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育人 香远益清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着“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稱的江苏省仪征市,坐落着一所“面朝田野,春暖花开”的小学——仪征市陈集镇第二中心小学。该校创办于2011年,近年来,学校立足本土,立身乡野,进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确立了“三香育人,香远益清”的办学目标,建设了“书香、茶香、泥土香”的“三香”活动课程。学校将“三香”活动课程进行模块化实施,整体推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书香”“茶香”“泥土香”这三项课程中选择一项参加。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内,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时可以重新编班,由相应的指导老师根据课程纲要编制课程计划,有序组织实施,保证活动课程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三香”活动课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学校面貌,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彰显,办学品味不断提升。2014年6月,“三香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被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列为“省级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在一个天高云淡的冬日清晨,记者来到这所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的学校。虽然已近隆冬,但这所学校被四季常青的松柏和茶树包围着,展现出了勃勃生机。走进校园,放眼望去,天空湛蓝如洗,冬日的阳光在黄白相间的教学楼上缓缓流淌,显得格外温暖。
  候车书吧
  廊道书吧
  一、“书香”阵阵,校园文化润物无声
  在仪征市陈集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张兴明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学校教学楼,一阵阵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两边走廊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国学经典内容的展示,如《弟子规》《论语》《诗经》等,图文并茂,还附有详细的阐释。“书香围墙”内容丰富,呈现了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四大名著的精彩篇章。教学楼里还设有形式多样的校园书吧,如阅览室、“廊道书吧”、“候车书吧”,还有各具特色的班级图书角。无论何时何地,学生在校内都有书可读。其中,位于教学楼入口处的“候车书吧”是专门给学生放学乘坐校车候车时使用的,只见书柜、木架、桌子甚至角落里都放满了书籍,有诗词歌赋、国学经典、儿童文学……“我们不要求学生把这里收拾得多整洁,只希望他们能利用好碎片化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张校长介绍。而旁边的阅览室和走廊尽头的“廊道书吧”也设计得别具匠心,墙上绘制着《孔子讲学图》,空白处则衬以绿叶、花朵及各种装饰品,环境十分优美。一下课,就有不少学生来到“廊道书吧”,从木架上取下一本书安静地阅读。另外,几乎所有学生中午都在学校用餐,在午休结束后到下午上课前的这段时间里,学校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得到了充分保证。
  “书香”,即亲近书本,学习书本知识。作为“三香”活动课程之一的“书香”活动课程,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书香”活动课程重阅读,重积累,重实践。课程开展的主要形式为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如演讲故事、表演诵读、排练课本剧、制作手抄报、创建书香文学社等,其他实践活动则可由老师自主开发。去年一年,学校围绕这一项内容,就开展了12个活动,有诗词朗诵、绘本讲座等等。在活动需求的刺激下再阅读、再积累,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孩子们在“书香”中获得精神的成长,回归经典,回归本土,绽放自由的生命。
  “茶香”活动课程实践基地
  “益清茶社”社团活动
  二、“茶香”四溢,家国情怀世代流淌
  “人生一壶茶,一茶一世界;人生似茶叶,沉浮绽清香。这是茶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在古筝悠扬的配乐声中,孩子们在“益清茶社”社团指导老师叶翠英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茶艺表演练习,简单的沏茶动作在他们的展示下,如舞蹈艺术般令人赏心悦目。这些孩子经常在市、县级各种场合交流演出,得到了广泛好评。在功能教室的前方有一片空地,种着茶树、紫藤、银杏以及各种果树,其他树木的叶子早已落尽,而茶树依然郁郁葱葱,有几棵甚至结出了淡绿色的花苞,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这里也是“茶香”活动课程的实践基地。
  “茶香”,即亲近家乡,了解家乡盛产的“绿杨春”茶,浸润茶文化(学校所在地是仪征市“绿杨春”茶种植基地)。在“三香”活动课程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茶香”活动课程。“茶香”活动课程主要研究地方“绿杨春”茶文化,通过校园“益清茶园”“益清茶社”等活动课程基地了解“绿杨春”茶的种植、采摘、焙制、包装的过程。而“益清茶道”的学习,让孩子们接受了形体的训练和美的熏陶,使孩子们知书达理,文明优雅。“核心素养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张校长说,对于仪征市陈集镇第二中心小学这所位于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要想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首先就是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仪征市是“茶果之乡”,通过“茶香”活动课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得“绿杨春”茶只有家乡才有,其中蕴藏的是家国情怀。通过“茶香”活动课程把这份情怀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农耕文化展厅
  三、“泥土”芬芳,感受传统农耕文化
  “这是捕鱼的网,这是量米的斗,这是炒茶用的锅,这是耕地用的犁……”在茶园后面,有一个“农耕文化展厅”,陈列着许多传统的农具。另一边的活动教室里,男孩子们正在用泥土捏制各种各样的农具,玩得不亦乐乎;女孩子们则在缝制各种香囊和绣袋。这里便是“泥土香”活动课程的实践基地。漫步在展厅,张校长边走边介绍,他说,现在哪怕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接触农具的机会也非常少,对于农耕文化更是知之甚少。于是,学校开发了“泥土香”活动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传说、地理和物产、民俗和风情,把农耕文化深入学生的脑海中。
  “泥土香”,即亲近自然,培养实践能力。“泥土香”活动课程主要研究地方乡土文化的历史和演变,感受地方经济、社会、人文的发展。实践的部分,则让学生在学校的菜园、花园、果园去体验种菜、养花、护果,对这些果实加以利用,如:蔬菜送入食堂供孩子们自己食用,花卉用来制作盆栽,果实用来制作水果拼盘等,尽享劳动带来的乐趣。有些“泥土香”活动课程根据时令、天气的不同会有所变化。除了种植方面的内容,孩子们还共同制作农具的泥塑以及有关农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的手抄报,在查找资料和制作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学校还积极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大课间活动项目,例如滚铁环、转陀螺、跳皮筋、捏泥人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田园阅读》校本教材
  参加“茶文化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三香”活动课程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让活动课程更好地开展,学校还编排了一套名为《田园阅读》的校本教材,涵盖了所有年段,内容包括诗词阅读、美文赏析、传统游戏、地理物产、农耕文化、茶道艺术等等。每个学期,学校都要评选出十佳“三香少年”,表彰那些在活动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让学生越来越热爱学校。“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个人的发展方向都不一样。虽然活动课程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总体而言是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创新的精神。这些在课本中是学不到的,比如茶艺,比如泥塑,要和同学合作才能完成。”张校长表示,这些学生以后不一定以“三香”活动课程中的这些内容为职业,主要目的是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要让学生觉得学习知识是快乐的。学生的知识积累、实践能力、综合素养普遍得到了提高。学校也因此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4年7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2015年6月,“益清茶舍”社团被评为 “扬州市百佳社团”;2016年11月,“三香”红领巾小社团、“益清茶舍”社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现在,除了进一步建设“三香”活动课程,学校还努力向“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目标奋进,让环境更加优美,课程更加丰富,学生素质更高。学校还在积极筹备机器人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和创新的产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每个老师、每个学生在充满田园诗意的校园中享受教育的幸福。我们期待,等到春暖花开、万物蓬发之时,这所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的学校一定会更加身姿蓬勃,芬芳馥郁。
其他文献
【摘要】“感受性阅读”作为新的阅读方法,与以理性分析为主的阅读方式相对应,更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把握和感受。本文从感受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读教学价值三方面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感受性阅读教学 实施策略 教学价值  感受性阅读是使学生从“鉴赏者”的阅读思维转变为积极构建“解读者”阅读思维的方式。它纠正的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分析、轻内化,重评判、轻构
期刊
【摘要】“补白”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常用方式,对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补白”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将“补白”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的概念界定和其价值入手,著重梳理出常用的“补白”形式,进而提出“精准选点”“巧抓时机”“把准深度”的具体实践原则,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补白  一、
期刊
【摘要】建立和运行学校发展共同体是近年来促进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新样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唯亭实验小学、跨塘实验小学、娄葑学校四校共同体通过理念融合、优势互补、分层互助等举措,促进了联动发展,也为学校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份可复制样本。  【关键词】学校 共同体 合作 发展  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学校之间办学理念的交流、管理经验的分享、学校文化的影响、优质资源的互用等形式
期刊
【摘要】“全语文”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及以后的发展,其特点是“全”。只有从全语文的视野出发,发挥语文学科的全价值,即生长性价值、熏染性价值、慧智性价值,才能使语文课程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落实。  【关键词】全语文 文本的全价值 原生价值 教材价值  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不能只是教师经验主义的产物。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否适切?这是我们必须经常审思的问题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的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为切入点,从板块的内容、教师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教师对这一板块的理解和解读,最终通过对比教学的人文性这一核心目标,力求找到教学Culture time这一板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人文性 中西方文化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从五年级起就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學情分析】  本课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分数表示的条件和方法:条件是必须平均分;方法是先看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再看要表示的是几份,分子就是几。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
期刊
教学背景: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学生学了不少课文,但是他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却不尽人意。我认为:这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很大关系。现在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基本上是以理解课文内容来组织教学的,即在内化内容上下功夫。只有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学生才能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习作中去。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期刊
【摘要】档案清晰、完整地反映出一個人一生工作经历的轨迹。教师档案则记述了教师的工作学习情况、德才情况、活动情况等等。档案管理工作者如能真正做到关注“人”,尊重人的“不同”,这样,档案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鉴于此,笔者对当前教师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作了适度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力求提高学校的档案管理水平。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现状 对策  “档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分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很多英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对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课堂教学缺少趣味性。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教学现状,本文提出将问题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并从问题教学法的内涵、理论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步骤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试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 问题教学法 问题  一、研究概述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法是根据
期刊
如果教师要成为一名勤于阅读者,善于阅读者,乐于阅读者,那么在阅读问题上,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一是要把握阅读的深刻含义。阅读,就是关起门,静下心,与所感知的文本兑换思想的过程。信息输入、信息输出,这一进一出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键全在一个“兑”字。换句话说,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或是简单地复述等,充其量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很难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二是要跳出狭隘性阅读。提到阅读,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