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和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
二、要让学生作文时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 “练”。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的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就感。
2. “评”。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效果如何,却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个客观的标准答案,要加以评判,可选几篇典型的范文来参考对照。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3. “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4. “赏”。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氛围: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思维,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对一些文质兼备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习水县申信习水希望小学)
一、 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和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
二、要让学生作文时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 “练”。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的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就感。
2. “评”。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效果如何,却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个客观的标准答案,要加以评判,可选几篇典型的范文来参考对照。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3. “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4. “赏”。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氛围: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思维,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对一些文质兼备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习水县申信习水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