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现阶段农业、农民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贫困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绿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6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方向;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提出“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产业振兴已成为初步实现脱贫的贫困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2019年4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甘肃省灵台县的调研数据,对金融支持全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促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引导下,彰显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优化信贷方式等手段探索现阶段金融支持全县产业振兴新路径,进而为省内其他贫困县域金融推动产业发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贫困县域 产业振兴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2
1 金融扶持灵台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海南调研时曾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进一步准确指导了现阶段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多年来,灵台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取得突破创新,特色产业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推进玉米、小麦、蘑菇等传统种植业发展壮大、倡导“五个转变”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应、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带动苹果产业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户自发入股成立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化、专业化、规模化三管齐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政策引导,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择业流转,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全方面、多维度助推全县经济科学发展,实现精准脱贫。现阶段的灵台县的乡村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果蔬产业三大产业为主体,其他产业辅助并行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金融扶持政策不断倾斜,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体,涉农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信贷资金的快速流入全面促进涉农企业调整经营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问卷抽样调查灵台县13个乡镇的65家涉农企业数据显示:现有获得信贷资金共计5769.5万元,其中种植业为198万元,占比3.43%;养殖业2024.5万元,占比35.08%,;果蔬业3150万元,占比54.60%;其他产业397万元,占比6.89%。信贷资金在扶持靈台县乡村产业振兴,尤其是支柱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精准脱贫走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之际,全县各项产业预期未来信贷需求空间较大,抽样数据说明了这一点:未来各个产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共计3569万元,其中种植业1070万元、养殖业1009万元、果蔬业1260万元、其他产业230万元。
2 金融扶持产业发展需要防范的风险
对于现阶段的灵台县而言,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明确涉农企业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继续通过信贷资金激活涉农企业。通过调研: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兴农场和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基本都存在着流动资金不足、以贷养债等问题,金融扶持涉农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依然面临较大风险。
(1)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绩效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资金发放风险大。通过调研后发现,全县超过60%的涉农企业普遍存在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的情况,无法达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审批要求;此外,无论是涉农企业还是贷款审批的业务人员,都缺乏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对于目前缺乏有效抵押的企业,即使以往存在较佳的诚信记录,但在审批时不能获得特殊优惠,信贷资金商业可持续长效发放机制不健全;而对于从业人员而言,无论是对于抵押资产的准确认定,还是信贷资金的发放监管,机构内部绩效激励不够,加之对于企业失信惩戒力度不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发放风险不断增大。
(2)民营企业治理弊端凸显,资金使用界定不清晰,信贷资金专项投入产业使用缺乏有效监管,资金低效利用风险大。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普遍存在家族式治理弊端凸显的问题。由于管理层缺乏科学的公司制管理经验,难以准确清晰界定扶持企业生产的专项资金与对外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和个人或家庭消费资金之间的区别,信贷资金是否投入企业主营业务缺乏有效监管,资金使用效率往往难达预期。
(3)中小企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缺失,企业主营业务易与市场需求相背离,资金预期回收风险大。对于县域涉农企业,尤其是主业为传统种植业的企业而言,普遍存在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缺失的问题,涉农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规模,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观念陈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涉农企业无法准确匹配市场需求,加之原有经营业绩不佳,信贷资金在投放扶持其发展时,一方面无法彰显促进种植等产业发展的初衷;另一方面也面临资金无法按预期收回的风险。
(4)特色产业发展不成熟,信贷资金支持县域重点产业发展针对性不强,资金非理性分配风险大。十年间,灵台县的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丰富优化,果、蔬、牛等特色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总体看来,特色产业发展仍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局面,加之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企业主营业务与外部市场存在信息差异、抗风险能力差等风险一直存在,使得信贷资金发放时会优先考虑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对新兴特色产业帮扶的针对性不足,资金非理性分配风险大。
3 金融扶持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促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信贷手段,因地制宜、科学评估打造新的信贷产品,全力扶持农村经营主体良性发展。然而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由于现阶段贷款审批规则越发清晰规范,加之以往出现的不良贷款收回存在较大工作难度等因素的存在,虽然多年来在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引导下理性提升信贷扶持产业力度,但对于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涉农企业而言,金融扶持产业发展仍需积极探索新路径。 (1)加大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宣传力度,打造涉农企业等产业发展主体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交流桥梁。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创新宣传手段,加大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发挥牵头作用,持续推进“百名行长帮百企”等活动的开展,打造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沟通桥梁。
(2)理性降低涉农企业贷款门槛,转变传统信贷监管方式,从严格事前审批逐步转向资金使用行为监管,健全信贷发放绩效激励机制,积极营造理性贷款、诚信还款新局面。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科学评估产业发展前景,理性降低涉农企业贷款门槛,转变以往从源头审批信贷资金的工作方式,转为资金间断性投放、定期走访抽检等事中监管;对于信贷业务人员,持续推进和优化“尽职免责”工作制度要求,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审批和监管信贷资金的业务技能;引入绩效激励机制,对于业绩表现好的信贷人员、理性申请信贷资金并能按期还款的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实行不同层级的激励机制。
(3)政策引导非公司制经营主体进行企业化改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信贷资金专项使用制度。对于尚未形成“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科学理性评估、科学化、逐步化进行企业化改制;对于中小微企业应不断优化内部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通过前期和商业银行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信贷帮扶政策和信贷资金投放企业的初衷,鼓励中小微企业建立严格的信贷资金专项使用制度,促使资金使用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4)積极引入大型集团化企业带头发展,积极打造县域产业经营主体建立市场信息共享与行业监督平台,抱团发展,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资金高效使用。随着近年来海升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头引领,激活部分产业发展停滞态势,为众多本地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带来示范作用,取得积极效果。在实现产业振兴、走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之际,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入大型企业,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入驻灵台乡村;此外,对于全县产业经营主体应鼓励其抱团发展,强强联合,降低经营风险,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县域企业市场信息共享与行业监督平台,优化企业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主营业务,促进资金高效使用。
(5)明确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县域产业发展结构,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性地发放资金满足县域特色产业打造和发展时的需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政策指引使得贫困县域对于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方向进一步清晰,鼓励贫困县域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潜在优势,积极打造和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实行产业振兴之际,灵台县应继续优化县域传统产业发展结构,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进果、蔬、牛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履行职能,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专款专用投入特色产业发展经营领域,满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时必须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
[3]杨梅.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机理研究[J].开放导报,2018(2).
[4]丁涛,刘丽.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及优化分析[J].软科学,2017(06).
[5]傅光明,付博文.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N].经济日报,2017-11-9.
关键词: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贫困县域 产业振兴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2
1 金融扶持灵台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海南调研时曾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进一步准确指导了现阶段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多年来,灵台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取得突破创新,特色产业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推进玉米、小麦、蘑菇等传统种植业发展壮大、倡导“五个转变”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应、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带动苹果产业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户自发入股成立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化、专业化、规模化三管齐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政策引导,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择业流转,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全方面、多维度助推全县经济科学发展,实现精准脱贫。现阶段的灵台县的乡村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果蔬产业三大产业为主体,其他产业辅助并行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金融扶持政策不断倾斜,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体,涉农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信贷资金的快速流入全面促进涉农企业调整经营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问卷抽样调查灵台县13个乡镇的65家涉农企业数据显示:现有获得信贷资金共计5769.5万元,其中种植业为198万元,占比3.43%;养殖业2024.5万元,占比35.08%,;果蔬业3150万元,占比54.60%;其他产业397万元,占比6.89%。信贷资金在扶持靈台县乡村产业振兴,尤其是支柱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精准脱贫走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之际,全县各项产业预期未来信贷需求空间较大,抽样数据说明了这一点:未来各个产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共计3569万元,其中种植业1070万元、养殖业1009万元、果蔬业1260万元、其他产业230万元。
2 金融扶持产业发展需要防范的风险
对于现阶段的灵台县而言,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明确涉农企业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继续通过信贷资金激活涉农企业。通过调研: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兴农场和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基本都存在着流动资金不足、以贷养债等问题,金融扶持涉农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依然面临较大风险。
(1)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绩效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资金发放风险大。通过调研后发现,全县超过60%的涉农企业普遍存在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的情况,无法达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审批要求;此外,无论是涉农企业还是贷款审批的业务人员,都缺乏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对于目前缺乏有效抵押的企业,即使以往存在较佳的诚信记录,但在审批时不能获得特殊优惠,信贷资金商业可持续长效发放机制不健全;而对于从业人员而言,无论是对于抵押资产的准确认定,还是信贷资金的发放监管,机构内部绩效激励不够,加之对于企业失信惩戒力度不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发放风险不断增大。
(2)民营企业治理弊端凸显,资金使用界定不清晰,信贷资金专项投入产业使用缺乏有效监管,资金低效利用风险大。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普遍存在家族式治理弊端凸显的问题。由于管理层缺乏科学的公司制管理经验,难以准确清晰界定扶持企业生产的专项资金与对外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和个人或家庭消费资金之间的区别,信贷资金是否投入企业主营业务缺乏有效监管,资金使用效率往往难达预期。
(3)中小企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缺失,企业主营业务易与市场需求相背离,资金预期回收风险大。对于县域涉农企业,尤其是主业为传统种植业的企业而言,普遍存在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缺失的问题,涉农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规模,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观念陈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涉农企业无法准确匹配市场需求,加之原有经营业绩不佳,信贷资金在投放扶持其发展时,一方面无法彰显促进种植等产业发展的初衷;另一方面也面临资金无法按预期收回的风险。
(4)特色产业发展不成熟,信贷资金支持县域重点产业发展针对性不强,资金非理性分配风险大。十年间,灵台县的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丰富优化,果、蔬、牛等特色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总体看来,特色产业发展仍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局面,加之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企业主营业务与外部市场存在信息差异、抗风险能力差等风险一直存在,使得信贷资金发放时会优先考虑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对新兴特色产业帮扶的针对性不足,资金非理性分配风险大。
3 金融扶持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促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信贷手段,因地制宜、科学评估打造新的信贷产品,全力扶持农村经营主体良性发展。然而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由于现阶段贷款审批规则越发清晰规范,加之以往出现的不良贷款收回存在较大工作难度等因素的存在,虽然多年来在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引导下理性提升信贷扶持产业力度,但对于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涉农企业而言,金融扶持产业发展仍需积极探索新路径。 (1)加大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宣传力度,打造涉农企业等产业发展主体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交流桥梁。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创新宣传手段,加大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发挥牵头作用,持续推进“百名行长帮百企”等活动的开展,打造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沟通桥梁。
(2)理性降低涉农企业贷款门槛,转变传统信贷监管方式,从严格事前审批逐步转向资金使用行为监管,健全信贷发放绩效激励机制,积极营造理性贷款、诚信还款新局面。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科学评估产业发展前景,理性降低涉农企业贷款门槛,转变以往从源头审批信贷资金的工作方式,转为资金间断性投放、定期走访抽检等事中监管;对于信贷业务人员,持续推进和优化“尽职免责”工作制度要求,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审批和监管信贷资金的业务技能;引入绩效激励机制,对于业绩表现好的信贷人员、理性申请信贷资金并能按期还款的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实行不同层级的激励机制。
(3)政策引导非公司制经营主体进行企业化改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信贷资金专项使用制度。对于尚未形成“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科学理性评估、科学化、逐步化进行企业化改制;对于中小微企业应不断优化内部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通过前期和商业银行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信贷帮扶政策和信贷资金投放企业的初衷,鼓励中小微企业建立严格的信贷资金专项使用制度,促使资金使用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4)積极引入大型集团化企业带头发展,积极打造县域产业经营主体建立市场信息共享与行业监督平台,抱团发展,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资金高效使用。随着近年来海升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头引领,激活部分产业发展停滞态势,为众多本地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带来示范作用,取得积极效果。在实现产业振兴、走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之际,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入大型企业,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入驻灵台乡村;此外,对于全县产业经营主体应鼓励其抱团发展,强强联合,降低经营风险,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县域企业市场信息共享与行业监督平台,优化企业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主营业务,促进资金高效使用。
(5)明确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县域产业发展结构,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性地发放资金满足县域特色产业打造和发展时的需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政策指引使得贫困县域对于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方向进一步清晰,鼓励贫困县域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潜在优势,积极打造和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实行产业振兴之际,灵台县应继续优化县域传统产业发展结构,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进果、蔬、牛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履行职能,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专款专用投入特色产业发展经营领域,满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时必须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
[3]杨梅.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机理研究[J].开放导报,2018(2).
[4]丁涛,刘丽.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及优化分析[J].软科学,2017(06).
[5]傅光明,付博文.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N].经济日报,20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