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情感是这门艺术的核心。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在当今社会,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 把握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而动机是由求知需要所决定的,积极动机的形成是教师激励的结果,教师激励得法就能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应该抓住激情的契机,积极引导把此时的激情变为学习中的积极因素,把激情变为一种求知的热情,从而成为一种鼓励学生的动力。下面结合教学的实例来说:我们班有一名学生,他的作文,文句不通,错别字也很多,他在一次写人的记叙文中,我发现他的构思特别好,就把他叫来面批,当面夸张了他几句,还把他文章的构思在全班宣读,在班上表扬了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这位学生写作文的激情,从这以后,他就爱好了写作,作文水平提高了,语文成绩大幅度上升了。可见,品质良好的情感常常是学生行动的力量。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学记》中所提出的“疾其师而隐其学”(即讨厌老师而不学习该老师传授的东西)在教学中得到反复证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投机,彼此相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很差,但有一手好字,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他的闪光点,夸张他几句:你的字确实写得不错,如果说学习上也这么用功努力的话,成绩也一定是不错的。学生听到教师的表扬,心里是热乎乎的,心中的热情就会变成 学习的动力,积极性提高了,学习主动了,成绩也就提高了。由此可见,教师好像是“伯乐”随时随地去发现学生长处,把握学生的情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潭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泛起粼粼波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就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合,真正是语文教学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
但是小学生的阅历浅,经验少,想学好语文可谓困难重重,凭近似“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而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桂林山水甲天下”,山之“奇”,水之“清”,想必没有到过桂林的人,是很难体会的。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到影像中的桂林去看一看,游一游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相信这一看、一游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说,激发学习的情感,让儿童从小乐学、爱学、善学,对发展儿童的良好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 调动学生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里,有美的语言,有美的景物,美的形象,这些对学生都产生感染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如教《最后一分钟》这首诗,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诗人那种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如教《青山处处埋忠骨》抓住伟人化悲痛为力量、乐观的革命精神。教《狼牙山五壮士》时,则向学生提出革命者为了打击侵略者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情感调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当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课文中某种情感的崇高,伟大的时候,真善美的情操,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通过学习有情感地细致阅读深入理解,使学生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可以透过文眼可以比较正确地掌握作者的思想脉络。深切地感悟作者的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境况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四、 寓情于教,相得益彰
这里的“教”是语文课的教材,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要与学生实际相统一,还要与教材本身的情感和谐统一。因为情感总是随着认识的产生而引发的,作为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德育渗透的目标,把教材本身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恰当地表现出来,就可以把课文讲活讲透,可以说,教师离开教材内容本身随心所欲地发挥绝对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法国文学家狄罗德说过:“没有感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给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一、 把握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而动机是由求知需要所决定的,积极动机的形成是教师激励的结果,教师激励得法就能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应该抓住激情的契机,积极引导把此时的激情变为学习中的积极因素,把激情变为一种求知的热情,从而成为一种鼓励学生的动力。下面结合教学的实例来说:我们班有一名学生,他的作文,文句不通,错别字也很多,他在一次写人的记叙文中,我发现他的构思特别好,就把他叫来面批,当面夸张了他几句,还把他文章的构思在全班宣读,在班上表扬了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这位学生写作文的激情,从这以后,他就爱好了写作,作文水平提高了,语文成绩大幅度上升了。可见,品质良好的情感常常是学生行动的力量。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学记》中所提出的“疾其师而隐其学”(即讨厌老师而不学习该老师传授的东西)在教学中得到反复证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投机,彼此相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很差,但有一手好字,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他的闪光点,夸张他几句:你的字确实写得不错,如果说学习上也这么用功努力的话,成绩也一定是不错的。学生听到教师的表扬,心里是热乎乎的,心中的热情就会变成 学习的动力,积极性提高了,学习主动了,成绩也就提高了。由此可见,教师好像是“伯乐”随时随地去发现学生长处,把握学生的情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潭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泛起粼粼波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就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合,真正是语文教学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
但是小学生的阅历浅,经验少,想学好语文可谓困难重重,凭近似“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而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桂林山水甲天下”,山之“奇”,水之“清”,想必没有到过桂林的人,是很难体会的。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到影像中的桂林去看一看,游一游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相信这一看、一游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说,激发学习的情感,让儿童从小乐学、爱学、善学,对发展儿童的良好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 调动学生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里,有美的语言,有美的景物,美的形象,这些对学生都产生感染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如教《最后一分钟》这首诗,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诗人那种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如教《青山处处埋忠骨》抓住伟人化悲痛为力量、乐观的革命精神。教《狼牙山五壮士》时,则向学生提出革命者为了打击侵略者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情感调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当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课文中某种情感的崇高,伟大的时候,真善美的情操,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通过学习有情感地细致阅读深入理解,使学生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可以透过文眼可以比较正确地掌握作者的思想脉络。深切地感悟作者的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境况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四、 寓情于教,相得益彰
这里的“教”是语文课的教材,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要与学生实际相统一,还要与教材本身的情感和谐统一。因为情感总是随着认识的产生而引发的,作为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德育渗透的目标,把教材本身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恰当地表现出来,就可以把课文讲活讲透,可以说,教师离开教材内容本身随心所欲地发挥绝对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法国文学家狄罗德说过:“没有感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给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