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师生接受,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初中物理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增强适应现代生活能力为目标,倡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发挥学科优势,把科学探究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而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得到以下体会:
一、改变教育观念,塑造新型的教育模式。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建构新课程有效的教学理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是应用于创造各种能促进人的独立和自由学习的条件。”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同时《课标》也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明确地将科学探究列入了内容标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进自主探究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做到“七让”即: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始终给学生提供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认识和解决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认识科学、社会和生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及创新意识;通过科学探究能了解并解决与物理有关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对科学的情感和探究能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爱好和求知欲摆在首位。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爱好,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行之有效的。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各种实验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新编教材,几乎每节课都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物理实验课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大气压强》一课时,做个实验导入新课,两瓶可口可乐汽水,一瓶开盖,另一瓶只在盖子上开一个小孔,正好能把吸管插入。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用吸管吸取,比一比谁先喝到水。结果开盖瓶内的汽水很容易吸出来,而未开盖的汽水费很大劲也吸不出来, 这个实验现象令学生很惊诧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这样就为上课开了个好头! 在《光的折射》一课中组织学生做“水中捉鱼”的游戏,游戏内容是:用筷子夹悬浮在水中的物体。要求筷子快速入水只能夹一次,每人夹十次,比比谁捉到的“鱼”多,结果很少有人能捉到“鱼”。失败的学生很困惑为什么瞄准了却捉不到鱼,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要有艺术性,做到既能激发积极性,又能起到教学活动指挥棒的作用,每个问题都应该新颖、明了,才能启迪智慧,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探究。
三、正确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1、探究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开放性。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质是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陪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活动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老师要当好导演,当好启发者和引导者,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给每个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由于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合作学习策略就是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建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关系,把个人学习变成集体共进、共享,形成互相促进的动力机制,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其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享受探究的乐趣,享受学习的乐趣。
2、探究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内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择探究方法,千万不可咬定一种探究方法,否则,必定要走进“死胡同”。应充分考虑学生發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挖掘潜力,发现强项和弱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例如: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演示实验,若我们都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观察,是不是就能够很好的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是不是就能达很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适当的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光的折射规律》一课中,每组分发给激光手电筒、碗、硬币、适量的水、筷子、 方型玻璃水槽、墨水、 玻璃砖、钢笔,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同时也可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在《蒸发》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可设计三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并得出有关结论。问题1:取相同两滴酒精分别滴在课桌和手背上,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用塑料尺只将其中一滴酒精展开,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只对其中一滴酒精用纸筒吹气,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如此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们便立即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很快自己得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同时,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究的艰辛与愉悦 。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能提供海量的知识与信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以及微观、宏观的限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性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一些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网络资源更具全面性、选择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学会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中重视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高密度,大容量信息的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其多种功能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实现教学互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模拟特性形象生动的再现物理现象,补充或拓展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突破难点等等。例如,在讲《电流的磁场》一节时教师可把奥斯特实验以动静交融,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科学实验的奇妙,学生对你的这一节课就会产生奇大的兴趣集中注意物理课所学的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制作各种软件,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技术的利用水平。这样才能使中学物理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4、将探究延伸到课外活动。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靠課堂的四十五分钟就能解决的,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可以从教学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课堂,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物理知识竞赛,由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制作一些小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土电话”“小孔成像”“纸锅烧水”“不倒翁”和展示各种科技制作品:水果电池、土水枪、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密度计、杠杆、变阻器、验电器、电磁铁、电动机等。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真正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每次开展探究活动时都应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要运用以诊断性和激励性为主的质性评价方法,谨慎使用定量、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切合实际的有效评价方法,通过科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觉得,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当关注三点:(1)评价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是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2)评价是否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矫正学生的探究习惯,促进学生良好探究习惯的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是指学生科学地设计实验、正确地使用器材等,如观看科学家成名小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适当鼓励操作正确的实验组,让学生直观地判断探究习惯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等。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只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主动的探究意识,定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改变教育观念,塑造新型的教育模式。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建构新课程有效的教学理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是应用于创造各种能促进人的独立和自由学习的条件。”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同时《课标》也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明确地将科学探究列入了内容标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进自主探究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做到“七让”即: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始终给学生提供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认识和解决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认识科学、社会和生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及创新意识;通过科学探究能了解并解决与物理有关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对科学的情感和探究能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爱好和求知欲摆在首位。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爱好,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行之有效的。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各种实验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新编教材,几乎每节课都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物理实验课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大气压强》一课时,做个实验导入新课,两瓶可口可乐汽水,一瓶开盖,另一瓶只在盖子上开一个小孔,正好能把吸管插入。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用吸管吸取,比一比谁先喝到水。结果开盖瓶内的汽水很容易吸出来,而未开盖的汽水费很大劲也吸不出来, 这个实验现象令学生很惊诧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这样就为上课开了个好头! 在《光的折射》一课中组织学生做“水中捉鱼”的游戏,游戏内容是:用筷子夹悬浮在水中的物体。要求筷子快速入水只能夹一次,每人夹十次,比比谁捉到的“鱼”多,结果很少有人能捉到“鱼”。失败的学生很困惑为什么瞄准了却捉不到鱼,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要有艺术性,做到既能激发积极性,又能起到教学活动指挥棒的作用,每个问题都应该新颖、明了,才能启迪智慧,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探究。
三、正确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1、探究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开放性。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质是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陪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活动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老师要当好导演,当好启发者和引导者,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给每个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由于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合作学习策略就是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建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关系,把个人学习变成集体共进、共享,形成互相促进的动力机制,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其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享受探究的乐趣,享受学习的乐趣。
2、探究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内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择探究方法,千万不可咬定一种探究方法,否则,必定要走进“死胡同”。应充分考虑学生發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挖掘潜力,发现强项和弱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例如: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演示实验,若我们都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观察,是不是就能够很好的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是不是就能达很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适当的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光的折射规律》一课中,每组分发给激光手电筒、碗、硬币、适量的水、筷子、 方型玻璃水槽、墨水、 玻璃砖、钢笔,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同时也可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在《蒸发》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可设计三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并得出有关结论。问题1:取相同两滴酒精分别滴在课桌和手背上,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用塑料尺只将其中一滴酒精展开,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只对其中一滴酒精用纸筒吹气,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如此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们便立即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很快自己得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同时,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究的艰辛与愉悦 。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能提供海量的知识与信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以及微观、宏观的限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性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一些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网络资源更具全面性、选择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学会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中重视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高密度,大容量信息的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其多种功能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实现教学互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模拟特性形象生动的再现物理现象,补充或拓展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突破难点等等。例如,在讲《电流的磁场》一节时教师可把奥斯特实验以动静交融,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科学实验的奇妙,学生对你的这一节课就会产生奇大的兴趣集中注意物理课所学的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制作各种软件,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技术的利用水平。这样才能使中学物理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4、将探究延伸到课外活动。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靠課堂的四十五分钟就能解决的,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可以从教学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课堂,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物理知识竞赛,由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制作一些小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土电话”“小孔成像”“纸锅烧水”“不倒翁”和展示各种科技制作品:水果电池、土水枪、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密度计、杠杆、变阻器、验电器、电磁铁、电动机等。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真正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每次开展探究活动时都应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要运用以诊断性和激励性为主的质性评价方法,谨慎使用定量、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切合实际的有效评价方法,通过科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觉得,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当关注三点:(1)评价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是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2)评价是否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矫正学生的探究习惯,促进学生良好探究习惯的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是指学生科学地设计实验、正确地使用器材等,如观看科学家成名小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适当鼓励操作正确的实验组,让学生直观地判断探究习惯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等。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只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主动的探究意识,定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