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杨守敬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ng7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守敬像

  杨守敬(1839-1915年),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藏书家。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之冠”。杨守敬不仅学高,而且品高,从日本购回大量流失日本的中国古籍,为保存中国文化典籍作出了突出贡献。杨守敬于书法,真、草、隶、篆诸体皆擅,但最具特色的是他的行楷书。陈上岷评曰:“其书熔汉铸唐,兼有分隶引楷之长,在清代末期,真可以说是继往开来,独拔艺林。”有清一代,碑学大兴,一扫书坛糜弱之风,但不少人尊碑贬帖,甚至把碑和帖对立起来,而他是碑帖并尊,唯美是尚,主张书法要变,变即是创新。他阐述后人的书法如与前贤的书法“笔笔求肖,字字求和,终门外汉也”。所以他的书法既有金石的苍劲,又有法帖的秀逸。
  杨守敬有一大成就是对日本书法界的影响。1880年作為赴日公使的随员,担负的是政治外交使命,但在日本的四年期间,他带去的一万三千多件历代碑帖藏品,及他对北碑的深湛研究,竟在日本掀起一场真正的书法革命,其特征是日本书坛摒弃了以往发展的传统模式,以强有力的篆隶书与碑学结合构成一股强烈“旋风”,使日本书坛朝野翕然相从,奉为正宗,还使明治时期三位日本书坛泰斗匍伏门下。日本书界尊敬地称他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由此而言,杨守敬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对中日书法关系史有历史性贡献。
杨守敬·行书扇面
杨守敬·行楷对联
杨守敬·行书条幅
杨守敬·行书条幅
其他文献
彭莫山 曾为新华社武警支社记者、编辑,希望用一颗温暖平和的心,安静地讲述人间故事,让你我看见生命的光,成为自己的光。  在复旦读研时,研究生公寓一个宿舍住两人。室友正好是我本科志同道合的好友,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好好打造一间独特的书房,一个“有光的所在”。  有人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我和室友都是中文系学子,也是所谓的“文艺青年”,热爱文学,渴望爱
三月的西北,大河还未解冻,硬邦邦的,铺展几万里。车厢内却闷热沉重,空气也似乎凝滞。烦闷的情绪从小杨登车时就一直在增涨,他早就想打开窗子透口气了,可窗子被窗缝里的泥沙尘土卡住了,他没打开。蓦地,一腔不知名的怒火蹿了上来,他带着或许有发泄意味的不甘用十八九岁少年的臂膀还是将窗扇打开了一个缝。  一个缝,西北的冷风让那一个缝成了浸过烈酒的刀刃,这刀刃让小杨清醒了过来,热、闷、烦躁、不安通通消解。这是西北
有好多人说我溺爱小孩,除了我(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不怎么呵斥她训她惩罚她之外,还因为她的要求我一般都满足。   比如她在学校看到别的小孩拥有一套海底小纵队的潜水艇玩具,特别想摸一摸,但是学校的规矩是别人的玩具要经过允许才能碰触,别人当然不允许。她说她也想买一套,我说我下单了,过几天快递叔叔就送来了。她就很自在坦然地等了几天,就也得到了自己的潜艇。   后来她又看上了别人的小丑鱼玩具,我也给她买了
宅与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旁边总有人告诉我说:  “发现自己越来越宅了。”  “一到周末啥都不想干,就只是猫在家里。”  “明明知道外边有很多活动,但是感觉没啥兴趣,没有出去的欲望。”  ……  宅作为少数人的属性似乎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感觉周围自称宅男、宅女的人已越来越多。经常会听见:  “周末干嘛去了?”  “哪都没去,宅在家里。”  与此相关的是,有一种与宅紧密相关的文化早已在青年人中得
一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就会说无聊,李白和杜甫都很伟大。其实关于李白、杜甫谁更牛,是个正儿八经的学术问题,叫作李杜优劣论,人们为此已经吵了一千年了。谁在里面吵过呢?比如,白居易、元稹、韩愈、欧阳修、严羽、胡应麟、王夫之、胡适、郭沫若……所以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无聊。1   这一场千年口水战是谁先挑起来的?应该是元稹。他挑起这么个事也很偶然。有一年,他碰到了杜甫的后人,对方正想要迁葬其祖,可因为太穷了,找
有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国父母这一生,都有着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操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  我有一个朋友昕昕,不惜辞去公司一把手位置,回家做了全职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殚精竭虑,付出一切,可孩子不开窍,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  她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写作业,但孩子可以磨磨蹭蹭地写到11、12点;她下血本报了很多辅导班,可孩子就是学不进去;她精心设计了很多奖励方式,但是收效甚微……  一说到孩子学习,她就
冬天的风仿佛一道魔咒,吹起时,天空变得灰暗。当它强劲地扫荡江淮丘陵时,童年的我,眼中曾经活泼的生灵,顿时蔫了下去。飞翔的鸟,飞着飞着,突然往下掉,接近地面时再飞上去,让人心中感觉好一阵惊险。  草与叶,开始枯黄衰败,枯草在风的缠绕中呜咽,枯叶沙沙地撤退。家禽与家畜们不再远足,它们尽可能地贴近灶火,暖和身子。  再冷的天,我们也得吸着鼻涕上学。风从教室窗户上破塑料纸缝隙里钻进来,来一阵,我们缩一阵脖
今天,日久年深的忧虑偶尔涌上心头,我感到像是生病了。在我维持生命的那个餐馆的二楼餐室,我比平时要吃得少。我正要离开时,侍者注意到那瓶酒还剩一半,转身对我说:“再见,索阿雷斯先生,我希望你能感觉好点。”   像一阵狂風驱散了天空的阴霾,这句简短的话像一声号角抚慰着我的灵魂。我发现一些自己从未想过的东西:有了这些咖啡馆和餐馆侍者,有了理发师和街头的送货员,我享受着一种自然的、自发产生的默契,我不能说
当你追求幸福时,幸福很可能躲闪不见;当你追求其他事物的时候,幸福反而会不期而至。幸福文化  似乎每个人都在努力搭上“幸福号”列车。“幸福”成了畅销书标题,经常占据报纸版面,并且激发了科学研究,出现了微笑俱乐部和快乐研讨会。快速发展的积极心理学显示,快乐的人会发展得更好,他们更积极、多产,挣钱更多,能交到更多朋友,享有更好的婚姻关系和更好的健康状况,甚至比坏脾气的同龄人活得更持久。  我们都想得到幸
炎炎夏日,枝叶茂密,夹道挺立的梧桐,携手搭建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绿荫顶盖,给行人带来了凉爽。  瞬间,绿荫顶盖出现缝隙,地上有了斑斑點点的光影。  瞬间,缝隙扩大成大大小小的窟窿,地上有了落叶。  瞬间,桐叶成片坠落。  瞬间,梧桐秃露着枝干,挂在枝头上的几片残叶还在风中抖动。过不多久,它们就悄无声息地飘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