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典舞艺术特质与文化精神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具有独特文化品质的舞蹈形态,在漫长的文化积累过程中,各种各样来自于历史和民间的舞蹈风格糅合融汇在一起,缔造了古典舞无与伦比的气质风貌。本文的研究着眼于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质与文化精神,通过论述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合一,独特神韵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揭示出古典舞与众不同的艺术质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艺术特质;文化精神;形神兼备
  舞蹈艺术是一种外化的形象和表现,但是通过肢体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最终是舞蹈的含义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时常会说,舞蹈艺术是外在与内在的共同表达形式,是一种基于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通过外在的舞蹈语汇,我们体察的是舞蹈者内心的激荡澎湃,体现的是通过肢体语言所造就出来的文化驱动力。在很多历史过往走过了千百年之后,我们从今天的古典舞中依旧可以看出其中的种种玄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厚重与丰富多彩。古典舞的艺术表现力集中体现在形与神,以此来约束自身的艺术状态,也以这样的舞蹈风格来体现个性,形成与其他舞蹈语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特性。
  一、古典舞的形与神
  形,在其中的主要含义表达的是舞蹈的外在形态。通过舞蹈艺术家的诠释,我们所看到的舞蹈形态在舞台上的表达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古典舞在舞蹈艺术的万花丛中就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美感在于“拧倾曲圆”四个方面。这样的艺术特征最为符合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构想,在舞蹈的形体中也最容易被观众所察觉。对于“拧倾曲圆”的形态,从历史的现实角度来讲,在历朝历代的舞蹈中都有所记载,这一舞蹈特征是中国艺术的律动中专属的一种形态。无论是《史记》中的记载,或是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或者古代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记录。从“拧倾曲圆”的形态角度来讲,更像是来源于生活的普通劳动。劳动者在农耕活动中很多相似的形体表达方式惟妙惟肖的展现在艺术门类中,在舞蹈的模仿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另一角度而言,舞蹈形态所表达出来的欲走还留,欲进又退的圆形特征同样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儒家的文化教义中,始终秉承着对于社会的中庸道德观念,而在包括书法、绘画、舞蹈、歌唱等各种各样的艺术领域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这种古典写意的情怀。古典舞汲取民族民间舞的营养,与许多传统舞蹈特质一脉相承,形成了具有文化表现力与向心力的文化情结。古典舞的柔软与弯曲感正是透露着浓厚的东方哲理。
  何谓神?对于人体器官来说,眼为心之苗,眼也成为传神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而于舞蹈艺术而言,舞蹈的最终意义和价值在于表达文化内涵,传递文化观念,将所表达的核心含义很好的贯穿。为此,在中国的舞蹈艺术理论中始终坚信,舞蹈的奥义在于“形神合一,动静相宜”。而在形神合一的至高要求中,显然,神摆在了最重要的首要位置上。因为,从理论角度来讲,形是一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达成,而对于神来说,往往是单一的线条,不能够随意的变更。因此,形應用来服务于神,以神为根本的艺术价值观念是一种高尚的,有着理想和目标的艺术追求,也只有重视神的至高性,才有可能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品。
  古典舞在创作中竭尽所能的彰显独树一帜的艺术化特征。它从民族民间舞和戏曲舞蹈的双重提炼中走来,所表现出来的是集百家所长于一身,同时又将很多程式化舞蹈特征转变成为更加艺术化的表达。在充分享有自如的艺术表现力之后,古典舞放开手脚,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古典舞的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出神入化的舞蹈境界,也为现代舞蹈的新发展找到了诠释的出口。
  二、古典舞独树一帜的神韵
  中国的音乐文化独成一派,无论是古琴在附庸风雅中的娓娓道来,或是南方丝竹之声所表达的深情厚谊,都曾寄情于山水,表达着古人内心的情怀。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无论在古代的宫廷楼宇,或是民间艺人的游方表演中,都曾经有过令人回味良久的艺术技艺。民族民间舞与戏曲舞蹈结合之后,当代的中国古典舞将历史遗存的舞蹈风味与优秀的传统音乐合二为一,形成了极尽复古情怀与东方风味,亦古亦今的表达。
  《扇舞丹青》这部作品就是古典舞中的神来之笔,它的美不仅在于舞者技艺水平的高超或是艺术表现力的清新脱俗,更在于音乐与舞蹈搭配时的妥帖,甚至将音乐之美得到了无限的放大。众所周知,这部作品所选用的音乐是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这首古曲的韵味深厚,可以用来表达古腔古韵的文化情感,更可以以某一传统舞蹈形态来与之呼应。《扇舞丹青》中出自于古文化的举手投足,与《高山流水》的平实素雅结合的天衣无缝,使人感受到浓浓的传统风情。
  《萋萋长亭》这部作品是古典双人舞的典范之作,表现了一堆夫妻在长亭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纠结。细腻、婉约、生动的表现出离别之愁与离别之苦。音乐的色调凸显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色彩。虽不是生死离别的爱恨情仇,但于戏剧的切入点而言,同样是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音乐素材选用了传统音乐的古筝和琵琶作为主要乐器,形成了两个男女主人公的形象。音乐的风格由浅及深的不断递进,也体现出送别时情感的逐层递进。如果单单去欣赏音乐,我们很难能够形成具象的画面感,但是当音乐的表达转变在舞蹈的人物关系与事件中时,就会使人清晰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价值。当然,这也映衬了舞蹈的曼妙。
  音乐不仅仅有律动中凸显的层峦起伏,有的时候,掷地有声的节奏感也使音乐最为质朴的表达。在原始社会,音乐还没有形成考究的旋律时,最重要的音乐原型便是鼓点。用石头敲击的节奏声形成了鼓点的律动,并将其最终转化成为了音乐的骨骼。中国音乐中的打击乐器以雄浑的中国鼓为主体,形成气壮山河之势。华丽多变的鼓点可以用于军队作战交兵之用,也可以在舞蹈中重现男人的英姿飒爽。《秦俑魂》就是这样一部有血有肉的艺术作品,以古代的士兵形象为原型,和着鼓点的律动在寻找着消失的历史尘烟。如果单纯是鼓声阵阵,也可以使人受到精神鼓舞,但无法想象到斗士战场厮杀,马革裹尸的生动场面。音乐为舞蹈提 供了一个动机的基点,而舞蹈为音乐提供了一种真实模拟的场景。   在一部短篇舞蹈作品《好大的风》中,音乐的模拟性使我们看到了对于舞蹈场景诠释方面的独到能力。在第一幕中,音乐模拟出的电闪雷鸣为舞蹈编配了一个既定的场面,随着雷声与闪电的愈演愈烈,舞者在舞台上激烈的舞蹈,迎合着音乐所塑造的氛围。在第三幕的“象征”篇章中,一领众合的音乐在锣鼓的引领下形成了山呼海啸的音乐氛围,群舞的力量感和着音乐的节奏,看到了一群年轻人与生活中风雨的搏斗。正是由于音乐所赐予的力量,才使舞蹈栩栩如生,也正是因为舞蹈的视觉冲击力,使音乐没有形单影只。
  三、古典舞背后蕴藏的文化精神解析
  古典舞的发迹并没有十分久远的历史,但它的创作并非是空穴来风的灵光一现,而是在五千年华夏文明流淌中所形成和孕育出的舞蹈形态和文化精神。中国舞蹈的艺术美感一脉相承,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舞蹈审美特质。中国社会的王朝兴衰与文化演变,客观上造就了舞蹈语汇的独特气质。
  早在刀耕火种的蛮夷原始时期,先民就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愫和愿望,食不果腹的度日如年,使他们通过舞蹈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夏商时期的《九歌》,在舞蹈庞大的阵仗中掀起惊涛骇浪,承载了对奴隶主阶层的歌功颂德。周代礼乐制度的完善,使舞蹈作为一种礼仪的载体,在宫廷各个阶层之间形成了不同等级的舞蹈表演体例。汉乐府的出现,使舞蹈成为了一种专门的学科,大量人才的涌现,直接推动了相和大曲中群舞的恢弘大气。时至唐代,宫廷乐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舞蹈别致的风貌,更吸收了来自于周边邻邦的艺术风格之美,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风貌。宋元时期的舞蹈从宫廷转而倾向于民俗化的发展,民间舞蹈的繁华景象使很多舞蹈风格成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艺术门类。而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突飞猛进,将历朝历代的舞蹈精华都融入到了戏曲舞蹈的大熔炉之中。20世纪的风云突变在新中国的成立中尘埃落定,稳定的社会基础造就了屬于新时代的古典舞艺术,也将各种民间舞蹈和古代舞蹈形态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古典气质和现代审美效果的新舞蹈种类。
  古典舞的举手投足之间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对于舞蹈的切身感受。中国舞蹈的表达中体现着浓厚的文化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一脉相承的写意意境。舞蹈从属于文化领域,是文化艺术各个门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其他文化构成中,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再或是绘画与书法,都十分注重气韵和抽象化的文化感受。其二,对于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舞蹈与时代的发展是同步的,舞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体现出与时代比肩的史实。汉唐舞蹈的中正典雅,宋代舞蹈的世俗化,都能够使人感受到与当时社会面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气质。其三,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力。古典舞的创新性是在劳动人民的丰富积淀中提炼出来的舞蹈形态,它的举手投足,它的一张一弛之中都透露着智慧的表达。当这些种种积淀被深深植入与动作的编创设计中时,古典舞的文化精神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和彰显。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品格是在东方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群落中独立发展壮大的一种舞蹈力量,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其深刻的视角与完美的气韵,不断滋养着这片文化土壤。
  参考文献:
  [1]刘恩伯.中国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书社. 2002
  [2]洪艳.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M].广西师范大学.2007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写给公共的人身手术丛书》[M].北京:中国人平易近年夜学出书社.2005
  [4]王国宾 刘青弋 平心.中国古典舞教学与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2004
  [5]刘建着.宗教与舞蹈[M].民族出版社,2005[5]茅慧编着.新中国舞蹈事典[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引言:  纳西族作为中华大地56个民族中的一支,其独特的文化在民族艺术之林中独领风骚。纳西东巴文化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文化,它经历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变迁,由原始的自然崇拜发展为后期的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而东巴文化中对于蛙、蛇、猴、熊的图腾崇拜确是经久不衰。东巴文化中的图腾文化和其独特的文化载体作为本篇研究的中心,介绍一下纳西族独特的民族信仰和文化载体。  一、东巴文化中的图腾崇拜  纳西族
期刊
维克多·罗恩菲德(Victor Lowcnfcld,1903-1960)是当代美国艺术教育发展史上的权威人士,是进步主义美术教育运动的核心和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进步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和视觉触觉理论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也是二战以来对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连续再版七次,不仅成为二战后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方面的教科书,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有着举
期刊
【摘要】我国影视产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蓬勃多元化阶段,影视呈多样化发展,有电视剧、电影、网络电影、网络剧、频道电影等多种门类;那么随着影视的迅速发展,其影视作品中的艺术造型也随着演变,并朝向统一的主流前进。那么现今的影视作品在艺术造型中其文化复原是否考究,已是当下电影人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如果一部影视作品,它的表达观念是扭曲的,不健康的,那么观众得到的信息就是扭曲的、消极的。所以未来发扬中华民族文
期刊
我并没有一定的想要画的主题,并不刻意的去讲述故事或者诉说某些宏大的东西,就连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也并不一定。而主要的来源一般都是过往的事件或场景,细小的片段,抑或那些萦绕于心的甜蜜或苦楚的情绪,然后将它们重组。事物显现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很多东西并不能直接的被抒发,有不可说,也有不必说。那为什么要画呢?或许仅仅是因为作为一个人,我有我的徘徊、迷惑、痛楚…….而我认为最契合我心的就是用
期刊
【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书法是一种最为经典、最有标志性的符号。但是在书法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还仅仅比较重视书法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品格,都仅仅是一个载体、一个对象。书法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品格长期处于分离状态。所以对于我国的书法艺术来说,积极探讨品格、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本文分别简要介绍了书法的品格和内容、形式三个方面的内容,希望
期刊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视幻艺术这一发展成果,这一艺术注重对色彩、光学等学科原理,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运动幻觉,比如闪烁、旋转以及流动等。在平面广告中,视幻艺术对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想保持平面广告良好的视觉效果,需要结合广告传达内容,选择出相应的视幻错觉形式,确保良好的视觉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平面广告中视幻艺术表现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供专业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平面广告;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美术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藉此提升学生主动探究、创造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昌吉回族民居反映着回族在这块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其民居建筑符号所投射出的文化独特性,应该成为未来的城乡建设挖掘和展现的重要内容,这决定着昌吉城乡未来的人居环境与文化品位。由于民居具有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特殊的视觉文化禀赋两个要素,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有必要结合当地城乡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