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形容拍电影是一个雕刻时光的过程:“导演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将其定义为雕刻时光。 经由胶片,我们发现自己能够掌握刹那的时间,那便是电影媒介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说拍电影是雕刻时光,那么保存电影便是保存时光的过程。劳启明便是一个修复时光的人。
《风尚周报》:你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修复师工作吗?
劳启明:不是,我大学念化学专业,毕业后在香港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工作,负责石质文物修复保护工作。2008年,我才调入康文署辖下的电影资料馆工作,刚开始我认为这两个工作都是和旧事旧物打交道,并无本质的区别,虽然理念都是一样,区别在于技术的不同。后来我做了电影修复师之后才发现,两个工作还是有不同的。
《风尚周报》:两者不同在哪里?
劳启明:修复电影和修复石像不一样,电影毕竟是讲人的故事,是鲜活的,有感情的。在进入电影资料馆之前,我自己很少看电影,但自从做了修复师之后,我也找到了当中的乐趣,也增加了看电影的时间,不过都是陪孩子看《玩具总动员》之类的闹片(笑)。
《风尚周报》:你之前从事文物修复,当上修复师之后,有专门去学习电影修复技巧吗?
劳启明:去美国学习过半年,在纽约的乔治·伊士曼影像博物馆学习,它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影像修复博物馆,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修复电影的技巧。
《风尚周报》:修复师平常的工作是怎样的?
劳启明:我们资料馆修复组的工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胶片修复工作,另一类就是胶片修复以外的工作。前一类,就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主要是对胶片进行检查,这工作要一寸一寸、一帧一帧胶片检查,看看能不能正常放映,胶片上有无污垢、划痕等等。后一类工作就是翻阅影片相关的资料,这样利于我们正确地处理胶片。
《风尚周报》:资料馆要修复一部电影,要经过什么程序?
劳启明:从选片到确定修复,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当资料馆筹够资金要决定开始影片修复,大致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酝酿阶段,这个阶段由馆长、节目组参与。资料馆每个月都会策划一些专题展映,比如6月做的是“学生王子”邓光荣的电影专题。定下展映主题后,便要从庞大的片库中找出相关的影片拷贝。之后是进入修复阶段,选中将作展映的胶片如果有播映问题,则会由修复组撰写技术计划书,作详细的技术分析、资金预算,呈交馆长审批,获准后正式进入修复阶段。
《风尚周报》:修复生涯中,最难忘的是哪一部?最困难的又是哪一部?
劳启明:最难忘的当然是《孔夫子》,而最困难的当属《勋业千秋》了。这片是1941年的纪录片,由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导演,记录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的经历,以及蒋介石誓师北伐的情况。当时黎民伟后人向我馆提供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短版,画质较好;一个是黎民伟儿子黎锡在内地搜集到的长版,画质较差。修复组要将短版“嵌入”长版,以取代长版中画质较差的部分。这个工作需要将两条影片逐格比较,然后要一帧不差地插入,工作量巨大,最后我们差不多过目了一万尺胶片!
《风尚周报》:通常来说,电影资料馆要修复一部电影大概需耗时多长?
劳启明:修复一部电影需要的时间要视乎该电影的损坏程度而定,小规模的胶片破损修补要两天至两星期,大规模修复牵涉新印片或数码修复(包括跨部门内部研究及讨论)一般要四至九个月,如需要向海外资料馆寻访遗失片段需时更久。
《风尚周报》:修复了这么多部电影,你自己最喜欢的是哪部?
劳启明:那一定是今年修复的《彩色青春》。同样是由意大利的L'Immagine Ritrovata负责修复。这套1960年代电影是当时两大巨星陈宝珠、萧芳芳唯一一套合演的时装片,也是香港第一套彩色时装电影。《彩色青春》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变色,我们又找不到更多的拷贝作为参考,我们只能找来当年的彩色电影剧照作为参照。另外,我们还特意参考了多套同时期的彩色电影,参考他们当时的用色习惯。最终出来的效果大家都很满意。5月底的重映会我也参加了,当年影片的主演陈宝珠、胡枫都有出席,大家看后都非常喜欢。
如果说拍电影是雕刻时光,那么保存电影便是保存时光的过程。劳启明便是一个修复时光的人。
《风尚周报》:你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修复师工作吗?
劳启明:不是,我大学念化学专业,毕业后在香港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工作,负责石质文物修复保护工作。2008年,我才调入康文署辖下的电影资料馆工作,刚开始我认为这两个工作都是和旧事旧物打交道,并无本质的区别,虽然理念都是一样,区别在于技术的不同。后来我做了电影修复师之后才发现,两个工作还是有不同的。
《风尚周报》:两者不同在哪里?
劳启明:修复电影和修复石像不一样,电影毕竟是讲人的故事,是鲜活的,有感情的。在进入电影资料馆之前,我自己很少看电影,但自从做了修复师之后,我也找到了当中的乐趣,也增加了看电影的时间,不过都是陪孩子看《玩具总动员》之类的闹片(笑)。
《风尚周报》:你之前从事文物修复,当上修复师之后,有专门去学习电影修复技巧吗?
劳启明:去美国学习过半年,在纽约的乔治·伊士曼影像博物馆学习,它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影像修复博物馆,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修复电影的技巧。
《风尚周报》:修复师平常的工作是怎样的?
劳启明:我们资料馆修复组的工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胶片修复工作,另一类就是胶片修复以外的工作。前一类,就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主要是对胶片进行检查,这工作要一寸一寸、一帧一帧胶片检查,看看能不能正常放映,胶片上有无污垢、划痕等等。后一类工作就是翻阅影片相关的资料,这样利于我们正确地处理胶片。
《风尚周报》:资料馆要修复一部电影,要经过什么程序?
劳启明:从选片到确定修复,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当资料馆筹够资金要决定开始影片修复,大致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酝酿阶段,这个阶段由馆长、节目组参与。资料馆每个月都会策划一些专题展映,比如6月做的是“学生王子”邓光荣的电影专题。定下展映主题后,便要从庞大的片库中找出相关的影片拷贝。之后是进入修复阶段,选中将作展映的胶片如果有播映问题,则会由修复组撰写技术计划书,作详细的技术分析、资金预算,呈交馆长审批,获准后正式进入修复阶段。
《风尚周报》:修复生涯中,最难忘的是哪一部?最困难的又是哪一部?
劳启明:最难忘的当然是《孔夫子》,而最困难的当属《勋业千秋》了。这片是1941年的纪录片,由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导演,记录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的经历,以及蒋介石誓师北伐的情况。当时黎民伟后人向我馆提供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短版,画质较好;一个是黎民伟儿子黎锡在内地搜集到的长版,画质较差。修复组要将短版“嵌入”长版,以取代长版中画质较差的部分。这个工作需要将两条影片逐格比较,然后要一帧不差地插入,工作量巨大,最后我们差不多过目了一万尺胶片!
《风尚周报》:通常来说,电影资料馆要修复一部电影大概需耗时多长?
劳启明:修复一部电影需要的时间要视乎该电影的损坏程度而定,小规模的胶片破损修补要两天至两星期,大规模修复牵涉新印片或数码修复(包括跨部门内部研究及讨论)一般要四至九个月,如需要向海外资料馆寻访遗失片段需时更久。
《风尚周报》:修复了这么多部电影,你自己最喜欢的是哪部?
劳启明:那一定是今年修复的《彩色青春》。同样是由意大利的L'Immagine Ritrovata负责修复。这套1960年代电影是当时两大巨星陈宝珠、萧芳芳唯一一套合演的时装片,也是香港第一套彩色时装电影。《彩色青春》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变色,我们又找不到更多的拷贝作为参考,我们只能找来当年的彩色电影剧照作为参照。另外,我们还特意参考了多套同时期的彩色电影,参考他们当时的用色习惯。最终出来的效果大家都很满意。5月底的重映会我也参加了,当年影片的主演陈宝珠、胡枫都有出席,大家看后都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