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积极语言;效应;创造性;人际关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41—01
积极的语言能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从而促进积极人际关系和行动。把积极心理学的积极语言,运用于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既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又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运用积极语言模式的关键是要采取积极教育的方式,对每个学生有积极的期待,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方面,具有积极性、建设性、激励性,关心关注每个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自己的舞台,相信每个学生的进步。
一、积极的预想期望,产生良好的效应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积极的教育环境是产生期望效应的前提,教师要注意用赞美的语言和欣赏的表情,从期望的情景、期望的过程、期望的效果等方面,全方位地创造实现期望效应的环境,关注每个孩子,给予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其次,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效应。实现期望效应,主体是关键。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自身的发展,学生自觉性就愈强,产生的期望效应也就愈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以期带来更大的期望效应。要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具有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始终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之中,提高期望和预想的效应。
再次,双向互动。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们健康向上的情绪,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和优势,激发和引起主体的共鸣。特别善于运用积极语言本身的艺术魅力,用关爱的语气、赞许的态度、尊重的表情、信任的眼神,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从双向交流和双向互动中,引发主体内因的变化,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形成和增强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这里,教师的积极期望是前提,积极期望的效应是结果。
二、创造性的行动,引导学生探问、探知、探做
教育教学中运用积极语言,不仅仅是教育方式问题,更是一种积极的教育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激活积极语言,使学生动起来,形成新行为或在改变某些行为的过程中,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关键点,使学生向着某项品质和行为特征发展。这对课堂秩序,学生的语言和姿态,能够发挥很大的矫正和导向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地期望效应。一方面,教师肯定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教师的宽容和耐心是对全体学生的鼓励。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失误,学生才敢于积极参与课堂,才对学习充满兴趣,也会对教师充满感激,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创造性地行动,要引导学生们去做,要让学生动起来,要使学生产生愉快情绪,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形成和增强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使学生向着某项品质的行为特征发展。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的品质,鼓励学生自信,为学生提供认识自身创造力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应对挫折与失败,从而使学生有勇气进行新的不寻常的尝试。
三、运用积极的语言,促进积极人际关系和行动
1.要协调认知。在协调认知的过程中,要把握语言模式的关键点,要说有意义和关键的话,有效果有目标地说,使学生行动与期望的培养目标发生联系。通过协调认知,有助于师生彼此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认同,建立起富有凝聚力的师生关系。
2.要协调情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中,要通过积极的语言,努力创造、保持情感双向交流。情感协调是师生心理协调和认知协调的基础。情感虽然摸不着、看不清,但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教学过程发生着强化和弱化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心说话、用心交流。
3.要协调行动。由于积极语言更多地是指向未来,指向希望,指向目标,所以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清楚地认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什么结果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控自身行为。这些积极语言,教师一方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行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不足,也要运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启发、教育,在启发和教育中协调行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积极语言,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行动,促进了积极人际关系的形成。
总之,积极语言模式,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可以借鉴的方法。教师要善用富有魅力的积极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对学习充满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41—01
积极的语言能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从而促进积极人际关系和行动。把积极心理学的积极语言,运用于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既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又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运用积极语言模式的关键是要采取积极教育的方式,对每个学生有积极的期待,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方面,具有积极性、建设性、激励性,关心关注每个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自己的舞台,相信每个学生的进步。
一、积极的预想期望,产生良好的效应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积极的教育环境是产生期望效应的前提,教师要注意用赞美的语言和欣赏的表情,从期望的情景、期望的过程、期望的效果等方面,全方位地创造实现期望效应的环境,关注每个孩子,给予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其次,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效应。实现期望效应,主体是关键。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自身的发展,学生自觉性就愈强,产生的期望效应也就愈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以期带来更大的期望效应。要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具有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始终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之中,提高期望和预想的效应。
再次,双向互动。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们健康向上的情绪,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和优势,激发和引起主体的共鸣。特别善于运用积极语言本身的艺术魅力,用关爱的语气、赞许的态度、尊重的表情、信任的眼神,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从双向交流和双向互动中,引发主体内因的变化,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形成和增强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这里,教师的积极期望是前提,积极期望的效应是结果。
二、创造性的行动,引导学生探问、探知、探做
教育教学中运用积极语言,不仅仅是教育方式问题,更是一种积极的教育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激活积极语言,使学生动起来,形成新行为或在改变某些行为的过程中,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关键点,使学生向着某项品质和行为特征发展。这对课堂秩序,学生的语言和姿态,能够发挥很大的矫正和导向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地期望效应。一方面,教师肯定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教师的宽容和耐心是对全体学生的鼓励。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失误,学生才敢于积极参与课堂,才对学习充满兴趣,也会对教师充满感激,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创造性地行动,要引导学生们去做,要让学生动起来,要使学生产生愉快情绪,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形成和增强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使学生向着某项品质的行为特征发展。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的品质,鼓励学生自信,为学生提供认识自身创造力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应对挫折与失败,从而使学生有勇气进行新的不寻常的尝试。
三、运用积极的语言,促进积极人际关系和行动
1.要协调认知。在协调认知的过程中,要把握语言模式的关键点,要说有意义和关键的话,有效果有目标地说,使学生行动与期望的培养目标发生联系。通过协调认知,有助于师生彼此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认同,建立起富有凝聚力的师生关系。
2.要协调情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中,要通过积极的语言,努力创造、保持情感双向交流。情感协调是师生心理协调和认知协调的基础。情感虽然摸不着、看不清,但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教学过程发生着强化和弱化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心说话、用心交流。
3.要协调行动。由于积极语言更多地是指向未来,指向希望,指向目标,所以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清楚地认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什么结果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控自身行为。这些积极语言,教师一方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行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不足,也要运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启发、教育,在启发和教育中协调行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积极语言,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行动,促进了积极人际关系的形成。
总之,积极语言模式,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可以借鉴的方法。教师要善用富有魅力的积极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对学习充满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