心,追求完美,体现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关注细节,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苏州园林中内装镜子,看似随意的安排,却是近景远景的层次感的具体折射。正是这样,由无数不起眼的细节造就了苏州园林如诗如梦的立体美感。
  可以说,一面不起眼的镜子,装点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春光”!
  【思考】阅读下列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一条鲶鱼,一旦进入一大群沙丁鱼中,经过鲶鱼的一番搅动,整个鱼池的沙丁鱼都将被激活。
  ——鲶鱼效应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为黛西的女伴、尼克的女友和一名职业高尔夫球女选手,乔丹对同一件事,经常表现出和主要叙述者尼克相反的态度。她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尼克创造的男性叙述世界的颠覆和解构。性别视角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出读者对主要叙述者的主观性和可靠性的质疑,还能提供另一个女性视角的版本供读者评价。  在早期的史诗和大多数传统小说中,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但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采用了一种
期刊
摘要: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本文主要从封建迷信的迫害、“贞洁观”的束缚、世人的冷眼旁观、自身的性格,四个方面来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成因,更深一层地理解《祝福》。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悲剧成因  鲁迅在《祝福》中深刻揭示了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妇女所遭受的苦难,正如先生自己所讲,在作品中他也希望读者能够看到社会和国民身上的弊端并且以此自省。中学的时候,读不懂鲁迅先生。尽管听很多
期刊
摘要:资华筠前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业余学习舞蹈到成为专业舞蹈演员再到后来成为舞蹈研究员,这传奇的经历离不开前辈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身为晚辈,不仅要学习资华筠前辈那种上下求索的学术精神,更要学习前辈谦逊好学的学者态度,只有这样舞蹈届才会形成一种“江山代有人才出”的良性循环。也为舞蹈届有这样一位卓越的前辈而感到无比自豪。  关键词:舞蹈生态学;舞蹈批评;舞论  《舞思》这本书,是我国著名已故舞
期刊
《红岩》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倾注心血,站在纪实文学的角度潜心创作,展现了一位位为新中国解放而不懈奋斗甚至牺牲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弘扬了他们的坚定意志和顽强信念。小说手法与众不同,有独到之处。  首先,亲身经历再现真实场景,情节细致感人至深。这部长篇小说成功塑造了许云峰、江姐、华子良、陈然等共产党员
期刊
摘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一直处于不断地建构与重构中。程光炜、孟繁华共同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是又一“重写文学史”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在《发展史》中,著者突出强调了“发展”二字, 把当代文学史看作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史,认为其“文学评价尺度的变化以及文学发展方向的确定一直处于‘不确定性’之中”,两位文学史家以此为核心和切入点, 在吸取以往文学史成果的基础上,站在独立的学
期刊
摘要:特里林是20世纪美国著名社会文化批评家与文学家,他继承了阿诺德,利维斯以来的批评传统,侧重从社会历史,道德心理的角度评论文学和文化,以独特的道德视角,优雅沉稳的批评风度以及大量有说服力的批评论述,在理论流派纷杂的美国批评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特里林的作品以批评集为主,同时他也将他的思想写进小说中。《另一个玛格丽特》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特定时期批评思想的一种体现。本文将以特里林写于1945年的短篇小
期刊
(1)大头  大头是我儿时的玩伴,小时候我俩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放牛、一起提迷藏。  上学时大头学习好,经常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三好”是指“德智体”三者兼优,其实主要是看学习,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几乎是忽略不计的。  我们放牛,就是把牛骑到村西的山冈上,让牛自己在山坡吃草,而我们这些放牛的孩子只管围坐在一起打牌取乐。回家的时候,大家都先看一下牛背两侧的肚皮是否跟肋骨一平,平了,表明牛吃饱了
期刊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小说,关于《红楼梦》的文学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女性形象研究是《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的重点,在男性形象研究方面则不仅缺少实践成果,而且往往倾向于分析其庸俗丑陋的一面,导致整体研究工作十分淡薄,未能取得深入的成果。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四个男性角色的“眼泪”为切入点对其形象展开分析解读,旨在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期刊
摘要:一篇长恨歌写尽了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一生,她经历了五段无果的爱情,见证了上海从繁华走向没落。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爱情  初识《长恨歌》,还是郑秀文的“王琦瑶”和胡军的“李主任”,情节跌宕曲折,似乎王琦瑶在向我招手,催使着我去读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  正如王安忆所说“ 《长恨歌》 是一部非常写实的东西,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
期刊
摘要: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从三位老师课例中,可知《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王君老师重在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体会灰色人物的灰色梦想;余映潮老师最大的特色是板块式教学方式十分清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鉴赏小说;黄厚江老师以“情节”作为课堂内容的生长点,组织学生进行品析活动。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例评析  一、名师课例分析  (一)王君课例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