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教学中历来是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前言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材料,促进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需要先从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抓起。
一、对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认识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心中没有素材的积累。好比一口枯井,无水可流。而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一两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教师口头上要求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脱离学生生活所致。治病要治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这一想法越来越有了实施的现实性。纵观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单一讲解阅读材料,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课堂上,语文老师总是照本宣科,按照教科书上的答案和详解来念给学生,“满堂灌”或者把成堆的语言材料一股脑的抛给学生,不加以启发引导,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按照老师的讲解去理解文章,完全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最终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阅读训练方法落后,影响了整体的阅读效果
传统的阅读方法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而且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讲解文章思路时,往往按照考试题型和要求来分析材料,选择模拟题,甚至搞题海战术,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破坏了文章的美感和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得学生不愿阅读,不想训练,费时多而收效微,从而降低了阅读效率。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达到读写迁移
语文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语文教学的优势。教科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要“依标扣本”。但阅读教学也不是“教课文”,是“用课文教”。既凭借课文的语言素材,文章作法,学读学写,培养能力。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进习作指导,我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从仿写入手,实现表达方式的迁移。
(二)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先从阅读抓起
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大家在除了学习外,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促进我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需要先从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抓起。要想提高整体语文水平,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加强阅读写作训练,营造好阅读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方式。所以,课堂上可以综合采用朗读、默读、复述和背诵以及默写等多种手段,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想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改变教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改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多鼓励,赏识教育,通过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去阅读而不是通过批评刺激讽刺挖苦而导致学生兴趣度下降。只有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下,学生才能专注于阅读的内容,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写段能力,必须从读懂一段话入手。
三、结合阅读积累发散思维,提高文章立意
有了大量阅读训练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而要把作文写好,就要提高写作文章的立意。什么是立意呢?立意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文章内容的精髓所在;提高文章立意就是要文章的主题新颖、鲜明、动人。所以要想文章立意新颖,那么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逆向思维,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树立新形象,创立新观点,出奇制胜。
逆向思维指的是一种有悖于常理的思维方式,即把思维逆向发散,向着原材料和思路的对立方向开拓,逆向发挥,得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结论,从而收到一种新奇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使文章立意出奇、出新,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在掌握事物规律的基础上,恰当运用发散思维会起到出其不意的写作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前言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材料,促进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需要先从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抓起。
一、对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认识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心中没有素材的积累。好比一口枯井,无水可流。而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一两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教师口头上要求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脱离学生生活所致。治病要治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这一想法越来越有了实施的现实性。纵观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单一讲解阅读材料,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课堂上,语文老师总是照本宣科,按照教科书上的答案和详解来念给学生,“满堂灌”或者把成堆的语言材料一股脑的抛给学生,不加以启发引导,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按照老师的讲解去理解文章,完全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最终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阅读训练方法落后,影响了整体的阅读效果
传统的阅读方法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而且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讲解文章思路时,往往按照考试题型和要求来分析材料,选择模拟题,甚至搞题海战术,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破坏了文章的美感和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得学生不愿阅读,不想训练,费时多而收效微,从而降低了阅读效率。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达到读写迁移
语文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语文教学的优势。教科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要“依标扣本”。但阅读教学也不是“教课文”,是“用课文教”。既凭借课文的语言素材,文章作法,学读学写,培养能力。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进习作指导,我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从仿写入手,实现表达方式的迁移。
(二)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先从阅读抓起
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大家在除了学习外,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促进我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需要先从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抓起。要想提高整体语文水平,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加强阅读写作训练,营造好阅读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方式。所以,课堂上可以综合采用朗读、默读、复述和背诵以及默写等多种手段,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想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改变教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改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多鼓励,赏识教育,通过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去阅读而不是通过批评刺激讽刺挖苦而导致学生兴趣度下降。只有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下,学生才能专注于阅读的内容,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写段能力,必须从读懂一段话入手。
三、结合阅读积累发散思维,提高文章立意
有了大量阅读训练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而要把作文写好,就要提高写作文章的立意。什么是立意呢?立意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文章内容的精髓所在;提高文章立意就是要文章的主题新颖、鲜明、动人。所以要想文章立意新颖,那么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逆向思维,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树立新形象,创立新观点,出奇制胜。
逆向思维指的是一种有悖于常理的思维方式,即把思维逆向发散,向着原材料和思路的对立方向开拓,逆向发挥,得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结论,从而收到一种新奇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使文章立意出奇、出新,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在掌握事物规律的基础上,恰当运用发散思维会起到出其不意的写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