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型类大学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综合型大学影视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高度结合以及软硬件的配套。
关键词:影视专业人才;综合型大学;培养模式
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4月8日,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共计2334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共1070所,包括独立本科艺术院校33所,另据教育部提供的2008年普通本科院校(包括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招生专业数据,属于影视教育专业范畴(包括存在一定争议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总计810所,占1070所普通本科总校数(含独立学院)的76%。可见,我国对于电影人才的培养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从国内普通高校的性质类别上来看,有综合大学、理工学院、农业学院、林业学院、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12类。其中开设影视专业的院校既包括艺术院校,也包括综合性大学,还有其他各类院校。在2010年影视艺术类专业招生院校中,艺术类院校有17所(以上),综合类大学有21所(以上),师范类院校有17所(以上)开设影视类专业,其他理工类、财经类、民族类、甚至一些地级城市院校也迎头赶上。而这些院校中,既有985学校、211学校,也包含一般院校,独立学院等。
从整体规模和院校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影人才培养呈现出较大规模,较多层次,地域分布广泛的格局。而依靠现有的办学条件,学生毕业后应该成为哪种规格的人才——影视实务者?媒体研究者抑或高校教师?高校在招生时是否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是否拥有配套的师资力量。
兰州大学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以下简称戏影)专业。戏影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我国影视文化市场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评论、导演、制作、理论研究,以及影视管理、批评创作的专门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写作训练、影评剧评基础。”看出戏影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首先是全面发展,侧重点是影视评论,这是基于学院多年发展的经验总结。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院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目标也遭受质疑。
一、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人才定位问题
兰州大学在2011年2月发布的《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并且指出学术性精英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为今后认识、发现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各种客观规律,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即研究者。”而应用型精英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应用研究或生产实践,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即高级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以能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可见戏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受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研究者,从事实践操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大量的毕业生很少进入科研机构或者其他院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很多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很少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是学院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缺少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学院依然将自己囚禁在象牙塔里,缺少社会需求调查与人才培养整体规划。
二、影视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单纯的认为影视是技术还是艺术都是有失偏颇的,在高级别水平上,影视创作已经完全失去了技术与艺术的争论,毫无疑问影视是门伟大的艺术,在学科发展史上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必须做到宽知识、厚基础。而作为综合性、研究型的兰州大学,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复合型人才。然而,对于本科生而言,在短暂的四年时间里就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专业化是十分困难的,多数情况下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另外,受传统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兰州大学影视创作方面整体实力较弱,实践操作能力更是薄弱,这就决定了在培养影视创作人才时存在“跛脚”现象。培养目标的不全面性限制了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三、结论
我国高等学校官僚作风束缚了高校自由、开放、个性化发展,社会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教育的国际化等都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为严重的挑战。大到高校、小到学院都应在这种历史潮流中对学科进行战略规划与调整。综合性大学在制定类似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想真正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一是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二是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三是处理好软硬件的提升。
国内影视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还有极大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最主要的方面有:在原有根据行业分工设置的专业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分工;以传统的影视制作专业为核心,以包括广告、网络、媒体艺术、技术、管理在内的影视传媒为依托,以文化艺术理论和教育为基础,建立相关专业的逐级发散体系;从对专业的行政管理转向对课程的规范管理,建立由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各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应针对自身情况开发具有自身特色借鉴通识教育模式的专业教育,例如,综合大学中的影视专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甚至可以和其他系、学院联合授予双学位,而学科基础比较单一的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不仅可以努力发展自己的课程体系,同时还可以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出与学科资源丰富的综合性大学优势互补的有效合作途径,为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赵楠.中国影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09
[2]吴徐君.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电影文学,2010
关键词:影视专业人才;综合型大学;培养模式
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4月8日,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共计2334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共1070所,包括独立本科艺术院校33所,另据教育部提供的2008年普通本科院校(包括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招生专业数据,属于影视教育专业范畴(包括存在一定争议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总计810所,占1070所普通本科总校数(含独立学院)的76%。可见,我国对于电影人才的培养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从国内普通高校的性质类别上来看,有综合大学、理工学院、农业学院、林业学院、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12类。其中开设影视专业的院校既包括艺术院校,也包括综合性大学,还有其他各类院校。在2010年影视艺术类专业招生院校中,艺术类院校有17所(以上),综合类大学有21所(以上),师范类院校有17所(以上)开设影视类专业,其他理工类、财经类、民族类、甚至一些地级城市院校也迎头赶上。而这些院校中,既有985学校、211学校,也包含一般院校,独立学院等。
从整体规模和院校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影人才培养呈现出较大规模,较多层次,地域分布广泛的格局。而依靠现有的办学条件,学生毕业后应该成为哪种规格的人才——影视实务者?媒体研究者抑或高校教师?高校在招生时是否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是否拥有配套的师资力量。
兰州大学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以下简称戏影)专业。戏影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我国影视文化市场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评论、导演、制作、理论研究,以及影视管理、批评创作的专门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写作训练、影评剧评基础。”看出戏影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首先是全面发展,侧重点是影视评论,这是基于学院多年发展的经验总结。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院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目标也遭受质疑。
一、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人才定位问题
兰州大学在2011年2月发布的《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并且指出学术性精英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为今后认识、发现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各种客观规律,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即研究者。”而应用型精英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应用研究或生产实践,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即高级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以能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可见戏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受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研究者,从事实践操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大量的毕业生很少进入科研机构或者其他院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很多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很少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是学院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缺少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学院依然将自己囚禁在象牙塔里,缺少社会需求调查与人才培养整体规划。
二、影视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单纯的认为影视是技术还是艺术都是有失偏颇的,在高级别水平上,影视创作已经完全失去了技术与艺术的争论,毫无疑问影视是门伟大的艺术,在学科发展史上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必须做到宽知识、厚基础。而作为综合性、研究型的兰州大学,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复合型人才。然而,对于本科生而言,在短暂的四年时间里就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专业化是十分困难的,多数情况下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另外,受传统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兰州大学影视创作方面整体实力较弱,实践操作能力更是薄弱,这就决定了在培养影视创作人才时存在“跛脚”现象。培养目标的不全面性限制了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三、结论
我国高等学校官僚作风束缚了高校自由、开放、个性化发展,社会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教育的国际化等都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为严重的挑战。大到高校、小到学院都应在这种历史潮流中对学科进行战略规划与调整。综合性大学在制定类似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想真正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一是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二是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三是处理好软硬件的提升。
国内影视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还有极大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最主要的方面有:在原有根据行业分工设置的专业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分工;以传统的影视制作专业为核心,以包括广告、网络、媒体艺术、技术、管理在内的影视传媒为依托,以文化艺术理论和教育为基础,建立相关专业的逐级发散体系;从对专业的行政管理转向对课程的规范管理,建立由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各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应针对自身情况开发具有自身特色借鉴通识教育模式的专业教育,例如,综合大学中的影视专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甚至可以和其他系、学院联合授予双学位,而学科基础比较单一的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不仅可以努力发展自己的课程体系,同时还可以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出与学科资源丰富的综合性大学优势互补的有效合作途径,为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赵楠.中国影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09
[2]吴徐君.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电影文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