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是促进儿童人性发展的主渠道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央与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校外教育场所的免费开放,这符合校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质,但是校外教育机构的免费开放不同于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文化场所,前者是以人化人的地方,关键在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素养很重要,后者是以物化人的地方,关键在环境,作品、展品承载着的文化内涵很重要。校外教育的功能在于塑造人,应该承担起促进儿童人性发展的教育职能。
  校外教育儿童 人性发展近年来,对校外教育的定位与职能一直存在着争议和质疑。这与校外教育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有关,各主管部门都按照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办校外教育,理解不同,要求各异,专业性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往往是自由多于约束,感性多于理性。目前,中央与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校外教育场所的免费开放,这符合校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质,但是校外教育机构的免费开放不同于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文化场所,前者是以人化人的地方,关键在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素养很重要,后者是以物化人的地方,关键在环境,作品、展品承载着的文化内涵很重要。校外教育的功能在于塑造人,应该承担起促进儿童人性发展的教育职能。
  一、儿童的人性发展与教育
  人性是人特有的品性,既包括自我属性,如自我意识、个人品性与意志,也包括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属性,如社会适应性、社会能力等。人性是与人格品性相联系的,是与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潜能相联系的。人性的发展是个体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它可以让发展主体表现得更自信、行动得更自觉、生活得更幸福。人性发展是与知性发展相对应的,人性发展关注的是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知性发展关注的是人的客观世界的发展。知性发展是通过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丰富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识的、有见识的人。知性发展可以促进人性发展,一个人知识丰富了会更加自信,生活会更加充实。但是知性发展不能代替人性发展,人性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需要相应的教育机构来完成。儿童时期是人性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性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人性发展不是自发而成的,而是需要科学的引导与教育。儿童的人性教育是针对儿童人性发展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过程。儿童人性发展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情绪体验、态度表现与行为控制等四个方面:
  自我意识是儿童在与社会、他人互动中区分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它与儿童的自尊、自爱、自信等方面相联系。儿童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別是对儿童自信心的影响很大,自信心强的孩子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太关注别人的想法与评价,而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处处表现的拘谨小心。我们看到的孩子们很多不同的表现,都是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不开。
  情绪体验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基础,包括同情心、爱的情感、关心他人、兴奋与高兴等。如果儿童时期缺乏必要的情绪体验,会影响儿童更丰富的情感产生。儿童早期的情绪带有很强的生物性,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其情绪表现得越来越具有社会性。情绪产生是个体体验的过程,不给儿童提供体验的机会,儿童就难以产生相应的情绪。也就是说,儿童丰富的情绪与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需要培养和激发的。
  态度可以表现为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具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不怕挫折,他们勇于克服困难,总能保持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这种人一般能成事,容易成功。而具有消极态度的人则相反,惧怕矛盾与失败,更关注事物发展的消极面,喜欢把困难放大。这种人一般难成大事。态度表现与儿童时期的经历和成长环境有关,如果经常能让儿童感受积极的态度,并加以鼓励,儿童就会成为一个更具有积极态度倾向的人,如果儿童总是处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他就会更具有消极的倾向,而态度表现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儿童未来的不同生活轨迹和生存状态。
  行为控制是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支配和调节,它直接受道德、社会规则、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儿童是社会人,其行为必须受到约束。对于儿童,我们既不可控制过多,又不可放手不管,一定要让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遵守法律法规。在学习行为控制中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使儿童能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人。
  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都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人性发展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如果能够深入研究儿童人性发展的四个要素,按照儿童发展的特点设计一套人性发展教育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实施,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儿童的人性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处于缺失状态
  儿童的知性发展与人性发展应该同步进行,不可顾此失彼,无论缺失了哪个方面都会对儿童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儿童的知性发展与人性发展还很不平衡,儿童的知性发展更受重视,而人性发展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造成较为系统的人性发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缺失。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缺少对人性发展教育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人性发展教育更多涉及到人的意识形态、自我态度、价值判断等方面的教育,是一个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来实现教育的过程,具有自身的规律与特点,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特别是从人性发展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就更少了。
  第二,缺少系统的人性发展教育的内容。人性发展教育既与知性教育密不可分,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虽然学校也开设了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等相关的课程,但是远远不能涵盖人性发展的全部内容,难以实现人性发展的教育目标。
  第三,缺少实现人性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人性发展教育的内容相对抽象一些,仅用知性教育的手段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必须要有符合人性教育特点的实现途径与手段。
  第四,缺少必要的时间保证。儿童学习某一知识和概念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有的知识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一直到大学还在学习,知识学习如此,人性的发展更应如此。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在儿童人性发展上下这么大的功夫,听其自然,顺其自然,这是完全不符合人性发展的规律的。人性有许多构成要素,在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和不同的培养方法,要有必要的时间保证。   第五,德育和品德教育效果不明显。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对人性发展教育重视不够,缺乏从儿童人性发展的角度开展德育和品德教育,所以不免存在着空泛、流于形式的现象。在我们大力加强德育的同时,也发现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情况,诸如儿童是非观模糊,理想与信仰淡化,少年犯罪数量高居不下,上网成瘾越来越严重等。
  以上种种,都与人性教育的不到位有关。儿童人性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教育体系,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来完成。目前学校教育的任务已经十分繁重,如果在学科学习体系下再加上比较系统的人性发展的教育任务确实有难度。当然,我们知道无论是知性教育还是人性教育都是统一在受教育的主体——儿童身上的,在知性教育中可以融入人性教育,人性教育中也可以渗透知性教育,但是作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性教育仅靠融于其它教育中来完成是不可能的,这样只会导致人性发展被弱化,很多儿童应该具备的品质没有培养起来,甚至会出现教育中的“瘸腿”现象,徒有知识,不适应社会,缺少激情和快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儿童的人性发展,研究儿童的人性发展,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儿童实施全面系统的人性发展教育。
  三、促进儿童人性发展是校外教育的重要职责
  校外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外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一致,狭义的校外教育是指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包括少年宫、儿童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它面向未成年人,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校外活动场所。狭义的校外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普及与基础的教育作用,是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承担了大量的儿童人性发展教育的任务。校外教育机构应该成为儿童人性发展教育的主渠道。人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潜能与个性的张扬与表现,是每个人的自我感受与体验,其特点有两个:一是个性化,二是体验性,这也恰恰是校外教育的特点。研究儿童的人性发展,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儿童实施全面系统的人性发展教育,校外教育机构是最佳的选择。
  第一,与校外教育机构的任务相一致。从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对校外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在品德塑造、艺术熏陶等方面,校外教育机构的任务就是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儿童优良品质、提高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都属于人性教育的范畴。
  第二,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方式最适合人性发展的规律。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方式与学校不同,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长期以来,校外教育在儿童个体发展和体验性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组织活动,还是兴趣小组,都十分重视儿童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方式与途径非常符合人性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儿童的人性发展。
  第三,校外教育机构具备相应的条件。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发展迅速,有独立的活动场所,有具备一定水平的师资队伍,在社会上受到认可,已经成为孩子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为实施儿童人性发展教育提供了校舍、教师、管理经验等多方面的基础保障。
  第四,校外教育机构一直缺少明确的定位,如果将人性發展作为主要任务,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校外教育之所以不断受到质疑与没有更多地在儿童人性发展上发挥作用是有关的,由于经费、体制、理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校外教育变成课外补习和技能培训的场所,甚至被指责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人性发展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领域,但是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面都很欠缺,而且目前儿童出现的问题也大多反映在人性发展的缺失上,校外教育机构若能承担起这一任务,不仅有利于儿童发展,也有利于校外教育职能的发挥。过去,我们在定位校外教育职责时,更多是从校外教育的特点出发,而没有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出发。促进儿童人性发展是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是校外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和最根本的任务。
  四、儿童人性教育的主要任务
  由校外教育来完成比较系统的人性教育的任务,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在人性教育上的不足,形成校外教育以儿童的人性发展为主,学校教育以儿童的知性发展为主的教育格局,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辅相承,相得益彰,达到共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了担负起人性发展的职责,校外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重新审视校外教育的价值,把关注点放在促进儿童人性发展上
  校外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场所,多年来在儿童素质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校外教育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管理,自行其事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也存在一些功利的、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做法。尽管也开展了一些与儿童人性发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但是系统性和稳定性都不够。长期以往,校外教育很难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也不能发挥独立的教育功能。因此,校外教育有必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把关注点转移到促进儿童人性发展上来。
  (二)构建儿童人性发展的培养体系
  人性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知道,儿童认识数、学习语言常常从婴幼儿就开始了,而且要经过长期系统地学习才能学会基本的运用。自我意识、情绪体验、态度表现与行为控制等人性方面的发展更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和控制是从小开始的,因为对自我的认识和调节需要克服情绪、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比起知性的学习更难,更需要系统性、计划性和明确的目标。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虽然会遇到很多人性发展方面的实际问题,但是过于零散和琐碎,不适于某种品质的系统培养和学习。如果校外教育能构建一套系统的人性发展培养体系和实践模式必定会填补儿童人性发展上的空白,这是一项迫切且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三)创新人性发展的教育新途径
  过去的人性教育是通过德育、思想品德等课程来实现,内容以知识概念的学习为主,形式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人性发展与知性发展的渠道不同,人性发展更需要参加实践活动和自我体验的过程,个体本身就是教育的实体和被发展的对象,个体的参与与体验是最基本的教育途径,这与知性教育有很大区别,因此校外教育要采取全新的培养方式,要设计出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发展的复杂性和反复性,让儿童从小就接受科学而有序的人性教育培养,将人性教育从简单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丰富的活动体验。
  (四)培养一批真正的儿童灵魂工程师
  儿童人性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需要有与知性教育不同的理论与技巧。它更需要善于与儿童沟通的教师,善于指导儿童参与实践活动的教师,善于随时调整教育方案的教师。以往校外教育的教师大多来自于学校,他们的许多教育方法还是学校教育方法的简单迁移,还没有形成比较独立的校外教育方法。如果我们将人性发展作为校外教育的主要职能,在教师培养方面就应该突出这个方面,培养出一批了解儿童,善于做儿童心灵工作的灵魂工程师。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校外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挖掘校外教育的价值,在儿童成长薄弱环节——人性发展上发挥作用,大显身手。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随着教育界课程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互联网+项目正以各种形式渗入各学科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互联网+项目以其多样性、灵活性、科技上的无限可能性与高度的用户参与性,
蔺草田追施嘉有有机肥后,土壤肥力提高,性能良好;早期茎蘖增多.中后期伸长快,≥100cm的草茎增多,成草率高,产量增幅10.8%~15.57%,平均14%;草茎梢枯、黄斑病、褐斑病等下降,茎海绵体充实,拉力负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指通过描述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表现状况、社会公益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和日常表现,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
1栽培技术 1.1塑料平盘育秧、机械插秧1.1.1培育标准秧块、秧苗。采取湿润育秧法,每667m^2大田用塑料平盘22~25张,优质水稻种子3~3.5kg,于机插前15~20d落谷。标准秧苗要求:株高12
摘要: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了当前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学习动机,得出学生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并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  最早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是Holec(1981)的自主学习理论,他认为自主学习值得是“能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它包括选择目标、
近年来,本地草莓生产上受炭疽病的危害严重。笔者通过试验研究,在充分分析炭疽病发生环境及传播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对策,可减少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