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样性的,本文只谈谈有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改革中教师素质的问题,即针对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育改革 中等专业学校
Talk about the present teachers’ quality from the education reform
Wei Haoxi
【Abstract】The problems that the education reform is facing is multiform.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as only make a talk about the teacher’s quality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education reform, namely, the author has made an expatiation on teachers’ correct students view and education view, professional etiquette quality, knowledge diathesis and ability diathesis.
【Keywords】Teachers’ qualityEducation reform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s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手段。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社会竞争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利用科学技术、拥有能源和开发能源上;评价社会发展的程度是以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拥有自然能源的量和能源的能力为标准。当今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发展的水平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谈教育改革,立足于我国的经济能力水平,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才能真正地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样性的,其中有社会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学校管理者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教学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又都是相关联的。在这里只谈谈有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师素质的问题。
1.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也是信息时代的社会。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很大成功,全社会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从一个封闭的社会走进了一个开放的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走向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只有通过直接的交谈获取信息,而现在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获取各种信息;过去学生只有通过老师那里获得相应的知识,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电视、英特网等获得知识。因此,现时期的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既有不成熟一面,又有一定思想的人,要正确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对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你是来学校干什么的。”不错,现在的学生不象以前的学生“听话”了,老师在台上讲课,有的学生可能在台下看小说、看连环画(小人书)、写信、打毛衣、绣字画、沉浸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新鲜事等。学生总是有一种好奇好动、好探究的特点,只是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特别是中学生、中专生(16-18岁),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对对或错的问题判断仍处在不成熟时期,又由于多种信息渠道所获得的信息不尽一致,他们往往处在矛盾和困惑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学生的特点。学生是一个人,有自尊的人,要尊重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老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改变学生的错误行为。其二,是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潜能、有能动性的个体。学生就像一种容器,教师的职责是往容器里灌输科学知识和技术。根据心理学研究,人脑发展从生理上看,13-14岁时接近成熟,但脑的发展主要是提供心理发展的前提与可能性,心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与教育完成。因此,学生从无知到知,从知道甚少到知道甚多的过程,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的过程;学生所形成的心理倾向性,是学生接受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教师在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技术中,起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责是如何有效地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和技术。其三,是把学生看成是矿物资源的储藏体。人脑的容量是非常大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的记忆研究,人脑的容量可储存相当于5亿册书的容量。学生是否能够最大可能地掌握知识和技术,教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个人的才能,因此,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学生的能量为社会服务。其四,是把每个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个体。由于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不同,个体发展的心理倾向性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同的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不同,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现实的学校存在一个目前很有争议的现象,即在校的学生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行为规范,甚至生活方式要求也是统一的。例如:同一所学校的学生要有统一的校服,有些学校在学生的衣着打扮上有统一的标准,不许染头发,不能穿吊带服装,不能染指甲,入学时要由学校统一购置生活用品:被褥、蚊帐、口盅、饭盒等等(也许是出于学校的收入)这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尊重,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我们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人出来?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培养各种特点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师的素质。正如邓小平同志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王林埃娜•法拉奇所说的:“没有毛泽东,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作者认为,一个国家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社会人们的素质就不会得到迅速提高,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将放慢脚步。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职业,产生了教育职能,形成了教育功能,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对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和个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人们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进行教育、传承文化、启迪文明、培养社会人才的专业人员,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培养对象即学生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中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这些素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解放后)中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微,曾有“臭老九”之说,体现在教师的经济待遇微薄、社会声望低、社会权益小,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直到一九九三年国家颁布了《教师法》以后,教师的社会地位才有所提高。教育改革首先必须重视教师职业,尊重教师的工作,从更高的层次上——与社会发展和进步相关的高度看待教师的作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作为教师,更必须认识到这点,并担负这个重要的责任,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为人师表、敬岗爱业的观念和行为规范,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任何事情的完成,首先应具备完成这件事情的动力,有了动力才能促使人们产生行为;教育工作正是因为教师有了这个动力,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严谨治学,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培养有益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师德的另一方面是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这也是师德的核心,一位真正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具备对学生的情感投资,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又谈何教育学生?而且教师真心地爱护学生,教师的爱就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师的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热爱学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成绩好的学生“爱护有余”,而对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冷眼相待”,这是教师的悲哀。教师是所有学生的“父母”,对每个孩子的爱应该是“掌心掌背”,公平公正,我们需要培养教师具备这样的观念。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榜样,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形成,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能影响一个人的个性倾向的形成。一所学校教师师德的总体情况如何,就会影响这所学校的校风、学风。重视教师师德的培养,结合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把教师的师德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2教师的知识素质。教师的威信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上。教师的知识素质主要是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应具备这些知识结构。首先,我们要确认什么是知识问题;知识是经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知识借助于人类语言的工具用以交流和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教育是传授知识技术和传承文化的手段,教育离不开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知识,才能从事教育事业。知识是多方面的,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只有具备了以上所述的知识,才能具备真正高素质教师的资格。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例如:从事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心理学的专门学科的知识;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应具备数学学科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没有数学知识的老师是不能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但是并不是说有了数学知识的老师就一定能把数学这门学科教好,正所谓“有知则未必然,无知则必不然”。具备了本体性知识,才能有可能从事相关的学科教学工作。文化知识,是指教师的各学科知识的总合,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在他身上会看到“文理兼备”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会灵活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教学,表现出教师既是知识广博,又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经验,这种经验随教龄的不同存在差异。教龄越长,教学经验越丰富,实践性知识越多,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控制教学情境越灵活,越有把握,相反,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被情境所控制,教学质量不好。教师利用适当的个人经验,机智灵活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实践性知识的体现。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教育学让我们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和规律,心理学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家在这方面已经非常重视,规定了教师必须要有资格证书,而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必须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考试。
教师必须具备了以上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师是不是都具备了?我们现在只强调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而忽略其他知识。因此,基本知识掌握少,知识面狭窄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应加强教师知识结构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多方面知识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融合各种学科知识,思路才会开阔,才会培养出思维广阔,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2.3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指教师具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素质,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讲授方法的能力,抓住教学的重、难、疑点的能力,对教学的评价能力等。每一堂课的情境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灵活、多变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有效地控制,要控制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课堂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学生的特点准确地判断和掌握,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境有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心理学》时,让学生提问题的时候有位学生问道,“老师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贪官?”这个问题看起来与课堂上的内容无关的,但是,我必须做出回答。认为,首先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发展以来,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贪官;例如唐朝时的元载,出身贫寒,做到中国盛世时的宰相,权力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的欲望无休无止。直到他被绞杀灭门之后,从他家中抄的有金银珠宝、钻石玛瑙、古董玩意,还有长安城内广建的住宅。可是最让人叹为奇观的、最难以置信的是,抄家的物品中居然有八百石胡椒。宋朝有个大贪官张房,这个张房有几十个老婆,还是嫌不够,还想凑够七十三个,皇上都看不过眼,找个借口把他杀了,敢和皇帝老儿比老婆数量,这不是找死吗?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明朝大贪官刘瑾(宦官)肆意敛财、打击报复。清朝的和珅直到现在人们都不知其家产有多少。解放后刘青山,现阶段的成克杰、胡长青等。所以它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而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次是从人的心理来分析,人都有获得利益的欲望,不同的人欲望不同。“官”在社会中是有权、有势、有地位象征,在“官”们看来,既是有权、有势、有地位,理所当然应该比别人高一等,因此,他们有更强烈的占有欲,贪官们都存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经这样一回答,课堂上更加活跃起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是满足于当前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获得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和心理知识。要理解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好探索的时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学会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是好的。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课堂上可能的情况要有思想准备。
再就是教师的表达能力。经常有的老师发唠叨,“我已经讲过了的,这么简单的问题却不懂。”教师为什么不从自身去反省问题“为什么学生不懂?”。教师可能是讲了,但是讲得怎样,表述清楚了吗?这是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是“声形”并呈的,声即是讲出来的语言表达,老师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条理是否清楚,是否是连贯的,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对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形是指老师的形态和表情,是非语言的表达形式,学生从教师的表情,身体形态来判断和理解问题的意义。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把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充分地演示给学生,教学效果一定会更佳。
教师教学中对重点、难点、疑点的把握,是基于对学生特点了解的前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结果。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特点、心理特点,才能对教学内容的难、重、疑点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所谓的重、难、疑点是针对学生来说的,重点即是全内容必须掌握的中心问题。难点——知之则易,不知之则难,也就是说难是相对学生而言,可能是难于理解或难以应用或难于掌握。疑点是指学生不易于区分、易混淆的问题,可能导至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的分析了以上几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相应的办法给学生讲解和传授,利于学生的掌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很易抓住课堂的这几点,在课前的备课中就会想到用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实际现象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教学中表现是多方面,不同的教师教授相同的学科,对影响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认为这与教师教学能力有密切联系。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应用已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不再是盯着黑板听老师讲,我们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的已经在网上活动,他们感兴趣的是教师们现代教学的新颖性,运用先进工具——电脑的技术和教会学生会用电脑,因为现实中人们的观念——掌握电脑应用技术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不可缺少的技能,不会运用电脑,等于是个文盲。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运用这个技术,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朝着预期的培养目标发展。培养教师能力素质,还包括教师对新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也须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教育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育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教育改革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教育改革不是形式,也不是空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而教师素质在教育改革中应得以足够重视,培养大量的专家型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建立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目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2005年全国中等学校教育经费达2711219.7万元,比上一年增加15.6%(数据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对每生年投资超过5000元。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凡是农村和城镇居民户籍的学生,国家给予每年每生1500元的补助,相当于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费的70%,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也有了明显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将成为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强有力的阵营。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育改革 中等专业学校
Talk about the present teachers’ quality from the education reform
Wei Haoxi
【Abstract】The problems that the education reform is facing is multiform.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as only make a talk about the teacher’s quality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education reform, namely, the author has made an expatiation on teachers’ correct students view and education view, professional etiquette quality, knowledge diathesis and ability diathesis.
【Keywords】Teachers’ qualityEducation reform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s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手段。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社会竞争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利用科学技术、拥有能源和开发能源上;评价社会发展的程度是以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拥有自然能源的量和能源的能力为标准。当今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发展的水平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谈教育改革,立足于我国的经济能力水平,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才能真正地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样性的,其中有社会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学校管理者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教学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又都是相关联的。在这里只谈谈有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师素质的问题。
1.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也是信息时代的社会。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很大成功,全社会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从一个封闭的社会走进了一个开放的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走向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只有通过直接的交谈获取信息,而现在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获取各种信息;过去学生只有通过老师那里获得相应的知识,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电视、英特网等获得知识。因此,现时期的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既有不成熟一面,又有一定思想的人,要正确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对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你是来学校干什么的。”不错,现在的学生不象以前的学生“听话”了,老师在台上讲课,有的学生可能在台下看小说、看连环画(小人书)、写信、打毛衣、绣字画、沉浸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新鲜事等。学生总是有一种好奇好动、好探究的特点,只是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特别是中学生、中专生(16-18岁),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对对或错的问题判断仍处在不成熟时期,又由于多种信息渠道所获得的信息不尽一致,他们往往处在矛盾和困惑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学生的特点。学生是一个人,有自尊的人,要尊重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老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改变学生的错误行为。其二,是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潜能、有能动性的个体。学生就像一种容器,教师的职责是往容器里灌输科学知识和技术。根据心理学研究,人脑发展从生理上看,13-14岁时接近成熟,但脑的发展主要是提供心理发展的前提与可能性,心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与教育完成。因此,学生从无知到知,从知道甚少到知道甚多的过程,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的过程;学生所形成的心理倾向性,是学生接受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教师在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技术中,起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责是如何有效地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和技术。其三,是把学生看成是矿物资源的储藏体。人脑的容量是非常大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的记忆研究,人脑的容量可储存相当于5亿册书的容量。学生是否能够最大可能地掌握知识和技术,教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个人的才能,因此,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学生的能量为社会服务。其四,是把每个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个体。由于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不同,个体发展的心理倾向性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同的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不同,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现实的学校存在一个目前很有争议的现象,即在校的学生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行为规范,甚至生活方式要求也是统一的。例如:同一所学校的学生要有统一的校服,有些学校在学生的衣着打扮上有统一的标准,不许染头发,不能穿吊带服装,不能染指甲,入学时要由学校统一购置生活用品:被褥、蚊帐、口盅、饭盒等等(也许是出于学校的收入)这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尊重,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我们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人出来?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培养各种特点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师的素质。正如邓小平同志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王林埃娜•法拉奇所说的:“没有毛泽东,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作者认为,一个国家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社会人们的素质就不会得到迅速提高,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将放慢脚步。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职业,产生了教育职能,形成了教育功能,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对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和个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人们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进行教育、传承文化、启迪文明、培养社会人才的专业人员,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培养对象即学生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中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这些素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解放后)中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微,曾有“臭老九”之说,体现在教师的经济待遇微薄、社会声望低、社会权益小,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直到一九九三年国家颁布了《教师法》以后,教师的社会地位才有所提高。教育改革首先必须重视教师职业,尊重教师的工作,从更高的层次上——与社会发展和进步相关的高度看待教师的作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作为教师,更必须认识到这点,并担负这个重要的责任,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为人师表、敬岗爱业的观念和行为规范,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任何事情的完成,首先应具备完成这件事情的动力,有了动力才能促使人们产生行为;教育工作正是因为教师有了这个动力,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严谨治学,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培养有益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师德的另一方面是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这也是师德的核心,一位真正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具备对学生的情感投资,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又谈何教育学生?而且教师真心地爱护学生,教师的爱就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师的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热爱学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成绩好的学生“爱护有余”,而对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冷眼相待”,这是教师的悲哀。教师是所有学生的“父母”,对每个孩子的爱应该是“掌心掌背”,公平公正,我们需要培养教师具备这样的观念。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榜样,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形成,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能影响一个人的个性倾向的形成。一所学校教师师德的总体情况如何,就会影响这所学校的校风、学风。重视教师师德的培养,结合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把教师的师德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2教师的知识素质。教师的威信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上。教师的知识素质主要是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应具备这些知识结构。首先,我们要确认什么是知识问题;知识是经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知识借助于人类语言的工具用以交流和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教育是传授知识技术和传承文化的手段,教育离不开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知识,才能从事教育事业。知识是多方面的,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只有具备了以上所述的知识,才能具备真正高素质教师的资格。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例如:从事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心理学的专门学科的知识;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应具备数学学科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没有数学知识的老师是不能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但是并不是说有了数学知识的老师就一定能把数学这门学科教好,正所谓“有知则未必然,无知则必不然”。具备了本体性知识,才能有可能从事相关的学科教学工作。文化知识,是指教师的各学科知识的总合,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在他身上会看到“文理兼备”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会灵活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教学,表现出教师既是知识广博,又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经验,这种经验随教龄的不同存在差异。教龄越长,教学经验越丰富,实践性知识越多,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控制教学情境越灵活,越有把握,相反,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被情境所控制,教学质量不好。教师利用适当的个人经验,机智灵活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实践性知识的体现。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教育学让我们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和规律,心理学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家在这方面已经非常重视,规定了教师必须要有资格证书,而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必须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考试。
教师必须具备了以上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师是不是都具备了?我们现在只强调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而忽略其他知识。因此,基本知识掌握少,知识面狭窄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应加强教师知识结构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多方面知识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融合各种学科知识,思路才会开阔,才会培养出思维广阔,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2.3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指教师具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素质,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讲授方法的能力,抓住教学的重、难、疑点的能力,对教学的评价能力等。每一堂课的情境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灵活、多变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有效地控制,要控制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课堂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学生的特点准确地判断和掌握,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境有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心理学》时,让学生提问题的时候有位学生问道,“老师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贪官?”这个问题看起来与课堂上的内容无关的,但是,我必须做出回答。认为,首先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发展以来,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贪官;例如唐朝时的元载,出身贫寒,做到中国盛世时的宰相,权力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的欲望无休无止。直到他被绞杀灭门之后,从他家中抄的有金银珠宝、钻石玛瑙、古董玩意,还有长安城内广建的住宅。可是最让人叹为奇观的、最难以置信的是,抄家的物品中居然有八百石胡椒。宋朝有个大贪官张房,这个张房有几十个老婆,还是嫌不够,还想凑够七十三个,皇上都看不过眼,找个借口把他杀了,敢和皇帝老儿比老婆数量,这不是找死吗?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明朝大贪官刘瑾(宦官)肆意敛财、打击报复。清朝的和珅直到现在人们都不知其家产有多少。解放后刘青山,现阶段的成克杰、胡长青等。所以它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而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次是从人的心理来分析,人都有获得利益的欲望,不同的人欲望不同。“官”在社会中是有权、有势、有地位象征,在“官”们看来,既是有权、有势、有地位,理所当然应该比别人高一等,因此,他们有更强烈的占有欲,贪官们都存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经这样一回答,课堂上更加活跃起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是满足于当前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获得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和心理知识。要理解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好探索的时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学会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是好的。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课堂上可能的情况要有思想准备。
再就是教师的表达能力。经常有的老师发唠叨,“我已经讲过了的,这么简单的问题却不懂。”教师为什么不从自身去反省问题“为什么学生不懂?”。教师可能是讲了,但是讲得怎样,表述清楚了吗?这是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是“声形”并呈的,声即是讲出来的语言表达,老师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条理是否清楚,是否是连贯的,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对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形是指老师的形态和表情,是非语言的表达形式,学生从教师的表情,身体形态来判断和理解问题的意义。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把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充分地演示给学生,教学效果一定会更佳。
教师教学中对重点、难点、疑点的把握,是基于对学生特点了解的前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结果。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特点、心理特点,才能对教学内容的难、重、疑点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所谓的重、难、疑点是针对学生来说的,重点即是全内容必须掌握的中心问题。难点——知之则易,不知之则难,也就是说难是相对学生而言,可能是难于理解或难以应用或难于掌握。疑点是指学生不易于区分、易混淆的问题,可能导至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的分析了以上几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相应的办法给学生讲解和传授,利于学生的掌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很易抓住课堂的这几点,在课前的备课中就会想到用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实际现象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教学中表现是多方面,不同的教师教授相同的学科,对影响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认为这与教师教学能力有密切联系。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应用已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不再是盯着黑板听老师讲,我们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的已经在网上活动,他们感兴趣的是教师们现代教学的新颖性,运用先进工具——电脑的技术和教会学生会用电脑,因为现实中人们的观念——掌握电脑应用技术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不可缺少的技能,不会运用电脑,等于是个文盲。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运用这个技术,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朝着预期的培养目标发展。培养教师能力素质,还包括教师对新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也须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教育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育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教育改革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教育改革不是形式,也不是空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而教师素质在教育改革中应得以足够重视,培养大量的专家型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建立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目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2005年全国中等学校教育经费达2711219.7万元,比上一年增加15.6%(数据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对每生年投资超过5000元。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凡是农村和城镇居民户籍的学生,国家给予每年每生1500元的补助,相当于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费的70%,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也有了明显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将成为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强有力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