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训练策略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它既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古人云:读书动笔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正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办法。“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小练笔”,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体现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的几点“随文练笔”训练策略:
  一、课文延伸,引导续写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接触文本,揣摩语言,充分感知课文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情感。
  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紧扣“收养——抚养——养大”这条故事主线展开合理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为达到续写效果,我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1)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要前后一致。(2)掌握故事情节主线,要前后连贯,(3)想象要合情合理。(4)把从课文中领略到的一些表达方式适当运用于练笔中,如: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利用标点符号表现人物心情等。
  二、课文补白,随文扩写
  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文章内容耐人寻味,语言优美规范,教师若能用心与文本对话,寻找、发现每一细节,就可以为学生寻找到扩写练习的机会。
  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一文,因为课文是书的缩写,叙述简略,形成许多空白点,而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正好涉及到删去的原著中的一些细节(如鲁滨逊是怎样吃掉自己种出的麦子的?他穿的是什么?)。对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反应,对自己特别喜欢的故事情节,觉得特别重要的问题等作出想象,并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穿插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将课文扩写出好几个自然段,学生在补白扩写中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完整本,读后,有的学生会为自己的扩写与原著基本一致而兴奋不已,有的会为自己的想法富有创新而感到自豪。
  三、课文迁移,指导仿写
  教材中精心选编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都是学生阅读与习作的范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尽量还原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既复习阅读教学中的所得,又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小学三年级正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既能降低习作的难度,又能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向读者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积累、仿说,然后以《美丽的德贤小学》启发学生对熟悉的校园进行仿写,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窘迫,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水融相交,让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快乐。
  四、课文换型,鼓励改写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从第三学段开始,阅读目标对不同文体进行分别表述,即分别就说明文、叙述作品、诗歌提出阅读目标。这样的表达是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提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阅读要求。因此,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文体的互换改写,不仅能让学生深入掌握各种文体特色,更能引发他们对各种文体的阅读乐趣。
  例如:把精练的古诗词中所包含的丰富语义体会深透,再把诗词中人物、景物、事件加以扩展,加上个人理解,可改写成叙事性,写景抒情等各类型文章;把一些平实的说明性文章改写成童话式叙述文,使语言变得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实际,则更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改写为《地球的自述》,让学生充分运用个性化语言对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重组,完全体现了他们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发现、建构、创造新意义的过程,
  五、课文拓展,写好读后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思想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荡涤人们的灵魂。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对一些主题鲜明的文章,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写好读后感。
  例如:《匆匆》一文,可以先从课题入手,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写对“匆匆”的理解;学文时,读句子谈体会,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情感;最后让学生从阅读中想开去,重新思考对“匆匆”的理解,使学生由衷地感悟到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更感受到惜时的重要,此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一篇篇真实可信、特点各异的读后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应始终紧扣理解领悟课文内容、思想、情感表达这条人文主线,以灵活多样的训练策略,让学生不断从所学的阅读文章中积累、感悟、迁移、模仿、创新、深化,从而实现激发读书兴趣与提高写作技能相融合,达到阅读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德贤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育部,2020)。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英语教师
期刊
我们总说,辩证地看待、对待外来教学理论,是“他为我用”“洋为中用”的正解.但究竟怎样做就辩证了呢?从表面意义看,辩证的通俗涵义就是取其优点、舍弃缺陷.但这样讲,还是不尽透彻.我们又该怎样识别“优点”和“缺陷”呢?
期刊
外指委成立的背景与使命rn《英语学习》:王老师,您好!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成立后,我们很荣幸能够刊发外指委的首期专栏,也希望广大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能通过本期专栏,更好地了解外指委.首先,请您谈谈外指委组建的背景与使命.
期刊
结合特色专业探讨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创新,对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并加强办学特色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融合地球科学专业特色的“智能计算”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探讨专业特色在“智能计算”课程中融合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通过提炼典型的地球科学领域问题和智能计算方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课程实践将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人工智能人才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德育功能可以从三个维度概括: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类交往需要、实现高效社会治理.对新时代德育功能深入探究,必然追溯到对道德自身的认识和对影响个体道德因素的分析.本文通过从文化、意识形态、协调机制三重视角审视道德,以及从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三方面深入分析马克思道德思想,并结合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从动机、环境、结果三方面归纳新时代道德影响因素,塑造新时代的德育功能.
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进而创设出一个理想而和谐的课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课堂生成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体现,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体现,是学习交流的桥梁。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各个学习
期刊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巧妙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拨动学生心弦,与作者感同身受;诱发学生思考,领悟文章内涵;激发学习兴趣,触动表达欲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设计课文中的“问点”,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问在关键处  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堂上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任务链教学能促进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观点,并阐述了任务链的内涵和价值;接下来,笔者提出真实任务与巩固练习相结合、启发挑战与迁移延展相结合、知识能力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三条任务链设计原则;之后选取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1和Unit 12的任务链设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任务链设计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转而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拥有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现代社会,音乐美学研究是对音乐的本质、特征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全面研究,它有助于为音乐表演艺术增添丰富性和创造性。本文通过阐述现代音乐美学和音乐表演艺术的相关概念,分析当代音乐表演艺术现状,提出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带来的启示,旨在为音乐表演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