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体验 在发散中求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tian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描述】
  作文指导课应该如何上?一节优秀的作文指导课又应具备哪些特点呢?对于这些,鲜有人提及。笔者认为,一节好的习作指导课应有五大亮点:
  1.以生为本。语文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将写作视为一件愉快的事,意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情境相谐。儿童的世界是情绪和情感的世界,一堂优质的作文指导课应是有情之境、活动之境,是有情有趣的师生互动空间。在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学生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其思维、想象、情感、经验被充分激活,文思泉涌。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技能、方法和思想。
  3.手头有“活”。在作文指导课上,“写”理所当然是课堂的主旋律,是学生不能离手的“活”。一节好的作文课,写就像天气的变化,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如果一节作文指导课仅有指导,或者师生的口头互动,学生没有动笔的机会,其习得的技能怎能得到强化?灵光闪现的信息怎能保留?其思想怎能走向深刻?
  4.个性生成。在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上,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个性的表达写世界。个性生成既是写作的要求,也是人格教育的达成目标。
  【实践呈现】
  习作内容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间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把观察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校园里发生的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校园或别处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尽情表达各自内心世界的感受。
  积累描写景物的句子,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指导过程
  一、咏景──前作文
  1. 摘录积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完了《桂林山水》,学生不禁陶醉在桂林的山水美景中。祖国的山水多么令人流连忘返啊!请在课外阅读并积累一些描写景物的诗词、散文、短语、佳句、歌曲等,最好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
  2.佳句朗诵,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祖国的千山万水多姿多彩、如诗如画,自古以来,有多少诗人、文学家用诗歌或优美的语句来赞颂它啊!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诗词、散文、短语、佳句、歌曲、图片等。
  朗读所积累的句子,闭眼想象,说说写的是什么景物?你听后感受到什么?体会写景要抓特点。
  (1)走进公园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苍翠的雪松。它矗立在花坛中间,好像一把碧绿的巨伞。
  (2)冬天的小河,随着雨量的大小,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深,时而浅,河水仍不息地流向远方。
  (3)草坪的小草已经枯黄了,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围绕本组主题,阅读摘录有关写景文章、短语、佳句等,在现实情境中积累语言,获取方法,“厚积而薄发”。
  二、寻景──中作文
  1.启发寻找
  多美的景物啊!其实我们的周围也有一些让你心动的景物,尤其是在这春风沉醉的季节。我们一同结伴而行,用你的慧眼去寻找,用你的耳朵去聆听,用你的心去感受吧!把自己的感受也像之前那样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出来。
  2.友情提示
  观察仅仅是用眼睛看吗?不,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心去感受。只要你用心观察,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自由活动
  学生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自由找景点,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教师捕捉时机,为学生摄下心仪的照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活,观察景物,在活动中感受景象,直接获得感性的材料,为学生写作文扫清心理障碍。
  4.全班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写的景物读出来分享,然后组织学生评一评、议一议。
  交流片段: 池塘边有许多柳树。春天一到,柳树就发芽、成长,很美很美。我呆呆地看着柳树,心里想:柳树像一位姑娘,像一只玉箫,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像是对人们微笑,又好像是对人们点头。
  师:喜欢春天的柳树吗?(喜欢)柳树让你心动的是什么?
  生:初春柳树发芽了,枝条是鹅黄色,很好看。亮亮的,让我觉得一切都是新的。
  生:柳树的枝条那么柔软,长长的,在风中飘动,样子也好看。
  生:摘下来编个花环戴在头上,美极了!
  师:是啊,看见这么美丽的柳枝就想编个花环,这就是你的想象,看见飘摆的柳枝,那你还想到了什么呢?
  生:柳枝一定是个爱美丽的小姑娘,你看,它的身材多美啊!风姐姐来了,她在快乐地告诉风姐姐,我有一身新衣裳了,漂亮不漂亮?
  生:我想在旁边吟诵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仿佛看到燕子已经在林间飞来飞去。
  师: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尤其是心里想的说出来了,我仿佛看到了池塘边婀娜多姿的柳树,不仅觉得她美,还觉得她很可爱。(板书“眼见——心想”)同学们,能从看到的美、想到的美这两方面修改这段文字吗?
  (生修改习作片段)
  教师要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弄清这一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特点,或通过纵向比较该景物的发展变化,明确景物的特点。学生有时观察得很好,可是不会用语言完整写出景物特点,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真实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个性化表述,作文才显得合情合理。同时,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丰富观察表象。在练笔的过程中,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习得了技能。
  三、绘景──后作文
  1.开启心路
  多美的景物啊!如果能够把我们看到的美丽景物画成画、写成文,该有多好啊!
  (1) 全班齐读习作要求,说说要写好这篇作文,你认为应该向同学们提示什么?
  (2)交流体会
  友情提示一:景物要写具体、生动
  怎么写具体、生动呢?之前的观察描写,你学会了哪些好方法吗?学生归纳:一要仔细观察,通过眼看、鼻闻、手摸去感受美;二要联想,结合《七月的天山》写野花句段。
  友情提示二:写景要有顺序
  那么,在这篇习作中,你打算按什么顺序把你观察到的景物串联起来呢?有的提到了总分总,至于分写的顺序,学生还是偏向观看对象的顺序来安排习作顺序。
  2.拟写初稿
  同学们,记住这两条,把这篇习作写出来吧。怎么开头结尾呢?齐读《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比较感悟。
  【个人反思】
  在习作训练中,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大量的语言材料、一定的习作技巧),还要有相应的情感基础。物质储备要靠情感火花来激活,所以要完成一节优质、高效的作文指导课,教师首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调动呢?
  从实际教学上看,要重点指导寻景。在片段练写这一环节,学生受知识积累的影响,可以看出,有的人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表情,陶醉在大自然的愉悦中,可是不能具体、生动地表达,有的人甚至语言干涩。这不正是教师要关注的吗?起码学生的心中有了丰富的表象。解决学生描写语言贫乏的问题,还得靠教师的课堂引导,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让学生张开心灵的双翼,在已有的生活空间和知识空间中展翅翱翔,从而丰富语言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多积累,注重作文教学时加强练笔,进行技法的渗透。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课程的多元化练习形式,活化方式,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不断增强认知感悟,提高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很多教师在实践中都注重了将练习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当堂练习和现场批阅来了解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运用,不仅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质疑思考和主动
《最后的姿势》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本文从第二课时入手,对文章进行精读,深入体会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课文,品读语言文字,掌握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手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以及描写手法,理解文中点题之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体会“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通过理解课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一直以来,围绕教材努力去挖掘可利用的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在的语文课堂,重“文”轻“质”有之,重“质”轻“文”也有之。到底“文”与“质”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共生,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一、基于小学语文教材“文”与“质”的外化凸显  现行小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話过程,改变了过去单向灌输教学的弊端。然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度”的把握,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新的倾向:即很多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退居其次地让位给了学生的自主性,在方法的引导、过程的把控、意义的建构等方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这种“对話”不能较好地引领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生成情感与态度,建立起真正有效的课
【教学目标】  1.听一段关于科技新产品的对话故事,能抓住要点复述故事大意。  2.看电影《摩登时代》片断,能讲述精彩情节。  3.借助科幻画,激励学生对未来世界大胆想象。在互动交流中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有条理地讲述。认真倾听并适当提问。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排练一段关于科技新产品介绍的对话。  2.剪辑电影《摩登时代》“喂饭”片断。  3.每位学生画一幅关于未来世界(如未来的科技、未
新课标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觉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脑袋瓜里总会蹦出一些有趣新奇的想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在小学阶段让孩子们多接触儿童诗,学习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的天性,符合他们的心理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识字数量的增加,阅读容量的扩展,让很多孩子、家长及教师措手不及。面对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有些孩子真是苦不堪言,他们根本无法承受那么多的生字、那么长的课文、那么多的信息,往往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而有些孩子却是学得很轻松、很有趣,还非常有成就感。细究其原因,那些如鱼得水的孩子,以前就有了很好的阅读基础,能够独立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认识一千个以上的
小学语文,从字词的掌握,到文章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培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每一篇文章中,传递着那些光辉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进行文章分析、讲解时,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还要从中提炼出一些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价值观。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一、从朗读中感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同于我们平时的阅读。在课
明天,我在教的三年级一个班下午有两节作文课。今天课间刚好听到一个小男孩在喊:“不好啦!明天有作文课啦!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乍一听,我感到很纳闷,怎么这么怕作文?后来和他一聊,终于明白:这个孩子在外面上习作辅导班已经半年多了,但每次写作仍愁没啥写的。  和他聊完后,我陷入了担忧:如果三年级学生习作刚起步就有这样的恐惧心理,那后面的写作之路该如何行走?  明天的作文课任重道远,对于第一次上
案例背景  学习《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第二自然段,从中感悟梅兰芳学艺的“一心一意”和“勤学苦练”。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预设从“梅兰芳的决心没有动摇,他是怎么做的?”入手,重点理解“紧盯”和“注视”,突出梅兰芳看得非常专心;再紧扣“常常”和“日子一长”来突出他练习次数之多、时间之长;最后通过朗读表现梅兰芳的勤学苦练。课堂上,就在学生回答了“梅兰芳是如何做的”之后,一名学生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