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情多的“中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晋是诗歌艺术繁荣的时代,尤其在太康时期,群才辈出,比肩诗衢,诗歌创作和诗学观念向前迈出了关键性一步。陆机的“缘情绮靡”诗学观打开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从“言志”到“言情”的重大转变。但是陆机的“缘情说”并不是天外来客,凭空出现。而是有赖于三国归晋,南北诗学融合,以及西晋文坛领袖张华“情多”的中介。但是历来文学史上对张华的评价贬褒不一,常以“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忽略张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关键词】:张华;情多;儿女情;风云气;西晋
  张华作为西晋文坛领袖,又是当朝司空,是政治强势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用“情”字作题目,第一个提倡“写情”,并被批评家认识到“情多”的诗人。从大量历史记载可以看出,陆机等西晋诗人在诗歌创作、诗歌欣赏、诗歌评论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张华的指导和影响。张华倡导的“先情后辞”、“尚悦泽”成为陆机“缘情绮靡”的先导。如果我们无视张华来阐述这一时期的文坛构成,那么我们定然会陷入茫然无绪之中。在文学史上只占西晋文坛一隅位置的张华,其作用也许要比想象的大得多。以往文学史对张华诗歌的评价虽贬褒不一,但终究贬大于褒,忽视张华的历史作用。钟嵘遗憾他“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①马一浮亦在评价他的《鹧鸪赋》时感慨:“虽辞美可称,而不能脱
  ①张怀瑾《钟嵘诗品评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年 第251页
  于世网,可为文士追名者戒”② 罗宗强认为:“在西晋士人中,张华确实是一位较有是非之心,且亦用心朝政之人。但是,即使崇实如张华,时亦不免依违于可否之间,而置是非于不问”③张华的复杂人格和诗歌上“风云气少”与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然而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是看他为他的时代奉献了什么,并不是他没有提供什么。写作《情诗》的张华,毕竟以自己“情多”改造了汉魏以来的诗风,并通过对左思、陆机兄弟等人的影响,在转移西晋诗风的同时,也改变了西晋的诗学观念。这些都使张华成为转变一代诗学的过渡人物,成为由“诗言志”向“诗缘情而绮靡”过渡的中介。
  一、“情多”的张华
  张华嘉平元年自赋《感婚赋》开始,就表现出十足的“公子多情”心理倾向。十八岁的少年连日目睹纷纷攘攘的嫁娶者“相继于路”而情不自禁发出多情的感叹。在赋中,作者以青年男子的心态与目光,欣赏着新人的美色。“相丽姿之绰约兮,遙仿佛以感心”、“怨佳人之幽翳兮,恨检防之高深”,即是十足的“多情却被无情恼”。可以说张华在少年时期已经在不自觉的抒发情感,而不在单纯的用诗来言志。而《情诗》五首更是直接以“情”命题,其诗“情灵蕴藉,哀思流连,语言清丽靡嫚,悱恻感人,”“附物兴会,语短情长”。《文选》选张华诗6首,选《情诗》两首;《玉台新咏》选张华诗7首,选《情诗》
  ②马一浮《马一浮文集》第二册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6年第29页
  ③罗宗强《玄学与魏晋人士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第18页
  五首;江淹《杂体诗》30首,模拟前人的风格,模拟的西晋第一个诗人就是张华的“张司空离情”,由此可以看出张华的“情多”对后世是有很大的影响。
  张华即以被认定是一个“情多”的诗人,那他的“情多”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张华诗歌内容丰富,他的乐府诗分为两类,一类是“建国史诗”,一类是“文人乐府诗”。乐府诗以外的四言诗分为公宴诗、祖饯诗、励志诗。乐府诗外的五言诗分为情诗、杂诗、招隐诗、游仙诗和赠答诗。虽然张华的“情多”多以他写的《情诗》为代表。但作为一个主情的诗人,其他诗中也不可避免有情多的成分。“建国史诗”这些受命之作充满赞誉之辞,但这些赞誉的背后未尝没有诗人之情。西晋统一之后,张华作为寒士一路被提拔,新生的政权给人以新的期望。张华内心难免有喜悦之情。而在乐府诗之外的四言诗里面,虽然文学成就不高,但唯一亮点就是字里行间流有感情,让人感觉情谊绵绵。而情最多就是乐府诗外的五言诗。爱情是诗歌不朽的表现主题。在中国史诗上,自诗三百首就开始讴歌爱情。而张华写的《情诗》受《古诗十九首》和曹植情诗影响最大,大多翻新古诗十九首和曹植爱情诗的意境。张华《情诗》有的是妻念夫,有的是夫思妻。余冠英先生说:“张华《情诗》五首,都是夫妇相赠之词。”张华《情诗》中的“清风”篇总写相思之情,应居五诗之首。“游目”和“明月”写的是游子思夫,“北方”和“君居”写的是思妇念夫。但无论是哪种情,张华都写得深情婉转,清丽动人,极尽相思之苦。以“情”命题是建安诗人首创,但建安诗人的情往往有所寄托和寓意,唯有张华的《情诗》被人异口同声称之为“女郎诗”之类。张华不仅《情诗》专心写情,就是其他祖饯、公宴与赠答诗也写的情谊绵绵。如《祖道送征西应诏诗》:“感离叹凄,慕德迟迟”为结。《三月三日后园会诗》干脆以“于以表情,爰著斯诗”为结,这在当时确实很少见,不得不说张华“情多”,无处不在写情。历代文论家虽对张华贬褒不一,但对其《情诗》的艺术成就也给予很高的評价。明代,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引了张华的三组诗句,“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佳人处暇远,兰室无容光”“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等句,并评价说“其情甚丽”,张华于巧妙的构思之中寄寓了真挚动人的相思之情,文辞对仗而优美,用词精炼而鲜活,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王夫之在《古诗评选》评《情诗》五首其四时,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茂先着眼高大,不食建安残渖。迹其独创,且非二陆之所殆庶,况蠢愚烦乱之潘岳哉!④”王夫之的评价给予了张华很高的地位。
  二、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钟嵘在《诗品》的中品第五品中对西晋司空张华的诗歌进行了品评:“虽名高囊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谢康乐云:“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今置之甲科疑弱,处之下品恨少,在季孟之间矣。”张华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自钟嵘《诗品》一出,遂成定评,千百年来,颇遭非议。何焯在《义门读书记·文选·诗》论张华励志诗云:“诗唯此一篇,余皆女郎诗也。”元好问论诗绝句却   ④王夫之《古诗评选》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版第82页
  说“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而纵观张华全诗,虽然以“情诗”著名,但其诗中亦不免有“风云气”之作。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是指张华诗歌优美有余,壮美不足,但“优美”和“壮美”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美学范畴,没有优劣之分。唐朝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亦把优美和壮美当作两种不同的诗学风格进行品评,如《纤浓》和《雄浑》。而张华之所以写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不仅与他自身的人格精神、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更和他的政治地位与当时的文坛走向有关。
  1、亦儒亦道的人格精神
  张华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晋书》卷三十六《张华传》载:“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儒学是朝廷所提倡的正派学风,张华也是凭借儒学取得名誉而进仕。张华一方面是个“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的恂恂儒者,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勇于赴义,笃于周急”的具有道家思想的侠者。他的立身之本在于儒,可也是常耽玩玄理。他在处事方面也受到道家的影响,尽管是功名之士位极人臣,可他常以道家之言为戒。他闻名的《鹧鸪赋》,以鹧鸪自喻,鹧鸪虽小,无荣耀之采,却能远害全身。事实上,张华与玄界名士交往不少,这其中就包括阮籍、王戎等。亦儒亦道实际是一种调和折中的人格。张华的儒家忠节思想通过生命终结的选择获得强烈宣誓,但是道家思想对于他同样有深刻的作用力,张华“任用自然,优游卒岁”的人生态度对他的儒家进取精神发生了不可忽略的反作用力,表现在诗歌中亦如此,并且正是这样的奇特的作用力,激发了“儿女情多”之文学的产生。张华诗中“风云气少”,并不意味着沒有,张华的《壮士篇》、《游侠篇》都不乏梗概风云之气。也许正是这种亦儒亦道的双重人格造就了张华诗歌“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2、素族文士的功名心与失落感
  任何一个时代,文人诗歌风格的形成都与整个社会情势有着密切联系。士族与素族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阶级问题。但是在西晋时期,素族并不含有低下的意思,反而在正统舆论中是被认可的,是“学业优博”“有德有才”的标志。而张华作为素族人士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以“儒业和文学”被认可的方式而进入仕途。由于进入仕途的道路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学风和士风的不同。张华以寒素孤贫而致位通显,所以在思想和行为上要与统治者保持一致,并且谨身处礼,善于处世,这是一条追逐功名的道路,张华之所以能够确立文坛领袖地位,就是因为在功业上的成就吸引了寒素文士,成为他们的典范。
  3、政治局势对创作心态的影响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这是刘勰对建安文学风貌产生的原因概述。文论家多以“风云气少”来批判张华的诗歌,认为其诗歌“梗概之气”不足,这和当时的政治形态密切相关。西晋是一个安定统一,繁荣太平的时代,所以他们缺乏这种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的心态。况且张华是新生政权的积极拥护者,他没有感到任何来自敌对政治势力的压迫和危险,因而他的诗歌中很难出现那种“梗概之气”,他本身所处的时代就不是曹植时期“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这样一个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诗人,他的诗歌不是“美女”就是“佳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创作心态。
  结语:“日不双丽,世不两帝。天经地纬,理有大归”成了西晋的强音和时代的主旋律。新的时代,“情”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作为“主情”的发源人张华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并历来对他诗歌的评价否定多于肯定,这是有失公允的。站在今天的角度,“诗缘情”和“诗言志”作为两大风格在诗学史上交替出现,我们对张华在诗学史上的地位应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
  【1】张怀瑾《钟嵘诗品评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年 第251页
  【2】马一浮《马一浮文集》第二册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6年
  【3】罗宗强《玄学与魏晋人士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第18页
其他文献
【摘要】:新形势下的许多单位管理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其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成分的复杂多变、管理形式的千差万别、日益突出的矛盾问题等各方面,而采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在优化管理流程与提高管理效能上已经很难有所起色,因此要意识到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能够符合新形势下管理机构职能建设的新型管理模式是提高管理机构正规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精确型;发散型;科学型;制度型  管理工
期刊
【摘要】:儒家与佛学中都使用了“中道”的概念,但其含义有同有异。随意地将它们等同起来,或者以这一家的含义套进另一家,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能准确了解思想。本文通过引证、解释各种资料,展现儒家与佛学里中道概念的异同和发展。  【关键词】:儒家;佛学;中道  在我国,“中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它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中:“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表示的是中途、半途的意思,随后又引申出道路的中央的意
期刊
今天上午在网上浏览,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发表微博:“很多年轻父母多是只关注如何识字读书、学外语、发展特长等开发智力之类的文章,很功利。对我的塑造孩子性格的这类文章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很少有家长以此为镜子,照一照自己。平时管教孩子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还是站在家长的立场?”很有感触! 孩子的成长就像洋葱一样,每一层都是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经历的体验。任何一层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全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增强创业能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學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许多高校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希望以创新创业促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以此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通过分析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
期刊
【摘要】:湖南花鼓戏兴起于清代中叶,是诞生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艺术形态,它是湖湘人民劳动生活文化的缩影,又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種独特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多元化,湖南花鼓戏整体走向下滑,市场凋敝萧索,全省仅存几个花鼓剧团,表演花鼓戏的演员也是日益减少,这使得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寸步难行。本文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现状以及传承、发展中衰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花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存在着各类企业的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自主创新成果不多、企业尚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动力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完善科技创新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整合机制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措施,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和保持发展主动权。  【关
期刊
【摘要】:工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切实维护职工职业健康、民主管理等各项权益,强化安全监督,实现了安全生产。  【关键词】:“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源头参与;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近年来,徐州铁矿集团工会在集团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工会法》《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劳动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职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高度重视职工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
期刊
【摘要】:文章从“互联网+”的倡导出发,立足湖南省传统手工业发展现状,提出湖南省传统手工业网络信息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吸取其他网络平台构建的成功案例,根据传统手工业的特点,进行其网络信息平台构建的初步设想,通过在理论上所进行的设想和尝试,为后期平台构建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网络平台;传统手工业;发展  自古以来,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今天,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4G网络的
期刊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群众文化产业化是一个热门话题。当前,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人们关于群众文化产业化的讨论仍然激烈。新形势下,文化愈发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愈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积极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文化“惠民”“富民”的有利途径。  【关键词】
期刊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安排部署。这次会议是高校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立足实际,主动适应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