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各种方式、手段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去看书、思考、动手,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地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生物学科;思维能力;培养
生物学科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能力和一般思维能力.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背后都至少滋长凝聚着一个思维点,每一个发现,每一条定律和原理都是从概念到理论的思维线,学科的整体理论结构则是由思维点、思维线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思维网络.高中生物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记忆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帮助学生逐步训练出善于思考、充满智慧火花的头脑.从生物学思维的特殊性及思维品质训练的可行性出发,通过生物学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一、在基本概念教学中着重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关键。为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概念可采用实验、模型、图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对应激性的理解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应说明: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有了应激性生物才能适应环境。进一步使学生认识:①应激性不同于反射,应激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反射是多细胞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与应激性的内涵相同,外延不同,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范围较窄,只有多细胞动物(和人)才具有。如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活动,但有应激性,如对光、肥、水、地心引力等反应表现出的向光性、趋肥性、趋水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等反应。②应激性不同于适应性,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性状)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是生物体在发生变异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形成的。而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使生物体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形成适应性。
二、在基本理论教学中着重培养比较、判断能力
把并列的理论知识或相互对立的生理过程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把各种细胞器从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列表比较,可使学生对细胞器有更全面的了解,如果从结构看:具双层膜的有叶绿体、线粒体,具单层膜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有膜结构的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时学生对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难区分,这就要明确二者的区别,通过以下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解如下:
再通过图解说明,学生就能够判断一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是什么时期、属于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图解如下:
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子细胞性质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相同 减少一半
产生子细胞数 两个 四个或一个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无 联会、四分体彼此分离
通过用图表的形式对知识加以归纳,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进一步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在基本规律教学中着重培养推理能力
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历经八年的时间探索研究,终于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这给学生展示了科学家探索生物遗传规律的科学思维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为了提高学生解遗传题的推理能力,在学习中应使学生深刻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以便更好地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提出的,就每对性状而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只要确定两对行状是独立分配的,就可以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再对两对相对性状综合分析,就可以使学生掌握推断基因型和表现型、求某性状或某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的方法。推断某代基因型可根据上下代性状及自身性状综合分析,出现隐性状直接写出基因型,并且隐性基因从双亲中来,到子代中去。出现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可用“表型根”表示,最后根据上下代关系确定基因型。
例如: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bb)但手指正常(aa)的孩子,则再有一个孩子同时患有此两种病的概率是多少?解此题关键是先要找出亲本的基因型,根据患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bb),两个aa或bb基因分别是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多指,有一个A基因,无白化病有一个B基因,其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母亲的两对性状均正常,则基因型为aaBb。明确了基因型后,再计算概率:因为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然后进行分别分析推理。就Aa×aa这对性状分析,生一个多指小孩的概率为1/2。就Bb×Bb这对性状分析,生一个白化病小孩的概率为1/4。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和概率的乘法原则: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患多指概率患白化病概率等于1/8。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实现,这一点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去看书、思考、动手,学生自己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推理,联系与运用。学生的思维就会向着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通过提问、设问、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就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才是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成功体现。
参考文献:
[1]刘丽丽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才之路》2012年第32期
[2]黄荣茂高中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理科园地》2012年第5期
[3]冯俊小议高中生物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文理导航》2012年第32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思维能力;培养
生物学科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能力和一般思维能力.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背后都至少滋长凝聚着一个思维点,每一个发现,每一条定律和原理都是从概念到理论的思维线,学科的整体理论结构则是由思维点、思维线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思维网络.高中生物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记忆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帮助学生逐步训练出善于思考、充满智慧火花的头脑.从生物学思维的特殊性及思维品质训练的可行性出发,通过生物学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一、在基本概念教学中着重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关键。为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概念可采用实验、模型、图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对应激性的理解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应说明: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有了应激性生物才能适应环境。进一步使学生认识:①应激性不同于反射,应激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反射是多细胞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与应激性的内涵相同,外延不同,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范围较窄,只有多细胞动物(和人)才具有。如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活动,但有应激性,如对光、肥、水、地心引力等反应表现出的向光性、趋肥性、趋水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等反应。②应激性不同于适应性,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性状)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是生物体在发生变异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形成的。而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使生物体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形成适应性。
二、在基本理论教学中着重培养比较、判断能力
把并列的理论知识或相互对立的生理过程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把各种细胞器从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列表比较,可使学生对细胞器有更全面的了解,如果从结构看:具双层膜的有叶绿体、线粒体,具单层膜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有膜结构的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时学生对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难区分,这就要明确二者的区别,通过以下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解如下:
再通过图解说明,学生就能够判断一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是什么时期、属于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图解如下:
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子细胞性质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相同 减少一半
产生子细胞数 两个 四个或一个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无 联会、四分体彼此分离
通过用图表的形式对知识加以归纳,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进一步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在基本规律教学中着重培养推理能力
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历经八年的时间探索研究,终于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这给学生展示了科学家探索生物遗传规律的科学思维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为了提高学生解遗传题的推理能力,在学习中应使学生深刻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以便更好地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提出的,就每对性状而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只要确定两对行状是独立分配的,就可以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再对两对相对性状综合分析,就可以使学生掌握推断基因型和表现型、求某性状或某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的方法。推断某代基因型可根据上下代性状及自身性状综合分析,出现隐性状直接写出基因型,并且隐性基因从双亲中来,到子代中去。出现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可用“表型根”表示,最后根据上下代关系确定基因型。
例如: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bb)但手指正常(aa)的孩子,则再有一个孩子同时患有此两种病的概率是多少?解此题关键是先要找出亲本的基因型,根据患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bb),两个aa或bb基因分别是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多指,有一个A基因,无白化病有一个B基因,其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母亲的两对性状均正常,则基因型为aaBb。明确了基因型后,再计算概率:因为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然后进行分别分析推理。就Aa×aa这对性状分析,生一个多指小孩的概率为1/2。就Bb×Bb这对性状分析,生一个白化病小孩的概率为1/4。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和概率的乘法原则: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患多指概率患白化病概率等于1/8。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实现,这一点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去看书、思考、动手,学生自己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推理,联系与运用。学生的思维就会向着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通过提问、设问、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就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才是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成功体现。
参考文献:
[1]刘丽丽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才之路》2012年第32期
[2]黄荣茂高中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理科园地》2012年第5期
[3]冯俊小议高中生物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文理导航》2012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