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基于教师自身的兴趣与需求,在校本教研中才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然而,校本教研如果缺乏一种经历式的参与,就难以促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性需求呢?笔者认为:一要引导教师关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共同参与确定教研组研究的方向和主题;二要让人人成为研究者,人人有研究主题,实现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性;三要积极构建实事求是的教研文化,让教师在实话实说的研究氛围中积极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实现其专业成长。基于这些想法,我们开展了“主题微教研”活动,以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一、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主题”的:①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②泛指谈话、文件、会议等的主要内容;③主标题。
吉林省教育学院李元昌教授是这样定义“主题教研活动”的: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主题微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教与学的问题,提炼成微主题,通过个人研修与小组研修的形式加以研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全员性教学研究模式与机制。
二、实践探索
1.研究思路。
根据“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文化小学主题微教学研究,融教研、科研、培训于一体,带动和促进了教师自觉置身于教育科研活动之中,使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促进教师迅速成长。文化小学主题微教研活动模式遵循:个人研修—集体研讨—课堂实验—反思交流—理论验证—总结提升。
2.实践探索。
(1)个人研修主题。个人研修活动要求教师静下心来,反思以往,总结得失,发现问题,正确认识自己,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确立主题。个人研修活动遵循的三步走: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主题。第二步实践观察,积极反思。第三步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这项活动是否有效,第一步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主题的确定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是整项活动的纽带。第二步实践观察分为:①结合主题进行理论学习;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③围绕主题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第二步是整项活动的灵魂,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第三步就是对主题确定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总结,从反思中发现问题,为下一个主题的确定打下基础。
(2)小组研修主题。小组研修主题活动遵循六步走:
第一步:发现问题,确立主题。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教研组的教研主题更需要全体成员,认真研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提炼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主题。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每位教师把找出的问题拿到教研组会上讨论,让大家共同把脉会诊,分析研究,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研究的主题。如果提出的研究主题不符合实际,还需要重新反思。
第二步:深入思考,形成方案。教研组在确定主题后,共同研討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学科活动主题、问题提出的目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的步骤、预想要达到的效果、中间要采取的措施、活动小组一学期活动的次数、地点等。
第三步:理论学习,交流心得。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主题校本教研顺利开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在开展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应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方案进行学习和积累,收集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的文章,同时要求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老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第四步:课堂实验,切磋探讨。确立了研究的主题和实施方案后,就要着手开始课例的设计。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引导老师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备课组需要确定几位老师开研讨课,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落实研究主题。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展现,暴露真实问题。第一次开课往往采取老师个人备课、上课,年级组老师集体听课,听课时要根据各自主题研究内容对每个听课老师进行分工,然后通过课堂观察,对研究主题设计的问题进行逐个记录,接着开展评课,集体研讨,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正策略。
第五步:理论验证,深化主题。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后,教研组再围绕这个研究主题,组织教师上课,这次开课要有意识地将集体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研组老师再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前后发生的变化,验证、巩固和深化主题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
第六步:总结经验,汇编成果。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小组研修主题通过课堂实验,理论验证后,召开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利用研讨会对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解决了吗?”“我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我获得了哪些理论与实践经验?还能不能做得更好?”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
3.实施措施。
每次教研活动力求做到“精心策划、精细组织、精彩讨论”,按照各年级、各学科各主题微教研实施方案,按计划按步骤实施各项研究,探索出初步的理论依据,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现实性的学习材料,制定出优秀课例及教学经验成果。 为了活动能顺利开展,保证必要的教研时间。我校采取“五定”策略,即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定主题、定督查的方式开展主题微教研。每学期头两个月的每周一,每次活动都由各年级、各学科组自定1小时,在1名行政领导的组织下,由1名教师主持开展。主持教师向年级组成员汇报个人研修主题情况,并提出在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年级组成员围绕提出的问题,切磋讨论。为小组研修主题的提炼,积累主题研修素材。每次活动参会教师集体签名,主持人填写《主题微教研活动记录表》,撰写活动简报,作为校本培训痕迹管理、教研活动情况记录资料。每学期后两个月每周一例会,开展小组研修优秀成果汇报活动,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让教师学会主题微教学研究,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
三、教研成效
个人研修情况:我校一共开展了158个个人研修主题,做到人人是研究者、人人有教研主题、人人有教研成果,“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这些个人研修主题看,教师研修活动能围绕选定的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学习途径多样,有网搜学习的、专业书刊学习、文献研究等,均能注明理论来源。研修成果以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片段赏析、论文、教育叙事等形式,理论联系实践课例谈体会、谈经验、谈观点,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小组研修情况:我校共开展了16个小组研修主题,均达到预期规划的目标。这些小组主题,目的明确、内容丰富,以课例为载体,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如,用“调查研究法”说明事实,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典型问题,用“观察研究”探明真相,用“实验研究”求证假设,用“文献研究”指明方向,用“经验总结法”提炼工作。在申报的16个小组主题研究中,具有前瞻性的主题有6个,具有实效性的主题有8个,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有2个。
四、专业成长
此次主题微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将教研、科研、培训有機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引领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骨干教师学会以微小课题形式规划主题研究。通过主题微教研活动,他们从主题申报、主题释义、主题实施内容及研究方法、主题成果呈现等方面,规划小组研究课题。保证小组主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执行、有实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和组织下,年轻教师耳濡目染了主题规划的全过程,实现了有效的校本培训。
年轻教师学会了科学有效开展主题研究。通过主题微教研活动,他们从反思教学问题,积极主动投入文献研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寻找无果的情况下,通过主题确立、集体研究,收集理论。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过最后一个阶段的积极反思,总结提升成成果,系统地经历了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主题微教研式的校本教研,把教育教学理念与学校校本研究,新课标理念与课堂实践联系起来,形式新颖又非常接地气。这样的校本教研强调“全员参与”,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惰性思想,克服了教师专业研究的自我迷失;校本教研从“沉默是金”到“百家争鸣”。重建了“平等分享”“实事求是”“和而不同”的教研团队文化。主题微教研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体专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提高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一、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主题”的:①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②泛指谈话、文件、会议等的主要内容;③主标题。
吉林省教育学院李元昌教授是这样定义“主题教研活动”的: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主题微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教与学的问题,提炼成微主题,通过个人研修与小组研修的形式加以研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全员性教学研究模式与机制。
二、实践探索
1.研究思路。
根据“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文化小学主题微教学研究,融教研、科研、培训于一体,带动和促进了教师自觉置身于教育科研活动之中,使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促进教师迅速成长。文化小学主题微教研活动模式遵循:个人研修—集体研讨—课堂实验—反思交流—理论验证—总结提升。
2.实践探索。
(1)个人研修主题。个人研修活动要求教师静下心来,反思以往,总结得失,发现问题,正确认识自己,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确立主题。个人研修活动遵循的三步走: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主题。第二步实践观察,积极反思。第三步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这项活动是否有效,第一步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主题的确定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是整项活动的纽带。第二步实践观察分为:①结合主题进行理论学习;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③围绕主题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第二步是整项活动的灵魂,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第三步就是对主题确定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总结,从反思中发现问题,为下一个主题的确定打下基础。
(2)小组研修主题。小组研修主题活动遵循六步走:
第一步:发现问题,确立主题。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教研组的教研主题更需要全体成员,认真研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提炼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主题。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每位教师把找出的问题拿到教研组会上讨论,让大家共同把脉会诊,分析研究,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研究的主题。如果提出的研究主题不符合实际,还需要重新反思。
第二步:深入思考,形成方案。教研组在确定主题后,共同研討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学科活动主题、问题提出的目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的步骤、预想要达到的效果、中间要采取的措施、活动小组一学期活动的次数、地点等。
第三步:理论学习,交流心得。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主题校本教研顺利开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在开展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应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方案进行学习和积累,收集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的文章,同时要求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老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第四步:课堂实验,切磋探讨。确立了研究的主题和实施方案后,就要着手开始课例的设计。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引导老师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备课组需要确定几位老师开研讨课,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落实研究主题。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展现,暴露真实问题。第一次开课往往采取老师个人备课、上课,年级组老师集体听课,听课时要根据各自主题研究内容对每个听课老师进行分工,然后通过课堂观察,对研究主题设计的问题进行逐个记录,接着开展评课,集体研讨,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正策略。
第五步:理论验证,深化主题。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后,教研组再围绕这个研究主题,组织教师上课,这次开课要有意识地将集体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研组老师再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前后发生的变化,验证、巩固和深化主题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
第六步:总结经验,汇编成果。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小组研修主题通过课堂实验,理论验证后,召开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利用研讨会对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解决了吗?”“我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我获得了哪些理论与实践经验?还能不能做得更好?”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
3.实施措施。
每次教研活动力求做到“精心策划、精细组织、精彩讨论”,按照各年级、各学科各主题微教研实施方案,按计划按步骤实施各项研究,探索出初步的理论依据,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现实性的学习材料,制定出优秀课例及教学经验成果。 为了活动能顺利开展,保证必要的教研时间。我校采取“五定”策略,即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定主题、定督查的方式开展主题微教研。每学期头两个月的每周一,每次活动都由各年级、各学科组自定1小时,在1名行政领导的组织下,由1名教师主持开展。主持教师向年级组成员汇报个人研修主题情况,并提出在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年级组成员围绕提出的问题,切磋讨论。为小组研修主题的提炼,积累主题研修素材。每次活动参会教师集体签名,主持人填写《主题微教研活动记录表》,撰写活动简报,作为校本培训痕迹管理、教研活动情况记录资料。每学期后两个月每周一例会,开展小组研修优秀成果汇报活动,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让教师学会主题微教学研究,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
三、教研成效
个人研修情况:我校一共开展了158个个人研修主题,做到人人是研究者、人人有教研主题、人人有教研成果,“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这些个人研修主题看,教师研修活动能围绕选定的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学习途径多样,有网搜学习的、专业书刊学习、文献研究等,均能注明理论来源。研修成果以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片段赏析、论文、教育叙事等形式,理论联系实践课例谈体会、谈经验、谈观点,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小组研修情况:我校共开展了16个小组研修主题,均达到预期规划的目标。这些小组主题,目的明确、内容丰富,以课例为载体,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如,用“调查研究法”说明事实,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典型问题,用“观察研究”探明真相,用“实验研究”求证假设,用“文献研究”指明方向,用“经验总结法”提炼工作。在申报的16个小组主题研究中,具有前瞻性的主题有6个,具有实效性的主题有8个,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有2个。
四、专业成长
此次主题微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将教研、科研、培训有機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引领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骨干教师学会以微小课题形式规划主题研究。通过主题微教研活动,他们从主题申报、主题释义、主题实施内容及研究方法、主题成果呈现等方面,规划小组研究课题。保证小组主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执行、有实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和组织下,年轻教师耳濡目染了主题规划的全过程,实现了有效的校本培训。
年轻教师学会了科学有效开展主题研究。通过主题微教研活动,他们从反思教学问题,积极主动投入文献研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寻找无果的情况下,通过主题确立、集体研究,收集理论。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过最后一个阶段的积极反思,总结提升成成果,系统地经历了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主题微教研式的校本教研,把教育教学理念与学校校本研究,新课标理念与课堂实践联系起来,形式新颖又非常接地气。这样的校本教研强调“全员参与”,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惰性思想,克服了教师专业研究的自我迷失;校本教研从“沉默是金”到“百家争鸣”。重建了“平等分享”“实事求是”“和而不同”的教研团队文化。主题微教研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体专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提高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