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引入新课,要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讲授教材,要深入启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思维;解题过程,要多角度、多方位,灵活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复习巩固,要总结归纳,揭示规律,促进学生发展思维。本文就此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门具有复杂性的学科,同时又是基础性学科。物理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物理学科的特征,抓住思维特点提高学习与解答的效率。
一、 发展聚合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聚合思想实际上就是求和思想,是通过多种解答方法的应用来聚合成同一个目标答案,与之对应的就是发散性思维,针对同一种思维方法拟定不同的思考方向,这些思维的开启与应用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与其他的思维模式不同,发散性思维有着很强的变通性,在运用过程中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个人思维习惯的束缚,确保问题思考更为全面和多样。这在当前有学生固有的定向思维现状中有很好的创新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旦发现学生有着较强的定向思维,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知识的灌输方式,改变死板的教学手段,通过开展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发挥其符合自身知识学习逻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才能克服错误的思维方式。
比如一些常见的容易因定向思维而混淆错乱的物理题型,要求学生比较1 kg铁和1 kg棉花重量,受到定向思维模式的干扰,很多学生会先入为主地判定1 kg的铁比1 kg棉花更重,导致最终判断的错误。还有关于不同的铁球从高处落下是否能同时落地的问题,在前人亚里士多德的实验中也出现过失误。由此可见,定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而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定向思维的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解题的实效性与正确率。
二、 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
教师在展开日常物理教学前,需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尽量将新课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而在多年的备课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时候正向思维的备课方式与教学方式会对教学工作遇到阻碍,急需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方向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放热与吸热的物理内容以及自由落体运动和上抛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正向思维的讲述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疑惑,陷入逻辑思维怪圈,而反方向的逆向思维更能让学生发现这些对立物理问题和现象之间的矛盾,从正面和反面进行论证,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环节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应用打下基础。
三、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一些物理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培养的问题上有较大的误解,简单地认为形象思维更适合于文科的学习,而物理等理科则需要逻辑思维,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可以归结于教师对形象思维培养的淡薄。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其思考特点密切相关,是对事物进行表面和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信息,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很多概念性的抽象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将其内容解读具体化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以实物性的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才能保障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
比如在学习有关分子的相关理论时,由于分子的概念相对抽象,无法通过肉眼捕捉,所以教师可以设置实验,学生动手参与,加深理解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分发烧杯和墨水,两个量筒与一瓶水,混合等体积的水与墨水以后搅拌均匀,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即两种不同的液体体积比混合液的体积更大,于是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解释这种与数学对等式计算不相同的原因,于是引出分子的特征。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与学习,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性物理问题,更要把握抽象概念,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思维特点与逻辑思考问题,才能真正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四、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属于两种整合密切的思维方式,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发挥能有效解决物理难题,教师的日常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经过特殊物理问题解决转变为普遍物理过程,而演绎思维则正好相反,需从普遍到特殊。简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善于总结所学知识,串联整合所学的知识点,找到其间的联系,形成符合自我学习的完整知识架构。而学生归纳演绎能力的提升,也必然能强化其知识内在的构成,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掌握。
比如在学习光线传播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形式了解学生对光的认识程度,随后拿出一个激光手电,照射光到墙并设置疑问“这一照射直线就是光的传播速度吗?”,学生经过讨论和归纳,结合教师的启示与补充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总之,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思维性与逻辑性的学科,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在认知与深入掌握的过程中逐漸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发展能力,教师也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多采用实验和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下全面提升物理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生强.浅析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2] 王招峰.新课程下如何更好地进行物理课堂教学[J].才智,2014,(02).
[3] 崔晨.论中专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J].河南科技,2014,(20).
作者简介:朱进领,江苏省淮安市平桥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门具有复杂性的学科,同时又是基础性学科。物理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物理学科的特征,抓住思维特点提高学习与解答的效率。
一、 发展聚合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聚合思想实际上就是求和思想,是通过多种解答方法的应用来聚合成同一个目标答案,与之对应的就是发散性思维,针对同一种思维方法拟定不同的思考方向,这些思维的开启与应用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与其他的思维模式不同,发散性思维有着很强的变通性,在运用过程中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个人思维习惯的束缚,确保问题思考更为全面和多样。这在当前有学生固有的定向思维现状中有很好的创新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旦发现学生有着较强的定向思维,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知识的灌输方式,改变死板的教学手段,通过开展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发挥其符合自身知识学习逻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才能克服错误的思维方式。
比如一些常见的容易因定向思维而混淆错乱的物理题型,要求学生比较1 kg铁和1 kg棉花重量,受到定向思维模式的干扰,很多学生会先入为主地判定1 kg的铁比1 kg棉花更重,导致最终判断的错误。还有关于不同的铁球从高处落下是否能同时落地的问题,在前人亚里士多德的实验中也出现过失误。由此可见,定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而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定向思维的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解题的实效性与正确率。
二、 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
教师在展开日常物理教学前,需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尽量将新课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而在多年的备课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时候正向思维的备课方式与教学方式会对教学工作遇到阻碍,急需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方向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放热与吸热的物理内容以及自由落体运动和上抛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正向思维的讲述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疑惑,陷入逻辑思维怪圈,而反方向的逆向思维更能让学生发现这些对立物理问题和现象之间的矛盾,从正面和反面进行论证,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环节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应用打下基础。
三、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一些物理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培养的问题上有较大的误解,简单地认为形象思维更适合于文科的学习,而物理等理科则需要逻辑思维,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可以归结于教师对形象思维培养的淡薄。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其思考特点密切相关,是对事物进行表面和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信息,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很多概念性的抽象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将其内容解读具体化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以实物性的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才能保障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
比如在学习有关分子的相关理论时,由于分子的概念相对抽象,无法通过肉眼捕捉,所以教师可以设置实验,学生动手参与,加深理解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分发烧杯和墨水,两个量筒与一瓶水,混合等体积的水与墨水以后搅拌均匀,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即两种不同的液体体积比混合液的体积更大,于是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解释这种与数学对等式计算不相同的原因,于是引出分子的特征。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与学习,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性物理问题,更要把握抽象概念,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思维特点与逻辑思考问题,才能真正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四、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属于两种整合密切的思维方式,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发挥能有效解决物理难题,教师的日常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经过特殊物理问题解决转变为普遍物理过程,而演绎思维则正好相反,需从普遍到特殊。简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善于总结所学知识,串联整合所学的知识点,找到其间的联系,形成符合自我学习的完整知识架构。而学生归纳演绎能力的提升,也必然能强化其知识内在的构成,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掌握。
比如在学习光线传播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形式了解学生对光的认识程度,随后拿出一个激光手电,照射光到墙并设置疑问“这一照射直线就是光的传播速度吗?”,学生经过讨论和归纳,结合教师的启示与补充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总之,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思维性与逻辑性的学科,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在认知与深入掌握的过程中逐漸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发展能力,教师也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多采用实验和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下全面提升物理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生强.浅析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2] 王招峰.新课程下如何更好地进行物理课堂教学[J].才智,2014,(02).
[3] 崔晨.论中专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J].河南科技,2014,(20).
作者简介:朱进领,江苏省淮安市平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