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地理学科能力和地理图文判断。学科能力主要指: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论证地理假设。地理的图文判断主要指:提取地理信息、理解地理信息、应用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特征是地理理性知识中的一大类,在区域地理中尤为多见。近几年高考综合题主要是以区域地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要素特征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文以气候特征为例,分析概括区域要素特征时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气候是区域地理环境形成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特征中气候特征又是特别重要的特征,是高考的重中之重。考查气候知识主要有两大块:一是气候特征,二是气候成因。气候特征是气候知识中的基础,但是气候特征的内容众多,知识结构错综复杂。概括气候特征的目的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所给区域图中提取有用的关于气候的信息,通过调用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出气候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图文判断能力都会得到锻炼。那么如何科学归纳气候特征呢?
一、掌握气候特征的知识结构是基础
气候特征的主要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气候特征的概括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小区域气候特征的概括
这里的小区域指的是气候比较单一的区域,因此类型特征、分布特征不是重点,数量特征才是关键。但是不能像大区域气候特征的概括一样应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小区域气候特征的概括需要达到较深、较细的层次。此类题目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如2013年福建省文综卷37题(图如下)第1小题:描述M城气候特征。
本题是7分的题目,所需描述的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应该把上述各气候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突出主要特征,去掉次要的特征。通过各要素比较,气温、降水的特点比较突出,根据气温降水的特点推导出该区域大陆性强。而光照、风、要素组合在这里并不突出。因为夏季光照充足的原因是降水少,多晴天引起的;风力强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要素组合的特点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不够突出。限于分数和题目没有特殊要求(如发展农业等),所以这道题的答案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以上分析过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通过比较突出区域重要的气候特征,从而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3.有特殊要求的气候特征的概括
气候特征的概括目的是研究区域地理环境,所以概括区域气候特征时要从具体需求出发,提取关键特征。这时气候特征的字面也有所变化,变成“气候条件”。例如,农业中气候特征的概括,题目中一般是问“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分析也不是气候特征的罗列,需要进行逻辑思考。以农业气候条件为例,我们应当把气候特征与农作物的习性结合起来,得出对农作物有利的气候特征和不利的气候特征。如地中海沿岸种葡萄的气候条件。
葡萄的习性是:萌芽需要10℃左右,最适于新梢生长和花芽分经的温度是25℃-38℃,浆果成熟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8℃-32℃,有效积温2100℃以上;属喜光植物;在早春萌芽、新梢生长期、幼果膨大期土壤含水量达70%左右为宜,在浆果成熟期前后土壤含水量达60%左右较好。
通过综合气候特征与葡萄的习性,得出地中海气候区的有利气候条件是:热量充足,夏季(葡萄主要生长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是:夏季高温降水少导致土壤水较少。
这种找关系式的气候特征主要用到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在实际教学中气候特征归纳的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够完整,仅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归纳,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失分较多,因此有必要对平时所做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比较适合自己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虽然重要,但是不要忽视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实际教学中没有必要每道题都完整调用知识结构。在气候特征教学的早期多指导学生按照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行训练。到了复习后期,在学生比较熟悉知识结构、描述语言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先抓住重要的特征,再用知识结构检验自己的答案,做必要补充,合并到一起概括成更精简的语句。
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特征是地理理性知识中的一大类,在区域地理中尤为多见。近几年高考综合题主要是以区域地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要素特征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文以气候特征为例,分析概括区域要素特征时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气候是区域地理环境形成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特征中气候特征又是特别重要的特征,是高考的重中之重。考查气候知识主要有两大块:一是气候特征,二是气候成因。气候特征是气候知识中的基础,但是气候特征的内容众多,知识结构错综复杂。概括气候特征的目的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所给区域图中提取有用的关于气候的信息,通过调用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出气候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图文判断能力都会得到锻炼。那么如何科学归纳气候特征呢?
一、掌握气候特征的知识结构是基础
气候特征的主要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气候特征的概括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小区域气候特征的概括
这里的小区域指的是气候比较单一的区域,因此类型特征、分布特征不是重点,数量特征才是关键。但是不能像大区域气候特征的概括一样应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小区域气候特征的概括需要达到较深、较细的层次。此类题目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如2013年福建省文综卷37题(图如下)第1小题:描述M城气候特征。
本题是7分的题目,所需描述的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应该把上述各气候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突出主要特征,去掉次要的特征。通过各要素比较,气温、降水的特点比较突出,根据气温降水的特点推导出该区域大陆性强。而光照、风、要素组合在这里并不突出。因为夏季光照充足的原因是降水少,多晴天引起的;风力强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要素组合的特点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不够突出。限于分数和题目没有特殊要求(如发展农业等),所以这道题的答案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以上分析过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通过比较突出区域重要的气候特征,从而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3.有特殊要求的气候特征的概括
气候特征的概括目的是研究区域地理环境,所以概括区域气候特征时要从具体需求出发,提取关键特征。这时气候特征的字面也有所变化,变成“气候条件”。例如,农业中气候特征的概括,题目中一般是问“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分析也不是气候特征的罗列,需要进行逻辑思考。以农业气候条件为例,我们应当把气候特征与农作物的习性结合起来,得出对农作物有利的气候特征和不利的气候特征。如地中海沿岸种葡萄的气候条件。
葡萄的习性是:萌芽需要10℃左右,最适于新梢生长和花芽分经的温度是25℃-38℃,浆果成熟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8℃-32℃,有效积温2100℃以上;属喜光植物;在早春萌芽、新梢生长期、幼果膨大期土壤含水量达70%左右为宜,在浆果成熟期前后土壤含水量达60%左右较好。
通过综合气候特征与葡萄的习性,得出地中海气候区的有利气候条件是:热量充足,夏季(葡萄主要生长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是:夏季高温降水少导致土壤水较少。
这种找关系式的气候特征主要用到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在实际教学中气候特征归纳的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够完整,仅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归纳,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失分较多,因此有必要对平时所做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比较适合自己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虽然重要,但是不要忽视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实际教学中没有必要每道题都完整调用知识结构。在气候特征教学的早期多指导学生按照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行训练。到了复习后期,在学生比较熟悉知识结构、描述语言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先抓住重要的特征,再用知识结构检验自己的答案,做必要补充,合并到一起概括成更精简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