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无效“拓展”迷了眼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乱花渐欲迷人眼
  误区一:“蜻蜓点水”式拓展,游离学生学情
  【案例1】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在临下课前进行了这样的拓展:课后继续搜集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资料。
  【分析】这样的拓展,似乎只是为了有“拓展”这一教学环节而设立,可以想象:有几个学生能真正在课后继续去搜集相关资料呢?课堂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拓展屡见不鲜。其实这样的拓展,无异于“蜻蜓点水”,没有任何实效。
  误区二:“天马行空”式拓展,脱离文本内容
  【案例2】执教《陶校长的演讲》一课,做了以下拓展: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陶行知的材料,学生说了很多,如个人生平、主要成就、关心学生的事迹介绍等;教师又出示了陶行知的好几句名言,让学生反复读、背,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
  【分析】这种“天马行空”式的拓展过于宽泛, 脱离了文本内容的教学,以至于课堂上无暇顾及文本,浪费了课堂上本应是对文本进行深度研讨的宝贵时间,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误区三:“画蛇添足”式拓展,偏离教学目标
  【案例3】执教《春联》一课,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教师设计了以下拓展:学生听老师讲故事《长工巧对财主》,听后,出示故事中的三副对联,师生相互对,体会“词类相当”。布置学生课后思考、揣摩:你佩服谁?佩服他什么?这一拓展环节用了5分钟时间。
  【分析】这样的拓展有点多余,无疑是画蛇添足。虽然学生在笑声中看似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但是这样的“问题拓展”是否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拨乱反正巧拓展
  要想让语文课堂上的拓展真正发挥实效,必须依据学生学情、文本内容、教学目标,巧妙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拓展,才能真正利用有效拓展将语文教材教“厚”,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依据学生学情,及时拓展有效补白
  教学《问银河》一课,学生对于“斜拉桥”比较陌生,此时及时出示“斜拉桥”的图片,教师补充介绍“斜拉桥”的知识,学生对此不但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学到了全新的知识,有效补充了学生知识的“盲点”。再回到文本,因为及时地拓展,填补了学生知识的“盲点”,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二、 依据文本内容,顺势拓展加深理解
  完全依靠教材本身的语言材料,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到位,感悟不够深刻。这时候,围绕文本的内容适当拓展,既可以丰富文本的内容,增加教材的“厚”度,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章情感。《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要求学生体会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学完课文5~7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理解“李时珍吃了哪些苦”,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阅读理解后,设计这样的拓展环节,出示句子:“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李时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拓展训练中,引导学生体会到李时珍长年累月的奔波辛苦。此时,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李时珍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 依据教学目标,深度拓展,突破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仅借助教材的教学难以突破相关教学难点,这时候,可以巧妙利用拓展,进行相关知识的适当补充,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春联》一课教学目标之一:“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懂得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如何让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明白春联的基本特点?仅靠讲解教材中的几副春联,似乎也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对“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这一特点很好理解,但是对于“讲究对仗”这一特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很难真正体会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中几副春联让学生初步理解“讲究对仗”后,设计这样的拓展:出示填空“风抚千柳条,雨( )万朵花 (摸 润 沐 )”让学生品读,选择填空并简要说出理由;接着出示:“风绿千柳条,雨( )万朵花”,让学生自由思考填空并说出理由。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都应立足文本,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在进行拓展时,应遵循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教学目标的原则,巧妙地从文本出发,进行有机、适度的拓展,才能真正发挥拓展的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副校长,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作前准备,是作文之前必要的谋划与筹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是优化作文训练的基础和前提。作前准备的指导,考量的是教师“导”的智慧。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显现“导”的主动性  “导”的主动性,显现的是教师主动出击、全盘思考的谋略。“二次作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的运作意向就是“弱化作前指导”,但笔者认为不应弱化,而应优化,要突出“导”的主动性,做到两个结合:远
期刊
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上个星期,我们考了试,结束后,我们像出了笼的鸟一样,拼命地玩着。当我在集上疯狂地嬉戏时,正巧碰到了我妈,过了几天,成绩结果是一塌糊涂。这时我妈结合上次的事,将我大骂了一顿,当时我的心情糟透了。我拉着叔叔来到家中,二话不说,先摆下了象棋,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战胜了他,他和气地拍了拍我的头:“最近学习,应该有不少进步吧,一时的失败不能证明什么,好好努力,用实力证明一切。”听到
期刊
新课标提出让低年段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精心选择写话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指导写话的时候就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想写。  1.在图画中畅想。低年级的教材中配有很多精美、富有情趣的图画,学生们拿到书,最爱翻看的就是这些图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感知,激励学生表意,丰富学生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这是语文课堂的魂之所在。在《小露珠》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深钻教材,体味文本情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本文语言质朴优美,生动形象,拟人化的笔调更增添
期刊
美丽富饶、充满活力的“魅力城市”——江阴市的东花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江阴高新区,有一所宁静美丽、充满活力的“书香校园”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  这里,浸润着净化灵魂的书香,闪耀着理想腾飞的光彩,流淌着生命成长的声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支年轻的队伍——语文教研组,沐浴着书香,一步步走向成熟,为山观高中的发展添光加彩。  群芳争妍香满园  语文教研组是山观高级中学教研组中的传统大组,也是教育教学和
期刊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堂的聚焦点,是语文课堂的本体性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价值。由此,即使教说明文时,我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语文素养,是对理性、逻辑的语言的感悟,对严谨、深刻的语言的体会。 回观薛法根老师《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他课堂中的三重转变实现了学生在说明文学习中语言能力的拔节生长。  一、 以语言为根,从知识积累转向言语
期刊
古诗,是文字简洁、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千百年来,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这道出了古诗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古诗有一定困难。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期刊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崇敬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  《丰碑》是一篇很适合在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革命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彼此相融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言语的生长,从而获得精神成长的过程,这也是苏派“言意教学”破译的语文本质。  言语都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任何一次语文学习都不应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要从儿童视角出发,找到文本、教师、学生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探讨,领悟作者是“怎么写”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有意识地进行练笔训练,充分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随文练笔”出现,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以及课堂的生成,挖掘、开发、充实“随文练笔”,使之更丰富,更有针对性。  一、练在文字的空白处  细心的老师也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