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虞公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eng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仁寿人习惯将虞允文称为虞丞。这固然是其入朝宰辅之官谓,更重要的还在这称呼中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尊崇,如我们称孔丘为孔子李耳为老子。八百年的披沙拣金,当这种尊称赢得认同并推而广之后,慢慢就演变成一方水土的标识性符号,就有了我们现在来到的虞丞乡丞相村。
  慕名而至玉屏山,正值清明前三天,无意的时间安排让这次拜谒多了些庄重严肃。时近正午,偌大广场上空无一人,这让两侧的石壁,居中的拜台尤显沉静伟岸。虞公简历、年表、诗文、书法,以及波澜壮阔的采石大捷,都图文并茂镌刻在石壁碑文中。两壁拱卫的拜台上,虞公石刻全身塑像高两丈,阔五尺,长髯及胸迎风而扬,目光如炬仰首远望,气势沉雄且昂扬。塑像基座上,毛泽东题字飞扬姿肆: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毛主席读《二十四史》,点评事件多,赞誉人物少,在“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气魄胸怀面前,等闲人物难入法眼。能冠以“千古一人”之嘉许者,唯虞公而已。于是翻看《宋史》,对虞公之描述并未见铿锵之句:“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就连令其盛誉天下之采石大捷,讲述也颇为简单平淡:“允文儒臣,奋勇督战,一举而挫之,亮乃自毙。”
  在中国历史上,此类以寡胜多的战事不知凡几,挽狂澜于既倒之名将贤臣也不在少数,何以虞公独享“千古一人”之誉?
  二
  我曾在创作有关宋瓷方面的一些文章时,对南宋这一朝代进行过一些研究,透过斑驳典籍岁月浓霭窥探而见的,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畸形“怪胎”。
  靖康之耻,宋室南迁。大量迁移而来的北方人口给南宋政权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南方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农业、手工业、纺织业、造船业、金融业突飞猛进,海外贸易空前活跃,商品经济很快成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思想灿若星辰……其鼎盛之势,此后千年也无出其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评价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详见拙作《八百年兮归去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总量超过全球一半的辉煌王朝,除高宗时有过昙花一现的短暂“中兴”外,在长达百余年的時间里,无日不在凄惶恐惧的状态下苟延残喘。贯穿于整个南宋的宋金之战(末期是宋蒙战争)中,拥有辉煌文明的宋室却在被视为蛮夷的金人面前屡战屡败,每逢战事不是割地就是赔款,以一种极为屈辱的方式换来一隅偏安。
  催生这一“怪胎”的根源史家已有定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的一首《望海潮》,写的是都城临安的富庶繁华,记的是南宋政权的穷奢极欲,堕落腐化,醉生梦死,不思进取。
  这是一个民族的屈辱。被欺负、凌辱、践踏的民族自尊心渴盼拯救,呼唤英雄。
  三
  公元1161年11月——也即是850年前的江淮大地上,狼烟滚滚,旌旗蔽日。完颜亮的40万大军挟胜而至采石矶,黑马祭天,誓取江南。他的对手,是临阵换帅且主帅未至,“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的1.8万新败宋军。
  五千年的史册如一方高阔雄壮的舞台,它一次次将看似偶然的机遇展现在不同人物的面前,有的人一触即碎沦为瓦砾,有的人则光耀万丈创下属于自己的不世伟业。此时,前来犒师的参谋军事虞允文就站在了这样的历史节点上。
  我们现在已不清楚,在当时的背景下,身为“儒臣”的虞允文是如何激败兵之勇,聚残卒之气,又是如何运筹帷幄智计退敌的。是其“雄伟磊落”之人格魅力,还是忠义演讲之慷慨大义?历史只告诉了我们结果:“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
  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因“采石大捷”又赢得了百年残喘的时间。
  在这样一个“畸形”的朝代,能以文官之职以弱胜强,扶大厦之将倾,尤其彰显了虞公之功绩。在其逝后,宋孝宗下诏赠太傅、谥忠肃,并于虞公家乡仁寿玉屏山下修墓建祠,使一宋姓人家专职守墓,不仅赐地20亩为生计,且“永不抓丁、不完税”。
  此后850年,宋氏一族匿居荒野,守墓护祠,昼夜晨昏为伴虞公……
  四
  阔大广场后,巨大的坟茔寂默浅丘下。《仁寿县志》上记载的石羊石猪、华表灯杆、围栏围墙均无踪迹,虞公祠堂也归于灰土,只有那高一丈、阔三丈的砌石大墓静卧松柏翠竹间。这样的搭配挺好,清静简约,少了豪奢之气,与周遭葱郁林木、青黛山色融为了一体。一个热爱家乡之人,能长眠如斯山水间,应该算是身后一大快慰之事了吧。
  山岚微漾,第十三代守墓人宋克成坐在墓旁的木凳上抽着烟。
  “老人家高寿啊?”我上前搭讪。
  “今年88啦。”老人耳聪目明,口齿十分清晰。
  “您守这墓多少年啦?”
  “从17岁守起,已经守了71年啦。”
  “您知道这墓里埋的是谁吗?”
  “当然知道啦,宋朝的虞丞相嘛,我们仁寿的名人。他死的时候,整个仁寿修了他48座坟,我都知道。”
  “那您守的墓里是虞丞相的真身还是衣冠冢啊?”
  “不知道哟,只晓得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守在这儿,八百多年啦。”老人不确定地说,“应该是真的吧,前些年还有人来盗过墓呢,不过让我用火铳赶走啦。”
  “连墓中有无遗骸都不知道,你们宋氏一族还守了十三代?”
  “是啊,祖上传下来的遗训:宋氏不绝,守墓不止。”
  五
  要想赢得家乡人850年的尊崇守望,能被冠以“千古一人”之誉,仅仅打赢一场采石之战显然不够。毕竟对于家乡人来说,采石矶与蜀地相距实在太远,这场大仗产生的冲击对蜀人的生产生活影响有限。真正让蜀人知其伟绩,是“采石大捷”后虞公出将入相十余年,殚精竭虑一心光复中原的拳拳之心。
  “采石大捷”次年,虞公任川陕宣谕使,与宋将吴璘北伐中原,克凤翔,复巩州。正当形势大好时,宋孝宗孱弱偏安,勒令宋军退兵固守。此后十年,升任左丞相兼枢密使、雍国公、总理四川军政事务的虞允文,选贤良,整兵马,筹北伐……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虞公以耄耋之躯,忠勇为国之举尽付流水。不思进取的宋室朝廷,再未给他挥戈北伐、策马中原的机会。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63岁的虞允文积劳成疾,因病卒于任上。《宋史·虞允文传》中这样写到:“晚际时艰,出入将相重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
  前有岳武穆之鉴,后有得胜勒令而还,其实虞公安能不知宋室之心?然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大丈夫。哪怕油尽灯枯猝然而殁!虞公一生可钦可叹,其胸怀气度更非常人所能及。
  虞公亡故,蜀人无不悲伤涕零。宋克成说,此后数百年,其墓历代修葺,明嘉靖邑令毛沂、清同治知县毛绪峰、光绪知县何肇祥,曾先后三次对虞墓进行维修保护,重建墓碑。新中国成立后,虞公墓前重修了广场、拜台,毛泽东题签的“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眉批手迹镌刻成碑立于墓前。
  秉承祖训,山中守墓七十年的宋克成,每日除了巡视、保护虞公墓之安全外,就是定时清扫墓园卫生,清除四周杂草,每逢月初、月半、月末举行一场小型的祭祀仪式。“去年,镇上出钱给我们一家修了新房子,有120平方呢。”宋克成指着三十米外那幢白墙灰瓦、翠竹掩映中的小洋房喜滋滋地说,在县天然气公司上班的儿子宋建琳也在去年接过了自己的“枪”,成为了虞公墓的第十四代守墓人。
  “宋氏不绝,守墓不止。”虽然宋克成将祖训郑重地传给了儿子,但只要家里没事,他依然会像往常一样随时守在这里。如今,虞丞墓已被列为仁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来祭拜扫墓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但凡有人前来拜谒,宋克成便又会临时客串一下导游,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虞公允文那壮怀激烈的伟哉故事……
  岁月无情,抹去了是非功过,留下了黄土一抔。其实,那墓中是遗骸也好,衣冠也罢,对八百年后的仁寿人来说,抵御外辱、孜孜忠勤的虞公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在这片土地上骄傲地流传浸润,一个850年,两个850年,或更多的850年……
  责任编辑 王冬海
其他文献
柿树  从记事起,院中的那棵柿树就安扎在了院内,树干清瘦,树叶葱茏。与红砖青瓦的房子,一起照应着家人的安生。柿树守时,春天,起死回生般从枯枝上发芽,青嫩,娇羞;夏天,枝叶茂盛,遮蔽整个院落;秋天,硕果累累,似灯盏,光艳迷人。家,被一片金红包裹着,温暖喜人。  听姐姐说,农忙时,只有她在家里陪我。姐姐一身粗布碎花衣,两束麻花辫,树叶筛落的阳光,扑在她有些土气的脸上,我扣着一个花兜兜,咿咿呀呀地不知所
期刊
河口的时光  水 不请自来  满怀的粮食交出来 鱼群逡巡  年根根的丰收是裸白  浪花在心头  绿叶跟着风光走 不在枝头  卵石随手撒出去  站在一轮弯月似的口岸上  看世事打磨 看凌厉打着旋儿走出去  江水不说 拽长了芦苇的命  涨水了  那个钓鱼的孩子在下游欢叫  水头呜咽着直奔过去 它认得路  泡沫喜欢静  无人的世界里 仰望的日子终于降临  硕大的堤岸抓住轮廓 摁住了水流的小尾巴  尖锐直
期刊
1  男人在地里锄草,上衣已经湿透了,脖子上耷拉着一条花毛巾。男人锄一会儿,就拿毛巾擦擦脸上的汗,就撂下锄头,把毛巾拧出水来,拧干了再擦,脖子、脸被太阳烤得黑红黑红,像铁匠的熔炉里烧了一半的炭。  羊在一旁吃草,吃着吃着就不想吃了,羊偷偷溜到女人身旁。“咩——咩——”羊开始和女人说话,但羊说话的声音比往常要小,它怕男人听见,这是它和女人之间的秘密。羊给女人说家里的母鸡一天下十几个蛋;说小花吃饱了就
期刊
林春年近五十,在改制后的国企混日月。  这改制后的国企,对于林春来说,和以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工资少了,上班时间自然也少了。以前是四班三运转,现在是一星期上两天班,至于说工资嘛,碍于林春的面子,我得遵守诺言,在此不便于对外张扬。  这休息的时间多了,林春在家自然闲不着。其实闲不着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闲时多,还有票子少。物价在一天天的往上蹿,一家老小得过日子呀,哎,对了,就是这么个由头吧,林春得出去
期刊
阳光哗啦一声,打开了门锁  五月,塞北的五月  康巴诺尔草原,对我们  打开了她全部的辽阔  漫天的青草顶着露珠  来来去去的羊群啃食着无边的心事  毡房外,马蹄声渐渐远去  一群鹰,追着云朵飞翔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好呵  草原深处  我们俯身亲吻一棵冰草的嫩叶  我们被苜蓿的紫花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们虔诚地为一株株野草命名  我们的嗓音里洋溢着马头琴的忧伤  在康巴诺尔,我们纵马狂奔  古老的风
期刊
铁索是一个偏远嘎查的牧民,父亲有病去世得早,拉下一屁股饥荒,为了还账,患有心脏病的母亲舍不得钱也没钱到大医院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脏病愈发严重,生活越来越难以自理。  铁索是个孝顺的孩子,初中毕业也没外出打工,一心在家照顾母亲,生怕母亲有个闪失,家中情况特殊,收入不多,仅靠20多只羊维持生活,又住的土房。因此,铁索30岁了也没娶上媳妇,介绍的姑娘一听说他家情况就摇头。母亲对铁索的婚事,看在眼里,
期刊
“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千万章”。著名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尽显了大兴安岭的壮丽景色。这绵延千里的林海,在1987年春晚,费翔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之后,于当年五月六日,这把火竟然真的燃烧起来了。大火从漠河的西林吉、图强、阿木尔一直烧到塔河,烧毁森林一百零一万公顷,烧毁贮木场存材八十五万立方米,形成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森林火灾,震惊全国,震惊世界。  大火虽然烧在黑龙江省境内,我们内蒙古的各个林业
期刊
一  正月初九的上午,许茂本望着满场院的玉米棒子眉头紧蹙心里不禁犯愁,这时,手机铃声骤响,又是种子经销商老莫打来的电话。老莫说:“准备准备啊,今天我过去。”  许茂本听了一怔,眼盯着场院里堆积得如一座座小山丘似的玉米棒,竟然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是好。  许茂本是村里的种植大户。这些年,转包村人的以及附近农场的土地,每年都种个四五百亩的庄稼,用个几千斤的种子。许茂本种地不将就,尤其是种子,特讲究,年年
期刊
从自家家门口到二小的家门口,七十三步。  从二小家门口到三小的家门口,一百一十二步。  从三小家门口到自家家门口,六十九步。  拄着拐的徐老太,觉得今天特别冷。风像刺穿透她的棉衣,扎得她生疼。腿特别沉,像灌了铅,一动就咯吱咯吱地响。  十几年了吧,每天吃完早饭,她就这样走。后来,老伴走了,快八十岁的人了,她也走不动了。她就一天走一家,在儿子的门口望望,石头上坐坐,然后回家。  儿子们都出外了。二小
期刊
当选市作协副主席后,陆有亢定了个重读经典的计划,打算在半年之内重新读完四大名著,重温唐诗宋词,以此巩固和提升文化修养,做好进入市经顾委的准备。  果然,他刚读完半部《红楼梦》,中国作协就发来信息说,已经收到入会材料。又过半年,《庄城日报》发表头条新闻:十年修行成正果,我市作家陆有亢加入中国作协。这是庄城首位国家级作家,也是首位可以进入市经顾委的文艺工作者。消息发出的第二天,三家上市公司和九家双百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