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现实主义的政治非现实性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y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声称揭示政治真实本性的话语和论述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试图对主导各类规范政治哲学的抽象、乐观和理想化的政治理论发起挑战。然而它们总是趋向保守、空洞抑或无知,不能达到它们所承诺的目标。这种情况并非由理想政治理论的复苏所致,而是各种形式的政治现实主义对政治领域可查明的实际特征远没有达到充分处理的水平。政治现实主义者们缩减了政治之域的复杂性,使之局限于权力的宏观讨论,以及重新引入他们本人尝试远离的伦理关怀,并完全忽视情感之域与在地话语。尤其晚近的现实主义者们在做的不是阐释性的分析,而是规导性的分析,把民主理想与人文理想看做一个现实主义进路的地基,而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对政治之域的妥当理解不能被缩减成这些特征。
其他文献
作者或其文本所要表达的原义,与译文面向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读者发言的需求,这两者之间在翻译的过程中总是有某种张力,译义往往脱离了原义。从理论上说,完美的翻译应该满足一切诸如此类的要求;但实际上,译者必须在其间挣扎,以其最佳判断力来平衡这些不同的要求。
著名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博士给本刊编辑部的来信(摘译)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主任先生:谢谢你9月30日来信,寄来的《外国语》杂志也收到了。我和我的同行们对你们的杂志甚感兴趣。尽管我不懂中文,因而不能了解所有文章的内容,但还是能通过英文标题和...
对动词动相结构的解释现采用两种模型:单相模型和兼相模型,它们都存在不足之处。有鉴于此,一种刻画动词动相的新模型——链相模型,得以提出。在证明这种新模型的合理性的过程中,首先以若干动词为例展开了论述,之后又针对和链相模型关系密切的若干问题作了论述或辨析,最后归纳出如下结论:动词的链相模型是把动词所含的各动相之间的关系看作概括反映了事件链的诸环节关系的解释性理论构造,它可以标写为“活动一界变一状态”的形式,在分析具体动词的动相结构之时,也可以标写为“V:【活动】、【界变】、【状态】”等。链相模型除了适用于分析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宗教社会学研究逐步突破了世俗化理论的桎梏,从更为宽广的视角考察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其中,公民社会视域下的宗教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宗教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与偏重于政治角度的研究不同,以罗伯特·伍斯诺为代表的一类学者主张对这一主题进行多维度分析,这些维度主要包括构成公民社会外部压力的政治、经济维度以及体现公民社会内部挑战的多元化与共同体维度。在大量经验研究基础上,伍斯诺对作为公民社会要素的宗教在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的角色和结果作了深入分析,中立客观地揭示了宗教在不
随着经典认知科学失去半壁江山,认知神经科学已成为认知科学的主导范式。在《激进的具身认知科学》(2009)一书中,Chemero提出了取消主义纲领,即我们不必用表征概念来阐明认知过程。通过进一步考察认知过程的一些实例,可以看出表征的取消主义并不是一个站得住脚的立场。因此,激进的具身认知科学不是一个有效的研究纲领。
<正> 埃米莉·迭更森(Emily Dickinson)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生于1830年,卒于1886年。她出身于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一个村庄,叫阿姆赫斯特(Amherst)。她终身未嫁,生前一直和她父亲爱德华·迭更森(Edward Dickinson)生活在一起,没有离开过她所喜爱的家乡。迭更森的一生,几乎与世隔绝,除书信往来外,和外界没有多少接触。但因出身于书香门弟,她又酷爱学习,所以自小博览群书。笔墨的熏陶,使她知识丰富,思想敏锐,造诣高深,是难得的女中豪杰。
随着亚洲后发国家开始步入发展与成长的轨道,关于“农村市民社会”的内涵正随着“弱者武器”式的讨论变得目益引人关注。其中尤以1990年代在孟加拉国大量兴起的NGO组织最为著名,从孟加拉国NGO组织的产生背景、具体作用及其与国家统治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探讨在后发农业主导型国家实现市民社会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孟加拉国虽然出现了市民社会的组织形式,但是因缺少工业化背景下以资本控制为目标的“利益诉求”以及“利益诉求的公共性”,导致这种市民社会的“成长”更多集中在“分配资本(解决问题)”的具体层面,而无法形成真正意义
谭帆等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出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陈大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原申名为《中国近代小说史》,2005年5月立项,批准号:05BZW038。2011年8月结题)5位评审专家一致评为“优”等成果。
<正> 1.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s 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3.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forms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is provided in the main by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