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尽管班级不同,学生不同,可学生们写出的错别字竟然相近。其中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同音代替、增减笔画、形近干扰、置换部首、改变结构等。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1.学生不解字义、词义。2.不知道成语的出处,不了解它的原意。3.做作业时书写态度马虎,不动脑筋,字形识别上的感知较为笼统,容易形成较为顽固的习惯性错别字。4.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将正确和错误的两个字对比写在黑板上,指出易错处。这样做有时反而会造成一种错误提示--本来没出错的学生经“提示”也出现了错误。
那么,如何让学生减少错别字呢?我认为可以从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和学生的识字规律入手。
一、串联积累 掌握规律
汉字的构字和用字是有规律的。合体字都是由基本字和部件构成,基本字大多是汉字的偏旁。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和本义的关系后,就可以由一个字引出一串字,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在教学“福”字時,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易把“礻”写成“衤”,便把“福、祝、神、祥、礼、祖、祈、祷”等字写出,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白,这些由“礻”组成的字大都与崇拜、祝愿、鬼神、祭祀有关,与祭祀有关的字都是“礻”。
二、科学解析 提高效率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对于学生常常易写错的字进行解析时,要坚持科学的汉字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可以提高生字的记忆效率,学生一般不会写错别字。
如学习“初”字,学生觉得这个字和衣服没什么关系,所以常把它的偏旁写成“礻”。教师可告诉学生,“初”是会意字,表示“用刀裁剪布料是做衣服的开始”之意,本义是“开始”。“初”的形义关系明显了,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为什么要用“衤”了。
三、刨根问底 追根溯源
有些词学生不了解词语的原意,因而容易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教师引导学生追根溯源,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或出处,学生就不会再出错了。
再接再厉的“厉”,许多学生会误写为“励”。“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是有一定的出处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斗鸡游戏广为流行,“再接再厉”出自《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接,作“交战”讲:“厉”通“砺”,名词活用,作“磨快”讲。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们常用“再接再厉”来比喻工作或学习要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学生了解了这一成语的出处,明白了它的意思后,就不会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了。
四、调动兴趣 培养能力
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字形,自己比较正确字形与错误字形的差异,动脑思考,发现正确字形的特点,理解记忆,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学习成百上千的汉字,形成并提高识字能力。
有些同学将“暑假”写成“署假”。教师可让学生主动观察字形、动脑思考:“暑假”是夏季的假期,在七八月间,天气炎热,“暑”字上面的“日”指的是太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写错这个词了。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错别字,并努力将教师的点拨转化为学生主体的自我发现、主动探究,那么,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少。
那么,如何让学生减少错别字呢?我认为可以从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和学生的识字规律入手。
一、串联积累 掌握规律
汉字的构字和用字是有规律的。合体字都是由基本字和部件构成,基本字大多是汉字的偏旁。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和本义的关系后,就可以由一个字引出一串字,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在教学“福”字時,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易把“礻”写成“衤”,便把“福、祝、神、祥、礼、祖、祈、祷”等字写出,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白,这些由“礻”组成的字大都与崇拜、祝愿、鬼神、祭祀有关,与祭祀有关的字都是“礻”。
二、科学解析 提高效率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对于学生常常易写错的字进行解析时,要坚持科学的汉字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可以提高生字的记忆效率,学生一般不会写错别字。
如学习“初”字,学生觉得这个字和衣服没什么关系,所以常把它的偏旁写成“礻”。教师可告诉学生,“初”是会意字,表示“用刀裁剪布料是做衣服的开始”之意,本义是“开始”。“初”的形义关系明显了,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为什么要用“衤”了。
三、刨根问底 追根溯源
有些词学生不了解词语的原意,因而容易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教师引导学生追根溯源,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或出处,学生就不会再出错了。
再接再厉的“厉”,许多学生会误写为“励”。“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是有一定的出处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斗鸡游戏广为流行,“再接再厉”出自《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接,作“交战”讲:“厉”通“砺”,名词活用,作“磨快”讲。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们常用“再接再厉”来比喻工作或学习要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学生了解了这一成语的出处,明白了它的意思后,就不会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了。
四、调动兴趣 培养能力
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字形,自己比较正确字形与错误字形的差异,动脑思考,发现正确字形的特点,理解记忆,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学习成百上千的汉字,形成并提高识字能力。
有些同学将“暑假”写成“署假”。教师可让学生主动观察字形、动脑思考:“暑假”是夏季的假期,在七八月间,天气炎热,“暑”字上面的“日”指的是太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写错这个词了。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错别字,并努力将教师的点拨转化为学生主体的自我发现、主动探究,那么,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