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孩子们的成长不可无书!我为孩子们庆幸,因为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营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快乐的读书,让书成为了孩子的朋友,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只有以书为伴,学生的生活才会不断亮丽、充实起来。
关键词:小学;阅读;快乐;成长;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
布鲁纳说过:“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他们热爱读书的重要前提,热爱读书,便会感到读书不苦,其乐无穷。余秋雨有言:“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尽量找自己喜欢的第一流的书读。”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自己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文学知识抢答(以文学小组为单位,给胜利组奖励)。
答出的同学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答不出的同学在激励机制的促动下认识到了自己阅读方面的“浅薄”,也就由此想去读书来证明自己,这样的活动每月搞一次,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强,他们由此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2、星月文学社的成立及学生作品集《新荷》的创刊
文学社的成立让孩子们十分的欣喜,因为他们有了展示自己的天空,特别是自己的文章在《新荷》上发表了,是感到非常自豪的!也便有了进一步写作的欲望。写的不好的同学也有了目标,争取能在《新荷》发表。这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去阅读、写作,有了目标,大大促进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高年级的学生己能独立阅读课外书,我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家长签字。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学生上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已没有读过的书的名儿,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胆量。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最晚下周活动时间归还,这不仅仅激发了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还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每到这节课,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争先恐后地登台发言;静悄悄地聆听他人的介绍;积极主动地向别人借书或互换书看;看到汇报好的同学得到老师发的一份精美的小礼品,也无不暗下决心,下次取优秀!坚持下来,全班大多数的同学已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有一天上完体育课后,大家都进了教室,纷纷自觉的读起书来,我上教室一看,发现全班同学竟然都静悄悄地坐在自已的位子上读手中的课外书;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干部出来组织大家,是书把大家紧紧地吸引住了。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说明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开启“书香家庭 ”工程
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我利用上次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全面的质量观,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赢得了家长的支持。我曾对家长这样说过:“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单就语文学习而言,如果一个人在他(她)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学习兴趣最旺盛的年龄里所做的事只是围着分数抠教材做习题,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最可痛惜的浪费和禁锢。我们要在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之外,抓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否则,我们视自己是浪费了孩子的金色童年,我们将不能原谅自己。”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的活动,家长每天填写孩子的读书书目、读书时间,家长养成与孩子一起阅读健康书籍的习惯,身教的作用永远大于言传。
5、自制“读书成长册”:学生人人备一本“读书成长册”,“读书成长册”中有这样几个栏目: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摘记(摘抄、感想等)、读书获奖记载等。“读书成长册”记录下了学生们读书成长的足迹,并通过定期评比,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6、利用晨读课、阅读课等时间,向学生讲讲高尔基、冰心等著名作家孜孜苦学、不畏艰难的动人事迹,或诵读一些精美的散文、诗歌,或将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向学生作绘声绘色的讲述,当学生听得入神、饶有兴味时,戛然而止,请他们去找原书看。
7、举办故事交流会。
在讲《赤壁之战》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课文进行延伸,举办了《三国演义》故事交流会。分为这样几个步骤来开展的:记忆大考验,出些题目考學生的读书情况;智力大碰撞,“群英聚会,说说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你敬佩他什么?”,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与别人辩一辩,倾听别人的看法,全面认识事物;词语大检阅,学生收集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在课上进行交流。
二、指导阅读方法
仅仅鼓励学生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是不够的,还必须逐步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内训练中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要课外获得的丰富知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1、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必要。
读书给学生听,固然可以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激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但这如同站在水边看人家游泳,坐在桌边看人家吃饭一样——快乐是别人的,个中的滋味自己仍然体会不那么深刻。我认为指导学生阅读,必须让其亲历实践!语文课是很忙的,幸好学校开展每周一节阅读课,让我有了充分的时间和孩子们交流读书体会。
2、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符号法。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
4、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5、走进社会这本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利用周末外出社会考察,指定学生读懂社会这部课外大书,从而把文本阅读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6、关于古诗指导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三、提高阅读效益
怎样读书才能在真正有所收获呢?叶圣陶先生是这么认为的:“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了‘开卷有益’的极致。”要达到这一目标,读练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写读书笔记我让学生采取两种方式:
1、 摘录式,即写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要求学生将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好的开头和结尾摘錄下来,对一些语文知识学得扎实、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求仿写,归纳中心思想,评点文中的成功和不足。摘抄每星期收交检查一次,目的是了解学生读了些什么书,理解得怎么样。每学期班中进行两至三次摘抄、仿写交流,并评出优秀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2、心得式。即要求学生在读了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后,把自己内心的体例与感受作为周记的内容,写在周记本上,择优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这也是开展书评活动与参加学校、报社等组织的读书读报基础。
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得以提高。
学生在书海中遨游,在书香中成长,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这种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最后,我想说:书香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让书香四溢,沁入孩子们的心脾;让书香悠远,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黎永香.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
[2]陈裕民.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
作者介绍:李飞,女,汉族,出生于1977年12月,云南镇沅,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小学;阅读;快乐;成长;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
布鲁纳说过:“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他们热爱读书的重要前提,热爱读书,便会感到读书不苦,其乐无穷。余秋雨有言:“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尽量找自己喜欢的第一流的书读。”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自己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文学知识抢答(以文学小组为单位,给胜利组奖励)。
答出的同学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答不出的同学在激励机制的促动下认识到了自己阅读方面的“浅薄”,也就由此想去读书来证明自己,这样的活动每月搞一次,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强,他们由此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2、星月文学社的成立及学生作品集《新荷》的创刊
文学社的成立让孩子们十分的欣喜,因为他们有了展示自己的天空,特别是自己的文章在《新荷》上发表了,是感到非常自豪的!也便有了进一步写作的欲望。写的不好的同学也有了目标,争取能在《新荷》发表。这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去阅读、写作,有了目标,大大促进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高年级的学生己能独立阅读课外书,我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家长签字。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学生上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已没有读过的书的名儿,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胆量。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最晚下周活动时间归还,这不仅仅激发了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还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每到这节课,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争先恐后地登台发言;静悄悄地聆听他人的介绍;积极主动地向别人借书或互换书看;看到汇报好的同学得到老师发的一份精美的小礼品,也无不暗下决心,下次取优秀!坚持下来,全班大多数的同学已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有一天上完体育课后,大家都进了教室,纷纷自觉的读起书来,我上教室一看,发现全班同学竟然都静悄悄地坐在自已的位子上读手中的课外书;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干部出来组织大家,是书把大家紧紧地吸引住了。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说明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开启“书香家庭 ”工程
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我利用上次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全面的质量观,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赢得了家长的支持。我曾对家长这样说过:“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单就语文学习而言,如果一个人在他(她)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学习兴趣最旺盛的年龄里所做的事只是围着分数抠教材做习题,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最可痛惜的浪费和禁锢。我们要在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之外,抓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否则,我们视自己是浪费了孩子的金色童年,我们将不能原谅自己。”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的活动,家长每天填写孩子的读书书目、读书时间,家长养成与孩子一起阅读健康书籍的习惯,身教的作用永远大于言传。
5、自制“读书成长册”:学生人人备一本“读书成长册”,“读书成长册”中有这样几个栏目: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摘记(摘抄、感想等)、读书获奖记载等。“读书成长册”记录下了学生们读书成长的足迹,并通过定期评比,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6、利用晨读课、阅读课等时间,向学生讲讲高尔基、冰心等著名作家孜孜苦学、不畏艰难的动人事迹,或诵读一些精美的散文、诗歌,或将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向学生作绘声绘色的讲述,当学生听得入神、饶有兴味时,戛然而止,请他们去找原书看。
7、举办故事交流会。
在讲《赤壁之战》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课文进行延伸,举办了《三国演义》故事交流会。分为这样几个步骤来开展的:记忆大考验,出些题目考學生的读书情况;智力大碰撞,“群英聚会,说说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你敬佩他什么?”,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与别人辩一辩,倾听别人的看法,全面认识事物;词语大检阅,学生收集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在课上进行交流。
二、指导阅读方法
仅仅鼓励学生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是不够的,还必须逐步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内训练中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要课外获得的丰富知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1、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必要。
读书给学生听,固然可以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激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但这如同站在水边看人家游泳,坐在桌边看人家吃饭一样——快乐是别人的,个中的滋味自己仍然体会不那么深刻。我认为指导学生阅读,必须让其亲历实践!语文课是很忙的,幸好学校开展每周一节阅读课,让我有了充分的时间和孩子们交流读书体会。
2、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符号法。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
4、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5、走进社会这本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利用周末外出社会考察,指定学生读懂社会这部课外大书,从而把文本阅读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6、关于古诗指导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三、提高阅读效益
怎样读书才能在真正有所收获呢?叶圣陶先生是这么认为的:“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了‘开卷有益’的极致。”要达到这一目标,读练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写读书笔记我让学生采取两种方式:
1、 摘录式,即写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要求学生将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好的开头和结尾摘錄下来,对一些语文知识学得扎实、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求仿写,归纳中心思想,评点文中的成功和不足。摘抄每星期收交检查一次,目的是了解学生读了些什么书,理解得怎么样。每学期班中进行两至三次摘抄、仿写交流,并评出优秀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2、心得式。即要求学生在读了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后,把自己内心的体例与感受作为周记的内容,写在周记本上,择优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这也是开展书评活动与参加学校、报社等组织的读书读报基础。
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得以提高。
学生在书海中遨游,在书香中成长,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这种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最后,我想说:书香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让书香四溢,沁入孩子们的心脾;让书香悠远,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黎永香.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
[2]陈裕民.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
作者介绍:李飞,女,汉族,出生于1977年12月,云南镇沅,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