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小学生而言,语文承担着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任务。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状况来说并不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
以我们学校为例,其属于一所街道中心校,介于城市小学与乡镇小学之间,教学资源有限,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由于实际处境的限制并不能使孩子们受益。因此,小学教育的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这样造成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学习效果堪忧。
(二)学生知识面狭窄
八单元主题为“异域风情”。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为:画一幅最想去的其它国家的小报。结果,交上来的作业竟然有同学画了海南,西藏等。我知道孩子们对世界不那么了解,为此我花了一整节课为孩子们讲了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上有趣的国家、山脉、河流以及一些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这一现状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有些滞后了。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应该再多元化些,学生的视野应再开阔些。
(三) 语文预习流于形式
对于语文学习,我们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是,通过一个学期的执行,预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表现在:是否按要求保质保量地读课文不能有效地评价;预习主要是应付,将教辅资料的答案照搬到书上,这中间没有思考的过程;预习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作业,教师检查起来费时费劲。
(四)学生欠缺生成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越来越发现孩子们的生成的远高于教师备课时预设的,孩子们是基于课堂,高于课堂的。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途径和平台,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上述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已久,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摸索改进。接下来介绍的就是一种可以改进上述问题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知识树是由魏书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百上千道考试题。第二,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如果将其略去不讲,那么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优秀学生照样优秀”而提出的一种构建语文知识的图示结构。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呈现思维导图在备课和教学中的运用,请大家批评改正。
(二)思维导图的特征
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对思维导图的特征概括如下: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体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三) 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托尼·巴赞在他的书中详细列出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有空白。
2.用一副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
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三、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一)思维导图使得在备课中作用
思维导图使得教师在的备课时更有针对性。以老舍的《草原》为例,这一课包括两大块,分别是景美和人美。
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人:动作传情,蒙汉情深
学生看着板书总结出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1、写作顺序:由上而下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3、动静结合 4、借景抒情和动作传情。这篇文章用一个小练笔学习了作者动作传情的写法,想象了离别车站蒙汉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用到了动词“挥”、“望”、“递”。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跟着老师完成思维导图,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方法,将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一气呵成,转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第二,(二)运用思维导图在略读课文时,有助于文章主要内容以及对主题的理解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中的运用
以《梦想的力量》为例,笔者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评比。最后总结起来是:1、题目中的梦想是谁的?他的梦想是什么?2、如何实现的?对梦想的态度如何?3、对于梦想的力量中“力量”到底是什么?以下是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将文章主要内容以及对主题的理解清晰地呈现出来,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这次小组合作完成的思维导图,我知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在课文学习中的运用。
第三,(三)思维导图在回顾拓展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应用
以七單元“人物形象”的“交流平台”为例,这组课文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交流平台”要求学生回忆这一组课文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应用到写作中。笔者给了学生们思路:一、选取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人物,分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提炼关键字词,并标出你读出了这个人物的什么形象?二、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并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以下是小组完成的思维导图:
第四,
以上思维导图由于篇幅限制只是节选的一部分。
(四)思维导图有助于在课外拓展中的应用。
八单元主题为“异域风情”,在知道学生们对世界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学生们通过画思维导图,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我们的地球”这一作业。
单就这一项作业,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能力选择完成的程度。
第五(五)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在生字学习。中的应用
五年级生字的学习是基础而不是重点,这一项任务可以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有很多:换一换,甲骨文的演变,小口诀等等。笔者通过将这些方法套入到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四、语文思维导图的画法
现在以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为例,介绍一些思路。
(一)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晏子使楚》、《将相和》和《草船借箭》故事情节较强,就适合用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思路完成。再将各个部分的代表人物进行剖析,这样思维导图看起来一目了然。
(二)按照人物形象
《再见了,亲人》可以以为志愿军付出很多的三个人物形象——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线索。《人物描写一组》分析嘎子和胖墩,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严监生。这些课文都可以通过关键字词抓住人物形象的方法展开思维导图。
(三)抓住关键问题
《冬阳· 童年· 骆驼队》可以抓住作者对骆驼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与象共舞》中抓住两个问题:泰国的大象有什么特点?从《与象共舞》题目感受到了当地人和大象什么样的感情?《彩色的非洲》抓住“彩色”在非洲表现在哪里?
思维导图能够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学习和改进,使师生都受益。
对小学生而言,语文承担着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任务。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状况来说并不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
以我们学校为例,其属于一所街道中心校,介于城市小学与乡镇小学之间,教学资源有限,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由于实际处境的限制并不能使孩子们受益。因此,小学教育的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这样造成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学习效果堪忧。
(二)学生知识面狭窄
八单元主题为“异域风情”。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为:画一幅最想去的其它国家的小报。结果,交上来的作业竟然有同学画了海南,西藏等。我知道孩子们对世界不那么了解,为此我花了一整节课为孩子们讲了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上有趣的国家、山脉、河流以及一些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这一现状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有些滞后了。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应该再多元化些,学生的视野应再开阔些。
(三) 语文预习流于形式
对于语文学习,我们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是,通过一个学期的执行,预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表现在:是否按要求保质保量地读课文不能有效地评价;预习主要是应付,将教辅资料的答案照搬到书上,这中间没有思考的过程;预习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作业,教师检查起来费时费劲。
(四)学生欠缺生成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越来越发现孩子们的生成的远高于教师备课时预设的,孩子们是基于课堂,高于课堂的。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途径和平台,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上述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已久,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摸索改进。接下来介绍的就是一种可以改进上述问题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知识树是由魏书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百上千道考试题。第二,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如果将其略去不讲,那么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优秀学生照样优秀”而提出的一种构建语文知识的图示结构。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呈现思维导图在备课和教学中的运用,请大家批评改正。
(二)思维导图的特征
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对思维导图的特征概括如下: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体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三) 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托尼·巴赞在他的书中详细列出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有空白。
2.用一副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
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三、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一)思维导图使得在备课中作用
思维导图使得教师在的备课时更有针对性。以老舍的《草原》为例,这一课包括两大块,分别是景美和人美。
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人:动作传情,蒙汉情深
学生看着板书总结出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1、写作顺序:由上而下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3、动静结合 4、借景抒情和动作传情。这篇文章用一个小练笔学习了作者动作传情的写法,想象了离别车站蒙汉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用到了动词“挥”、“望”、“递”。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跟着老师完成思维导图,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方法,将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一气呵成,转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第二,(二)运用思维导图在略读课文时,有助于文章主要内容以及对主题的理解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中的运用
以《梦想的力量》为例,笔者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评比。最后总结起来是:1、题目中的梦想是谁的?他的梦想是什么?2、如何实现的?对梦想的态度如何?3、对于梦想的力量中“力量”到底是什么?以下是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将文章主要内容以及对主题的理解清晰地呈现出来,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这次小组合作完成的思维导图,我知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在课文学习中的运用。
第三,(三)思维导图在回顾拓展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应用
以七單元“人物形象”的“交流平台”为例,这组课文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交流平台”要求学生回忆这一组课文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应用到写作中。笔者给了学生们思路:一、选取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人物,分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提炼关键字词,并标出你读出了这个人物的什么形象?二、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并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以下是小组完成的思维导图:
第四,
以上思维导图由于篇幅限制只是节选的一部分。
(四)思维导图有助于在课外拓展中的应用。
八单元主题为“异域风情”,在知道学生们对世界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学生们通过画思维导图,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我们的地球”这一作业。
单就这一项作业,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能力选择完成的程度。
第五(五)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在生字学习。中的应用
五年级生字的学习是基础而不是重点,这一项任务可以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有很多:换一换,甲骨文的演变,小口诀等等。笔者通过将这些方法套入到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四、语文思维导图的画法
现在以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为例,介绍一些思路。
(一)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晏子使楚》、《将相和》和《草船借箭》故事情节较强,就适合用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思路完成。再将各个部分的代表人物进行剖析,这样思维导图看起来一目了然。
(二)按照人物形象
《再见了,亲人》可以以为志愿军付出很多的三个人物形象——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线索。《人物描写一组》分析嘎子和胖墩,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严监生。这些课文都可以通过关键字词抓住人物形象的方法展开思维导图。
(三)抓住关键问题
《冬阳· 童年· 骆驼队》可以抓住作者对骆驼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与象共舞》中抓住两个问题:泰国的大象有什么特点?从《与象共舞》题目感受到了当地人和大象什么样的感情?《彩色的非洲》抓住“彩色”在非洲表现在哪里?
思维导图能够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学习和改进,使师生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