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逐渐到来,人们更加坚信“科技兴国”的重要性,于是我国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小学阶段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当前社会愈加趋于智能化、自动化,各种类型的机器人也逐渐面世。本文基于如何在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探讨,旨在优化当前的小学教学方案,对小学生科学体系的建立起到一点实质性的帮助,以此为未来科学研究培养一批优秀人才,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机器人教学活动;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082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不经过教师参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自主并有效的对不同知识内容展开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与新时期课程标准相契合,都是强调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学习问题是能够进行自主专研,通过合理的的学习方法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探索,从而实现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其今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够有效地吸收新的知识,以此实现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培育目标。
二、在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满足未来智能化发展需要
目前机器人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国有关机器人教育的基础理论教育却相对欠缺,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机器人教学的开展相对滞后[1]。而推动机器人教育从科学技术向教育教学逐步深入,从高等教育向小学教育逐渐渗透,在促进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建立起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体系,促进机器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未来我国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通过不断优化小学机器人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更新小学机器人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促进机器人课堂中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知识层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为学生未来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上的支持,使小学机器人课堂真正意义上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以往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师大多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没有系统的为学生做整体的教学规划,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对小学机器人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提出要求,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现象,为学生接受专业、系统的教学提供教资基础,适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进而更好的开展创新教育实践,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我国未来的卓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
三、在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进行基础性知识的教学
与其他课程相比,机器人课程所涉及到的领域较广、内容多,且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可能并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困难。所以,教师在围绕机器人展开教学时,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具备的认知规律,再有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例如,在学习制作机器人时,要循序渐进、避免难度过大,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传感器、马达等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探索,通过拆分实验充分了解各个部件的运作原理,并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后会对机器人产生怎样的效果,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再进行动手实践、亲手制作,以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成就,从而保持对于机器人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机器人作为较为新颖的前沿技术,涉及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其原理讲解部分是较为枯燥的环节,大量的理论知识植入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分心的状况。所以此时教师就需要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思想富有想象力和张力的发展。
例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把枯燥晦涩的知识以动画、视频等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将平面转化为立体,将静态转化为动态,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性。通过采用图形、视频、图片、动画、游戏等多种实例方式来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还可以通过设定小游戏,把原理有效的融入其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增长,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网上收集资料的方式整理出国内外的一些机器人大赛视频或者优秀的机器人创意设计,通过让学生观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创造意识与好奇心理,从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里有课余时间去搜集相关资料,并根据优秀创意来自行摸索,尝试独立完成机器人设计制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机器人素养
教学要由浅入深是很多教师共同认同的道理,因为理论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并不难,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另一回事。机器人制作对于基础知识尚且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所以,教师应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例如,教师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制作一个能动的小车,简单体验实践的快乐。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制作稍难一点的自动机器人,遇到问题时教师也不能包办,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3]。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人设计技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当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专业书籍,让学生自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一次次探究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完善的机器人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机器人的有效应用势必会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我国的机器人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成为其强力支撑。所以小学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资源、教师团队等情况,注重对于學生关于机器人理念的植入,要增强学生对于机器人研究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引导使其充分掌握有关机器人开发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而推动机器人教育实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燕华.小学高段年级有效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0(17):16.
[2]王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机器人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12):54-55.
[3]俞明.浅议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与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6):70.
关键词:小学教育;机器人教学活动;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082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不经过教师参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自主并有效的对不同知识内容展开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与新时期课程标准相契合,都是强调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学习问题是能够进行自主专研,通过合理的的学习方法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探索,从而实现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其今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够有效地吸收新的知识,以此实现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培育目标。
二、在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满足未来智能化发展需要
目前机器人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国有关机器人教育的基础理论教育却相对欠缺,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机器人教学的开展相对滞后[1]。而推动机器人教育从科学技术向教育教学逐步深入,从高等教育向小学教育逐渐渗透,在促进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建立起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体系,促进机器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未来我国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通过不断优化小学机器人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更新小学机器人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促进机器人课堂中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知识层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为学生未来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上的支持,使小学机器人课堂真正意义上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以往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师大多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没有系统的为学生做整体的教学规划,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对小学机器人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提出要求,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现象,为学生接受专业、系统的教学提供教资基础,适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进而更好的开展创新教育实践,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我国未来的卓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
三、在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进行基础性知识的教学
与其他课程相比,机器人课程所涉及到的领域较广、内容多,且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可能并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困难。所以,教师在围绕机器人展开教学时,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具备的认知规律,再有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例如,在学习制作机器人时,要循序渐进、避免难度过大,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传感器、马达等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探索,通过拆分实验充分了解各个部件的运作原理,并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后会对机器人产生怎样的效果,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再进行动手实践、亲手制作,以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成就,从而保持对于机器人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机器人作为较为新颖的前沿技术,涉及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其原理讲解部分是较为枯燥的环节,大量的理论知识植入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分心的状况。所以此时教师就需要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思想富有想象力和张力的发展。
例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把枯燥晦涩的知识以动画、视频等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将平面转化为立体,将静态转化为动态,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性。通过采用图形、视频、图片、动画、游戏等多种实例方式来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还可以通过设定小游戏,把原理有效的融入其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增长,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网上收集资料的方式整理出国内外的一些机器人大赛视频或者优秀的机器人创意设计,通过让学生观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创造意识与好奇心理,从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里有课余时间去搜集相关资料,并根据优秀创意来自行摸索,尝试独立完成机器人设计制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机器人素养
教学要由浅入深是很多教师共同认同的道理,因为理论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并不难,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另一回事。机器人制作对于基础知识尚且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所以,教师应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例如,教师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制作一个能动的小车,简单体验实践的快乐。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制作稍难一点的自动机器人,遇到问题时教师也不能包办,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3]。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人设计技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当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专业书籍,让学生自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一次次探究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完善的机器人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机器人的有效应用势必会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我国的机器人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成为其强力支撑。所以小学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资源、教师团队等情况,注重对于學生关于机器人理念的植入,要增强学生对于机器人研究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引导使其充分掌握有关机器人开发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而推动机器人教育实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燕华.小学高段年级有效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0(17):16.
[2]王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机器人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12):54-55.
[3]俞明.浅议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与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