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学习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学习。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夸美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经过调查发现:60%的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政治课太抽象、枯燥,与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从而轻视政治课。因此,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对政课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一节课时,我就利用谈论时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喜欢看新闻联播节目吗?最近新闻中最令你们注意的是什么事?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学习课文的氛围,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们的话题由此转到了新课上,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说明了大家都很关心时事。国际国内的新闻都显示了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可见我们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呢?社会还有没有不安定的因素呢?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呢?学生们思维活跃,认真探讨争论,从而引出了学习的课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样的导入新课,既交待了本课要讲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二、调动情感,引发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心理倾向,情感对学生的学习乃至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烈的情感,并运用它为学习服务,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它们对政治课感兴趣呢?这就必须对学生倾注热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力量源泉之一。老师爱得越深,学生就学得越有劲,对其所教的课越感兴趣,效果就越佳,有人把这叫作“爱的感应”。所以,政治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其克服困难,经常问寒问暖,见面热情招呼,倾听其呼声,关心其疾苦,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这种“感情投资”,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政治课的力量,引发他们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有一次,一个校外的歹人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三、增补新知,提高兴趣。
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政治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尊重现行教材,又要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新信息,新资料,适当增加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趣味知识,以活跃气氛。学生喜欢了解一些有关地理、历史以及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讲解一些新鲜的知识。如讲到《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章节时,我就把中国近年来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史实摆出来,让学生对新中国有一个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四、开展讨论,激发兴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对理论掌握得十分准,看问题也不会一下子就非常对,还有大量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治教师,除了向学生灌输政治课学习的一般理论之外,也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讨论。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导”字上下功夫,把握分寸,讨论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钻研政治课的兴趣。如讲到“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这一章节时,同学们的意见就有了分歧,有的认为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应该摒弃很多,己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需要了,有的认为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新形式下更需要这种精神。我就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在不断的争论下,他们认识提高了,也了解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增长了知识,活跃了气氛,也激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五、形式多样,增加兴趣。
如果每餐都吃同一种菜,即使最好的山珍海味也令人厌烦。政治课教学如果老是拘泥于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学生难免感到单调、呆板、乏味,所以为了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原则,可以采用学生作老师的方法,对一些教学内容浅显,系统化的知识,可以找几个同学布置内容,认真准备,教师可提供大量材料并指导学生的教法,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这几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加了全班同学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另外,根据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如开“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小论文比赛”等形式。这样,形式多变,常换常新,可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六、组织活动,引发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增强政治课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觉悟,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活动这块阵地。如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革命传统、理想教育;利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演讲比赛、小论文评比和政治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途径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和提高业务水平,吸取新知识,积累经验,探讨教改之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政治课一定会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使我们的教学在轻松愉快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一节课时,我就利用谈论时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喜欢看新闻联播节目吗?最近新闻中最令你们注意的是什么事?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学习课文的氛围,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们的话题由此转到了新课上,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说明了大家都很关心时事。国际国内的新闻都显示了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可见我们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呢?社会还有没有不安定的因素呢?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呢?学生们思维活跃,认真探讨争论,从而引出了学习的课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样的导入新课,既交待了本课要讲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二、调动情感,引发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心理倾向,情感对学生的学习乃至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烈的情感,并运用它为学习服务,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它们对政治课感兴趣呢?这就必须对学生倾注热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力量源泉之一。老师爱得越深,学生就学得越有劲,对其所教的课越感兴趣,效果就越佳,有人把这叫作“爱的感应”。所以,政治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其克服困难,经常问寒问暖,见面热情招呼,倾听其呼声,关心其疾苦,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这种“感情投资”,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政治课的力量,引发他们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有一次,一个校外的歹人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三、增补新知,提高兴趣。
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政治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尊重现行教材,又要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新信息,新资料,适当增加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趣味知识,以活跃气氛。学生喜欢了解一些有关地理、历史以及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讲解一些新鲜的知识。如讲到《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章节时,我就把中国近年来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史实摆出来,让学生对新中国有一个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四、开展讨论,激发兴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对理论掌握得十分准,看问题也不会一下子就非常对,还有大量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治教师,除了向学生灌输政治课学习的一般理论之外,也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讨论。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导”字上下功夫,把握分寸,讨论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钻研政治课的兴趣。如讲到“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这一章节时,同学们的意见就有了分歧,有的认为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应该摒弃很多,己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需要了,有的认为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新形式下更需要这种精神。我就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在不断的争论下,他们认识提高了,也了解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增长了知识,活跃了气氛,也激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五、形式多样,增加兴趣。
如果每餐都吃同一种菜,即使最好的山珍海味也令人厌烦。政治课教学如果老是拘泥于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学生难免感到单调、呆板、乏味,所以为了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原则,可以采用学生作老师的方法,对一些教学内容浅显,系统化的知识,可以找几个同学布置内容,认真准备,教师可提供大量材料并指导学生的教法,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这几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加了全班同学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另外,根据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如开“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小论文比赛”等形式。这样,形式多变,常换常新,可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六、组织活动,引发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增强政治课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觉悟,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活动这块阵地。如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革命传统、理想教育;利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演讲比赛、小论文评比和政治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途径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和提高业务水平,吸取新知识,积累经验,探讨教改之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政治课一定会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使我们的教学在轻松愉快中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