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新生代农村青年数量庞大,但质量不高,如何开发利用意义重大。目前在农村教育、农村软硬件设施、农业自身利用人力资源能力、农村青年自身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应该围绕发展适应新形式需要的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培养特色人才和建立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着力解决。
关键词农村青年 人力资源 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工厂农民工现代性的困境与走向研究——以江西为例”(编号:10SH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余冲,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公共事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213-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由工业经济时对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争夺逐渐转向对知识和人力资源的竞争,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6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經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我国农村人口为7.4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56%。其中16-35岁的农村青年人口为2.5亿人。他们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俗称80、90后,大部分上过初中,这部分农村青年不仅是农村青年人口构成的主要部分,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研究并开发利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和培养农村青年,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意义重大而深远。如何将农村丰富新生代青年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成高水平的人才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新生代农村青年的现实特征
(一)学历层次相对较高
新生代的农村青年出生在80年代后,我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随着义务教育法在农村的普及,他们大部分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上都有初中或初中以上的学历,少部分甚至接受过高等教育,相对与农村的其他人来说,学历层次算是比较高的了。
(二)缺乏农村生活技能
新生代的农村青年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他们一直在学校接受教育,只有在农忙而又刚好赶上学校放假时才会在家帮忙打下手,没有真正务过农。从学校毕业的这部分人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他们直接就在当地的县城打工或者外出务工,很少有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遍缺乏农村生活技能。
(三)向往城市文明
第一代农民工大部分出门都是为了挣点钱,来改善家庭状况,但多数新生代农村青年从小到大衣食无忧,读过小学和初中,有的甚至上过职业技术学校,深受电视文化和信息文明的熏陶浸染。据《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而选择“出来锻炼自己”、“学一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共占到71.4%。他们不甘心也不愿意回到农村,渴望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二、开发新生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村青年虽然基本上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但农村基础教育仍然没有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学生一味的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从而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降低。造成新生代农村青年知识结构有明显缺陷,生存知识、科技知识和就业技能匮乏。农村职业教育机构也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局面尚未形成,政府财政经费投入较少,办学条件较差,教学、实习、实训设备缺乏,导致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都不大。
(二)受教育程度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
新生代农村青年中,一半拥有初中学历,1/4拥有高中学历,男女比例已经基本持平。在剩下1/4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中,男女比例是3:1,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许多家庭女孩子如果没有考上高中或者大学,就让其跟随亲戚朋友或老乡外出打工,而如果是男孩,家中尽全力让其继续接受升学。一方面说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农村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村经济落后,无力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
(三)农村软硬件设施严重缺陷,人才大量流失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农村每年为城市高等院校提供大量优质生源,他们是新生代农村青年的精英,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掌握最前沿的科技文化知识。但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回农村工作的却为数极少,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农村青年大学生毕业后更不愿回家乡工作,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落后的地方越缺乏人才,越缺乏人才的地方越落后。
(四)农业自身利用人力资源能力弱
目前我国农村大量的农田和耕地被闲置,没有充分利用。一方面由于当地农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不再依靠农作物种植业,而是主要来源于在当地县城或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理念,农村青年不懂得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市场意识淡薄,竞争观念不强,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较差,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科技管理方法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
(五)自身情况与理想存在差距
新生代农村青年不安于农村现状,大部分离开学校后就在当地县城或外出打工。他们追求和崇尚城市文明,以城市文明为生活的参照物。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专业的技能,相对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制衣业等以手工式操作为主、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企业,依靠年轻力壮和吃苦耐劳从事一些机械的简单劳动,由于素质水平较低,在城市从事粗重、脏累、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为城市提供防卫、保姆等社会服务性的劳动工作。他们所从事的工种无技术可言,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中被边缘化。在农村和城市两种角色的重置中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在城市中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三、新生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适应新形式需要的农村教育
一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既要为高等学校输送品学兼优的人才预备队,同时也要为农村提供受过良好基础教育、有能力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劳动者。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对现行的农村教育体制、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政府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个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
(二)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为农村留住人才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很多边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很多地方交通十分不便。新生代的农村青年基本上都接受过初中以上的学校教育,80%的人在城市生活过,他们有知识,有理想,视野开阔,不满足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向往城市生活。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新生代农村青年留在农村、发展农村。二是加强农村民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逐步由生产大队过度到村民委员会制度,实施农村村民自治。但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残余,农民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参与自治的热情不高,民主选举只是走走过场。而新生代的农村青年由于受过学校教育,他们的民主诉求和参与热情都普遍比较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的民主建设,鼓励当地的农村青年参与村民自治,为新生代的农村青年走上农村的舞台,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和热情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因势利导,培养特色人才,开发当地优势资源
新生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求该地区根据特定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条件来突出区域的产业或行业配置,即区域的产业或行业配置应反映出该地区的主线,应满足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这意味着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内容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应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模式。因此当地政府可以依托本地方的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养本地的相关人才,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和学习,培养一批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青年。
(四)有效建立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长效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是沟通城乡人力资源流动的桥梁和纽带。新生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除了要改变对农民进城学习和就业的歧视政策,打破旧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员流动所形成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必要的限制之外,关键还在于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营造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良好环境,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要大力开办农村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因此,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流向、流量、就业种类、就业状况等信息,并根据农民的意愿、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以及城乡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形成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定期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和跟踪服务在内完善的城乡统一的市场化劳动力服务信息网。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许静波.关于政府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4).
[3]罗娟.“新生代”农民工的期盼:我们出来不只想挣点钱.http://www.gov.cn/jrzg/2007 -05/08/content_607303.htm.
关键词农村青年 人力资源 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工厂农民工现代性的困境与走向研究——以江西为例”(编号:10SH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余冲,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公共事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213-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由工业经济时对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争夺逐渐转向对知识和人力资源的竞争,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6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經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我国农村人口为7.4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56%。其中16-35岁的农村青年人口为2.5亿人。他们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俗称80、90后,大部分上过初中,这部分农村青年不仅是农村青年人口构成的主要部分,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研究并开发利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和培养农村青年,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意义重大而深远。如何将农村丰富新生代青年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成高水平的人才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新生代农村青年的现实特征
(一)学历层次相对较高
新生代的农村青年出生在80年代后,我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随着义务教育法在农村的普及,他们大部分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上都有初中或初中以上的学历,少部分甚至接受过高等教育,相对与农村的其他人来说,学历层次算是比较高的了。
(二)缺乏农村生活技能
新生代的农村青年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他们一直在学校接受教育,只有在农忙而又刚好赶上学校放假时才会在家帮忙打下手,没有真正务过农。从学校毕业的这部分人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他们直接就在当地的县城打工或者外出务工,很少有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遍缺乏农村生活技能。
(三)向往城市文明
第一代农民工大部分出门都是为了挣点钱,来改善家庭状况,但多数新生代农村青年从小到大衣食无忧,读过小学和初中,有的甚至上过职业技术学校,深受电视文化和信息文明的熏陶浸染。据《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而选择“出来锻炼自己”、“学一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共占到71.4%。他们不甘心也不愿意回到农村,渴望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二、开发新生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村青年虽然基本上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但农村基础教育仍然没有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学生一味的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从而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降低。造成新生代农村青年知识结构有明显缺陷,生存知识、科技知识和就业技能匮乏。农村职业教育机构也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局面尚未形成,政府财政经费投入较少,办学条件较差,教学、实习、实训设备缺乏,导致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都不大。
(二)受教育程度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
新生代农村青年中,一半拥有初中学历,1/4拥有高中学历,男女比例已经基本持平。在剩下1/4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中,男女比例是3:1,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许多家庭女孩子如果没有考上高中或者大学,就让其跟随亲戚朋友或老乡外出打工,而如果是男孩,家中尽全力让其继续接受升学。一方面说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农村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村经济落后,无力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
(三)农村软硬件设施严重缺陷,人才大量流失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农村每年为城市高等院校提供大量优质生源,他们是新生代农村青年的精英,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掌握最前沿的科技文化知识。但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回农村工作的却为数极少,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农村青年大学生毕业后更不愿回家乡工作,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落后的地方越缺乏人才,越缺乏人才的地方越落后。
(四)农业自身利用人力资源能力弱
目前我国农村大量的农田和耕地被闲置,没有充分利用。一方面由于当地农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不再依靠农作物种植业,而是主要来源于在当地县城或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理念,农村青年不懂得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市场意识淡薄,竞争观念不强,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较差,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科技管理方法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
(五)自身情况与理想存在差距
新生代农村青年不安于农村现状,大部分离开学校后就在当地县城或外出打工。他们追求和崇尚城市文明,以城市文明为生活的参照物。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专业的技能,相对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制衣业等以手工式操作为主、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企业,依靠年轻力壮和吃苦耐劳从事一些机械的简单劳动,由于素质水平较低,在城市从事粗重、脏累、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为城市提供防卫、保姆等社会服务性的劳动工作。他们所从事的工种无技术可言,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中被边缘化。在农村和城市两种角色的重置中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在城市中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三、新生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适应新形式需要的农村教育
一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既要为高等学校输送品学兼优的人才预备队,同时也要为农村提供受过良好基础教育、有能力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劳动者。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对现行的农村教育体制、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政府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个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
(二)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为农村留住人才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很多边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很多地方交通十分不便。新生代的农村青年基本上都接受过初中以上的学校教育,80%的人在城市生活过,他们有知识,有理想,视野开阔,不满足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向往城市生活。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新生代农村青年留在农村、发展农村。二是加强农村民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逐步由生产大队过度到村民委员会制度,实施农村村民自治。但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残余,农民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参与自治的热情不高,民主选举只是走走过场。而新生代的农村青年由于受过学校教育,他们的民主诉求和参与热情都普遍比较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的民主建设,鼓励当地的农村青年参与村民自治,为新生代的农村青年走上农村的舞台,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和热情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因势利导,培养特色人才,开发当地优势资源
新生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求该地区根据特定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条件来突出区域的产业或行业配置,即区域的产业或行业配置应反映出该地区的主线,应满足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这意味着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内容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应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模式。因此当地政府可以依托本地方的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养本地的相关人才,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和学习,培养一批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青年。
(四)有效建立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长效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是沟通城乡人力资源流动的桥梁和纽带。新生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除了要改变对农民进城学习和就业的歧视政策,打破旧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员流动所形成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必要的限制之外,关键还在于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营造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良好环境,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要大力开办农村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因此,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流向、流量、就业种类、就业状况等信息,并根据农民的意愿、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以及城乡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形成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定期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和跟踪服务在内完善的城乡统一的市场化劳动力服务信息网。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许静波.关于政府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4).
[3]罗娟.“新生代”农民工的期盼:我们出来不只想挣点钱.http://www.gov.cn/jrzg/2007 -05/08/content_607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