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特别是随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理念的逐步实施,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越来越丰富,过去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宜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的今天我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呢?通过近几年教学思考,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合格教师应具备一些基本素质
1.1 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座师德丰碑。
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的爱要有博爱之心。孔子之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关键在于他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博爱之心。他的学生来自各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他对学生不分智愚,不分长幼,不分勤惰,不分恩怨,一概热心教诲和鼓励。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无数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是一种很伟大的教育力量。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个学生因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顶撞了老师。而这位教师没有作任何解释,只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学生看了这首诗,沉思良久,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缺点。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有一位老师在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某个问题时,没有讲清楚,他马上就在一个孩子的目光中看到了迷惘,他觉得辜负了孩子的信任,自责自己备课的疏忽。他的面前经常浮现着这双迷惘的眼睛,这使他深深地愧疚,暗下决心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1.2 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学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1.3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突出一个“人”字。所谓突出一个“人”字,是指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第一,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不少教师把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惟一目标,至于学生是否乐意学,会不会学,善不善学,教师很少考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第二,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渗透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环境之中。第三,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的能力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其次,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也就是说,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维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如教材里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再者,书本上、教参上说的是否都是“真理”?例如不少教学参考资料把《我的叔叔于勒》的中心思想确定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事实上文章里所反映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客观存在着。我认为像这一类文章,有超越社会制度的价值,是对弱者、贫穷、不幸的关心,对幸福的期望和追求。
再次,讲究一个“思”字。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某跨国公司在辞退一位员工时,员工和老总有这样的精彩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读来令人深思,我由此联想到有些教师为什么教了几十年书,教学方法总是老一套,缺乏新意,教育教学实绩平平,恐怕与他对自己现有教学方法不能经常反思有关。
2. 合格教师应讲究一些基本策略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以下几点:
2.1 前提是“爱学生”。 把对学生的爱从心底向学生缓缓流淌,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爱注入学生的心田。
2.2 功夫在“师”外。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郑孙平老师1962年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开始也是教中学生物课,但由于腰病不能经常带学生下乡,中途改教中学化学课。但郑孙平并不觉得这是“专业不对口”。大学时他曾是学校篮球队和合唱团的队员。他当了36年的班主任,无论在教学工作上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上,生物理论和文体特长都帮了他不少忙。
知识面宽、多才多艺、实践能力强、既教书又育人,是特级教师身上的共同特征。他们的这些长处,很多得益于学科教学专业之外的广博知识。
2.3 “反思”与“不满”是创新的源泉。 教学反思促成青年教师不断检查自身的教学言行,重新审视和考察已有的教学态度,围绕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人格发展的教学活动,建立起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要养成“三多”的良好教学习惯。
一是多虚心求教。新老教师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中,树立起极大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与指导者配合,遇到疑惑,虚心请教,不再掩饰自己的不足,把“隐藏”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努力将自己的“不足”变为“闪光点”。
二是多自我反思。新教师在虚心请教的同时潜心钻研,追求教学的“合理性”,如有的教师受录像课启发,将自己的教学语言录下来,辩听其语速语调的合理程度;有的甚至对着镜子练习体态语言,努力使姿势有助教学内容的讲解。
三是多撰写教后录。会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
总之,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和学生成为朋友。(2)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3)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任。(4)在其他方面的情绪不能发泄...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去做好每天的工作。
1. 合格教师应具备一些基本素质
1.1 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座师德丰碑。
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的爱要有博爱之心。孔子之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关键在于他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博爱之心。他的学生来自各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他对学生不分智愚,不分长幼,不分勤惰,不分恩怨,一概热心教诲和鼓励。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无数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是一种很伟大的教育力量。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个学生因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顶撞了老师。而这位教师没有作任何解释,只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学生看了这首诗,沉思良久,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缺点。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有一位老师在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某个问题时,没有讲清楚,他马上就在一个孩子的目光中看到了迷惘,他觉得辜负了孩子的信任,自责自己备课的疏忽。他的面前经常浮现着这双迷惘的眼睛,这使他深深地愧疚,暗下决心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1.2 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学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1.3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突出一个“人”字。所谓突出一个“人”字,是指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第一,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不少教师把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惟一目标,至于学生是否乐意学,会不会学,善不善学,教师很少考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第二,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渗透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环境之中。第三,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的能力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其次,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也就是说,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维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如教材里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再者,书本上、教参上说的是否都是“真理”?例如不少教学参考资料把《我的叔叔于勒》的中心思想确定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事实上文章里所反映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客观存在着。我认为像这一类文章,有超越社会制度的价值,是对弱者、贫穷、不幸的关心,对幸福的期望和追求。
再次,讲究一个“思”字。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某跨国公司在辞退一位员工时,员工和老总有这样的精彩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读来令人深思,我由此联想到有些教师为什么教了几十年书,教学方法总是老一套,缺乏新意,教育教学实绩平平,恐怕与他对自己现有教学方法不能经常反思有关。
2. 合格教师应讲究一些基本策略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以下几点:
2.1 前提是“爱学生”。 把对学生的爱从心底向学生缓缓流淌,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爱注入学生的心田。
2.2 功夫在“师”外。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郑孙平老师1962年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开始也是教中学生物课,但由于腰病不能经常带学生下乡,中途改教中学化学课。但郑孙平并不觉得这是“专业不对口”。大学时他曾是学校篮球队和合唱团的队员。他当了36年的班主任,无论在教学工作上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上,生物理论和文体特长都帮了他不少忙。
知识面宽、多才多艺、实践能力强、既教书又育人,是特级教师身上的共同特征。他们的这些长处,很多得益于学科教学专业之外的广博知识。
2.3 “反思”与“不满”是创新的源泉。 教学反思促成青年教师不断检查自身的教学言行,重新审视和考察已有的教学态度,围绕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人格发展的教学活动,建立起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要养成“三多”的良好教学习惯。
一是多虚心求教。新老教师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中,树立起极大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与指导者配合,遇到疑惑,虚心请教,不再掩饰自己的不足,把“隐藏”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努力将自己的“不足”变为“闪光点”。
二是多自我反思。新教师在虚心请教的同时潜心钻研,追求教学的“合理性”,如有的教师受录像课启发,将自己的教学语言录下来,辩听其语速语调的合理程度;有的甚至对着镜子练习体态语言,努力使姿势有助教学内容的讲解。
三是多撰写教后录。会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
总之,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和学生成为朋友。(2)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3)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任。(4)在其他方面的情绪不能发泄...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去做好每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