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再加上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的浪潮对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状况问题日益严重,应该引起广泛关注。青少年必须及早提高自身的素质,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思想与社会学科的教研员,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感触颇深,深感责任的重大,虽然小学生社会经验少、阅历浅、认识能力差,但都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家长,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都是高大的,完美的,令人崇拜的,老师的言谈举止,是学生极力模仿的,所以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起表率作用,其意义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
在每学期初教师集中备课活动中,我总是会在部署新学期工作计划和要求之前,将正确树立和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全区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和观点的同时,切实注重自身榜样的积极作用,要求教师从点滴做起,首先要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要将细节的教育育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每次都请任课老师结合一线的教学实际,谈及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让大家来共同分享。有的老师说她会经常教育学生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清洁。结果有一次她不经意的随手把一张废纸扔在办公室的地上,恰好被送交作业的学生看到,我从她的眼中分明看到了不解和指责:您不是教育我们不乱扔纸屑吗?而你是怎么做的呢?没有等她转身出去,她赶紧站起身,把纸屑检起扔进果壳箱,由此可见,教师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当等等,又怎么教育学生呢?有道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身正才能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所以教师本身首先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正确的思想观点,良好的行为规范,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应该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单纯是品德课一个学科的任务和责任,更是所有学科都应该注意和具体实施的内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把有教育意义的语文课作为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这比空洞的理论说教更有效果。比如讲《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这些课文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赏句品词,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画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兴国安邦的《林海》,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又如《小站》、《古井》、《挑山工》、《白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对它们深入理解,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学生们被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化,被他们的品格所陶醉,于是,教室里的地面不知谁给拖干净了,校园里的垃圾桶不知谁偷偷的倒去了,路边的小树是不知谁总在浇水,妈妈的手帕不知什么时候就洗干净了,同学们之间再也没有纠纷了,矛盾也少多了。学生们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懂得了怎样做人,也就慢慢懂得了如何做学问了。
另外,学校开设的教育课程,比如《思想品德》,《可爱的家乡》等校本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想实现德育效果,单一的德育课是无法达到的,它往往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教育读物,学生可能不爱听,所以在其它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如上面提到的语文课效果就非常显著,通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以榜样的光辉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另外,综合实践课也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课程,因为这正是思想得以体现的行为,它能见证思想教育的效果,容易发现还有什么地方不到位,应该加强教育。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课本的样式要吸引学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区各校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的校本教材都是本校领导、教师独立编撰,凸显着自己学校的办校或者办学特色,因为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所以学生非常喜欢学。这样一来,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
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也不容忽视,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多关注的是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其实,更重要的应当是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家长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便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懂得自我约束的重要性。父母应当做遵守纪律的表率,并把遵守纪律的行为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共同遵守,养成习惯后做到自觉遵守。
应该说,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不是单纯一个科目、一个教师的任务,需要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立体教育,需要来自教师、家长、周边人群的影响的多维教育。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多角度、多渠道的教育,使小学生从点滴处感知德育教育,从细微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正能量的熏染,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思想与社会学科的教研员,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感触颇深,深感责任的重大,虽然小学生社会经验少、阅历浅、认识能力差,但都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家长,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都是高大的,完美的,令人崇拜的,老师的言谈举止,是学生极力模仿的,所以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起表率作用,其意义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
在每学期初教师集中备课活动中,我总是会在部署新学期工作计划和要求之前,将正确树立和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全区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和观点的同时,切实注重自身榜样的积极作用,要求教师从点滴做起,首先要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要将细节的教育育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每次都请任课老师结合一线的教学实际,谈及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让大家来共同分享。有的老师说她会经常教育学生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清洁。结果有一次她不经意的随手把一张废纸扔在办公室的地上,恰好被送交作业的学生看到,我从她的眼中分明看到了不解和指责:您不是教育我们不乱扔纸屑吗?而你是怎么做的呢?没有等她转身出去,她赶紧站起身,把纸屑检起扔进果壳箱,由此可见,教师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当等等,又怎么教育学生呢?有道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身正才能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所以教师本身首先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正确的思想观点,良好的行为规范,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应该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单纯是品德课一个学科的任务和责任,更是所有学科都应该注意和具体实施的内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把有教育意义的语文课作为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这比空洞的理论说教更有效果。比如讲《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这些课文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赏句品词,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画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兴国安邦的《林海》,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又如《小站》、《古井》、《挑山工》、《白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对它们深入理解,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学生们被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化,被他们的品格所陶醉,于是,教室里的地面不知谁给拖干净了,校园里的垃圾桶不知谁偷偷的倒去了,路边的小树是不知谁总在浇水,妈妈的手帕不知什么时候就洗干净了,同学们之间再也没有纠纷了,矛盾也少多了。学生们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懂得了怎样做人,也就慢慢懂得了如何做学问了。
另外,学校开设的教育课程,比如《思想品德》,《可爱的家乡》等校本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想实现德育效果,单一的德育课是无法达到的,它往往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教育读物,学生可能不爱听,所以在其它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如上面提到的语文课效果就非常显著,通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以榜样的光辉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另外,综合实践课也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课程,因为这正是思想得以体现的行为,它能见证思想教育的效果,容易发现还有什么地方不到位,应该加强教育。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课本的样式要吸引学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区各校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的校本教材都是本校领导、教师独立编撰,凸显着自己学校的办校或者办学特色,因为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所以学生非常喜欢学。这样一来,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
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也不容忽视,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多关注的是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其实,更重要的应当是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家长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便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懂得自我约束的重要性。父母应当做遵守纪律的表率,并把遵守纪律的行为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共同遵守,养成习惯后做到自觉遵守。
应该说,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不是单纯一个科目、一个教师的任务,需要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立体教育,需要来自教师、家长、周边人群的影响的多维教育。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多角度、多渠道的教育,使小学生从点滴处感知德育教育,从细微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正能量的熏染,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