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体现了以儿童为主的思想,强调立德树人、学习生活,也渗透了许多核心主义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绘本故事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图画紧密搭配而成。如果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合理、有效地用好绘本,必能给学生带来“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绘本;道德与法治;应用
一、拓展绘本,指导行为
著名教育家罗素认为,品格教育在孩子6岁前就已基本完成,6岁以后只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当今社会,很多知识都可以借助工具或通过继续教育和自习习得,唯有人格的养成是在幼儿时期塑造并逐步定型的,且成人后很难纠正。《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取及改编的绘本,均來自生活,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加上学生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激发和促使他们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靠拢。
例如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引用了《小手大嘴巴》。这次请学生来讲绘本故事,当学生喊道:“爸爸,您帮我洗吧。”“爷爷,您帮我整理吧。”“宝贝,你吃得太慢了,我来喂你。”肯定很多学生会回忆起自己在家时也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做好。当出示最后一幅图和文字“妈妈,我怎么手变小了,嘴变大了?”其实答案在学生心里已经一目了然。而这个问题也让学生的内心深处泛起了涟漪。我顺势问道:你在家里和小熊一样自己的事情都是叫家里的长辈替你做吗?很多学生都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可以看出他们从认知上已经体会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我首先肯定了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很不错,接着让学生讨论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的,明确具体的行为对象,如穿鞋、穿衣、叠被子、吃饭前摆碗筷、洗红领巾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些事情虽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有一定难度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学生们分组讨论地极为积极和投入。讨论结束,我和学生们一起给有困难的同学出谋划策。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困难迎刃而解,但这只是纸上谈兵。我又和同学们共同想办法,开展一个“我会做之星”的评选活动,比一比谁的事情做得多,做得好。为此我还制作了相应的表格。表格统计的是一个月内学生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完成情况,由家长评价打星。一个月后学生将表格拿到学校进行评比。
二、绘本表演,内化知识
绘本中的故事经常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其人物充满童趣,学生喜欢故事中的角色,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大门,大胆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或创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与同学分享、交流,并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行为融入并迁移到一定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换位思考和体验。
绘本故事是想象和创造的结果,在学生扮演角色前,往往需要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充分的认识,揣摩角色的表情、动作、话语、心理,创造性地开展游戏。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讲文明懂礼貌》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小熊丢了什么》让学生表演。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同学以及老师因熊小弟的无礼而伤心,也能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知道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负面情绪。在扮演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绘本进行创造性地改变或续编。我又让学生演一演讲文明、懂礼貌的小熊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讲文明、懂礼貌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可见,在品德课堂上开发绘本素材,将绘本故事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比条框式的说教更有效果。
三、立足绘本,知识渗透
叶圣陶先生提醒学生:“所修习的功课犹如食物,必须随时把它消化,让它化为自身的血肉。”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德行、智慧,然后指导于生活,这就需要启迪学生的感悟力,对所学的知识有所思,有所感,而后有所悟。“绘本故事”虽然简单,只有寥寥数笔,但图画精美,并令人充满想象,常常蕴含着责任、生命、亲情等丰富的人生哲理,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得一些抽象深奥的内容易于领悟。我是这样通过《大嘴巴丫丫》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的:
小朋友们,丫丫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
生:他先去问了丫姐姐和鹅先生。
师:是的,这叫做请教别人。有时候请教别人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丫丫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通过上网查资料。
师:哦,现在的网络特别发达,什么都能查到。上网查资料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为了让信息更为全面、完整,丫丫还干嘛了?
生:他还去书中找答案。
师:书里藏着知识的海洋,可不能忘了它。学习的途经可真多呀!丫丫不仅善于观察,还把观察到的问题通过多种途经解决了,分别是哪些?
生:是请教别人、上网查询和翻书查阅。
师:总结的真好,说明你知道了这些方法,老师希望我们要向丫丫学习,做一个有心人。
通过对《大嘴丫丫》教学实际的还原,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层层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和大嘴丫丫的区别,那就是大嘴丫丫不仅善于观察,还会把生活中的人们都习以为常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还明白了解决问题是多途径的,有请教别人、上网查询和翻书查阅等,仅仅通过一种渠道得到的答案不一定要通过多方验证才能得到最准确、最全面、最权威的答案。小小的绘本,大大的知识,学生学习了《大嘴丫丫》不仅在学习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在学习态度也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四、围绕绘本,问题引领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安排的绘本都是编写者的精心安排。大部分绘本故事是直接呈现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交流,引发学生的思想上激荡,最终找到绘本故事中呈现的问题或是决绝问题的办法。所以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但也有少数绘本需要教师设计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所提供的丰富的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绘本对话,引导他们思考、讨论。
比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吃饭有讲究》中就有《我在餐桌上》这样一个绘本故事。该绘本选择了在家吃饭时的典型场景,共四幅图,第三幅配有“阿嚏”两字,第四幅配有“谢谢妈妈!我自己来吧。”两句话。绘本所呈现的内容简单、明了,但没有相对应的问题。此时,教师不需要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小姑娘做得正确与否,而是可以结合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并学会吃饭时的礼貌来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吃饭时的行为思考小女孩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若是错误要指明是哪里错了,应该怎么改正;若是正确的可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自己做得对还是错。在学生交流时他们自己内心深处会发现、审视到自己吃饭习惯的不足,也会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不足,从而为消灭自己的不足而努力。这比教师一味的说教来得更和谐,更无声,更有效。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绘本,与绘本进行深度对话,能够充分发挥绘本的育人作用。
四、结语
松居直说:“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绘本教学以它独特的优势,展现着教学内容的美和真,引导着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它以动静结含、情理相融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和灵魂,激荡、引导、启发着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无痕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林圣杰.绘本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
[2]冉启波.法治教育雨露沁润师生心灵口.教育科学论坛,2016(24).
[3]鞠文萱,杜文艳.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绘本;道德与法治;应用
一、拓展绘本,指导行为
著名教育家罗素认为,品格教育在孩子6岁前就已基本完成,6岁以后只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当今社会,很多知识都可以借助工具或通过继续教育和自习习得,唯有人格的养成是在幼儿时期塑造并逐步定型的,且成人后很难纠正。《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取及改编的绘本,均來自生活,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加上学生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激发和促使他们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靠拢。
例如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引用了《小手大嘴巴》。这次请学生来讲绘本故事,当学生喊道:“爸爸,您帮我洗吧。”“爷爷,您帮我整理吧。”“宝贝,你吃得太慢了,我来喂你。”肯定很多学生会回忆起自己在家时也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做好。当出示最后一幅图和文字“妈妈,我怎么手变小了,嘴变大了?”其实答案在学生心里已经一目了然。而这个问题也让学生的内心深处泛起了涟漪。我顺势问道:你在家里和小熊一样自己的事情都是叫家里的长辈替你做吗?很多学生都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可以看出他们从认知上已经体会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我首先肯定了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很不错,接着让学生讨论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的,明确具体的行为对象,如穿鞋、穿衣、叠被子、吃饭前摆碗筷、洗红领巾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些事情虽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有一定难度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学生们分组讨论地极为积极和投入。讨论结束,我和学生们一起给有困难的同学出谋划策。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困难迎刃而解,但这只是纸上谈兵。我又和同学们共同想办法,开展一个“我会做之星”的评选活动,比一比谁的事情做得多,做得好。为此我还制作了相应的表格。表格统计的是一个月内学生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完成情况,由家长评价打星。一个月后学生将表格拿到学校进行评比。
二、绘本表演,内化知识
绘本中的故事经常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其人物充满童趣,学生喜欢故事中的角色,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大门,大胆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或创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与同学分享、交流,并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行为融入并迁移到一定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换位思考和体验。
绘本故事是想象和创造的结果,在学生扮演角色前,往往需要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充分的认识,揣摩角色的表情、动作、话语、心理,创造性地开展游戏。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讲文明懂礼貌》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小熊丢了什么》让学生表演。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同学以及老师因熊小弟的无礼而伤心,也能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知道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负面情绪。在扮演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绘本进行创造性地改变或续编。我又让学生演一演讲文明、懂礼貌的小熊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讲文明、懂礼貌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可见,在品德课堂上开发绘本素材,将绘本故事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比条框式的说教更有效果。
三、立足绘本,知识渗透
叶圣陶先生提醒学生:“所修习的功课犹如食物,必须随时把它消化,让它化为自身的血肉。”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德行、智慧,然后指导于生活,这就需要启迪学生的感悟力,对所学的知识有所思,有所感,而后有所悟。“绘本故事”虽然简单,只有寥寥数笔,但图画精美,并令人充满想象,常常蕴含着责任、生命、亲情等丰富的人生哲理,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得一些抽象深奥的内容易于领悟。我是这样通过《大嘴巴丫丫》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的:
小朋友们,丫丫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
生:他先去问了丫姐姐和鹅先生。
师:是的,这叫做请教别人。有时候请教别人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丫丫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通过上网查资料。
师:哦,现在的网络特别发达,什么都能查到。上网查资料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为了让信息更为全面、完整,丫丫还干嘛了?
生:他还去书中找答案。
师:书里藏着知识的海洋,可不能忘了它。学习的途经可真多呀!丫丫不仅善于观察,还把观察到的问题通过多种途经解决了,分别是哪些?
生:是请教别人、上网查询和翻书查阅。
师:总结的真好,说明你知道了这些方法,老师希望我们要向丫丫学习,做一个有心人。
通过对《大嘴丫丫》教学实际的还原,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层层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和大嘴丫丫的区别,那就是大嘴丫丫不仅善于观察,还会把生活中的人们都习以为常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还明白了解决问题是多途径的,有请教别人、上网查询和翻书查阅等,仅仅通过一种渠道得到的答案不一定要通过多方验证才能得到最准确、最全面、最权威的答案。小小的绘本,大大的知识,学生学习了《大嘴丫丫》不仅在学习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在学习态度也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四、围绕绘本,问题引领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安排的绘本都是编写者的精心安排。大部分绘本故事是直接呈现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交流,引发学生的思想上激荡,最终找到绘本故事中呈现的问题或是决绝问题的办法。所以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但也有少数绘本需要教师设计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所提供的丰富的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绘本对话,引导他们思考、讨论。
比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吃饭有讲究》中就有《我在餐桌上》这样一个绘本故事。该绘本选择了在家吃饭时的典型场景,共四幅图,第三幅配有“阿嚏”两字,第四幅配有“谢谢妈妈!我自己来吧。”两句话。绘本所呈现的内容简单、明了,但没有相对应的问题。此时,教师不需要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小姑娘做得正确与否,而是可以结合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并学会吃饭时的礼貌来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吃饭时的行为思考小女孩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若是错误要指明是哪里错了,应该怎么改正;若是正确的可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自己做得对还是错。在学生交流时他们自己内心深处会发现、审视到自己吃饭习惯的不足,也会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不足,从而为消灭自己的不足而努力。这比教师一味的说教来得更和谐,更无声,更有效。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绘本,与绘本进行深度对话,能够充分发挥绘本的育人作用。
四、结语
松居直说:“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绘本教学以它独特的优势,展现着教学内容的美和真,引导着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它以动静结含、情理相融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和灵魂,激荡、引导、启发着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无痕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林圣杰.绘本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
[2]冉启波.法治教育雨露沁润师生心灵口.教育科学论坛,2016(24).
[3]鞠文萱,杜文艳.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