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输变电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对确保电力的供给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可靠性管理在我国不断深入和拓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力安全、可靠运行水平的提高。可靠性是电力系统重要的性能指标,抓指标可转变为抓设备、电网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
关键词:输变电;可靠性;管理
1输变电可靠性基础管理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工商业,居民用电等需求明显增加,我国的电网建设也正在迅速发展,电网结构趋向合理,安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目前电网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客观原因导致电网建设迟滞,负荷的迅猛增长使路线和变压器因超负荷,出现了拉闸有序限电乃至电荒现象造成局部停电,无功电源配置和调节手段不能满足电能质量要求,造成因电气设备损坏导致的停电事故等等,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人们因停电而投诉连连。近年来,国内也曾发生过大规模停电事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社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事例也不断提醒我们始终要把保障电力系统输边电可靠性运行当作一项重要而严肃的任务,逐步的提高电能质量,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用户用电持续稳定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2输变电可靠性管理主要策略分析
2.1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部生产活动以可靠性管理为龙头,将可靠性管理贯穿于生产运行管理全过程,控制输变电设备非计划停运事件、减少输变电设备计划停运次数及时间,促进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可靠性管理稳步上升、持续改进。
2.2通过抓可靠性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可靠性管理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通过抓运行维护管理,避免发生设备非计划停运事件;通过抓检修计划和协调,控制设备的重复停电;通過抓落实生产周例会计划,全面管控生产计划的执行;通过抓生产作业前查勘和组织准备工作,杜绝因查勘不到位、组织不严密、准备不充分等等影响设备停电、检修和送电时间的事件;通过绩效管理,充分调动生产员工的积极性,确保高效优质完成工作任务;通过抓标准化作业,认真落实设备的验收管理,确保设备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3提高输变电可靠性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体系。可靠性管理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管理工作量大,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管理网络。一般的供电局分为局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单位要有可靠性管理负责人,一般由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负责,设立生产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可靠性管理人员。车间级和班组级可设立人员兼任可靠性管理工作。选择人员应是责任心强、有专业技术素质、熟悉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可靠性管理人员应当能够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可靠性管理工作。
3.2完善可靠性目标责任管理。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可靠性管理目标,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需要制订科学、切实可行的可靠性管理目标,制订完善的可靠性管理办法。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值还应分解到各生产基层单位,落实可靠性管理责任到每个生产基层班组,并结合绩效手段,培养每个生产岗位员工的可靠性管理意识,促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养成每一次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可靠性指标。
3.3提高生产人员的可靠性管理知识。要抓好可靠性管理工作,对相关领导及生产人员普及可靠性管理知识很重要。可以通过授课,阐述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性和可靠性管理目的,传授可靠性管理的主要方法和相关知识等,来提高生产人员的可靠性管理意识和知识水平。如可靠性管理中主要考核的是设备检修时间,即工作票的开工和终结时间,那么适当的工作人员、紧凑地工作,尽量节约设备检修时间可以提高相应的可靠性指标。
3.4控制设备非计划停电事件。根据季节特点认真进行安全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消除设备运行中的隐患。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提高巡视标准,加强巡视管理,做到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隐患;通过精心维护设备,降低设备缺陷发生概率。对重载、满载设备应采取加强运行监测、调整运行方式,制定负荷转供方案,完善电网构架等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供电。
3.5加强设备检修计划管理。编制年度检修计划时,应根据可靠性管理目标和指标,对照状态检修评价结果和大修技改项目等,通过人员广泛参与,协调各种停电计划,来加强检修统筹管理,确保年度检修计划的科学。月度计划中,应通过认真编制和会审检修方案,加强对设备停电检修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预控。要严格执行先算后停,无计划不停,按月控制检修项目,确保计划的刚性执行。生产周例会中应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应充分考虑环境、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确保列入周计划的工作都能严格执行。周生产计划下达后,调度部门应主动给生产班组提供优质服务,紧盯计划的执行。基层单位、生产班组要严格执行调度下达的生产计划,确保按计划、按时间、按要求完成。
3.6规范设备的消缺流程。发现设备缺陷后,不能随意对设备缺陷定性,更不能随意停电消缺。设备缺陷定性宜由缺陷发现人汇报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设备缺陷定性,确保缺陷定性准确,并由技术人员将“危急”和“严重”或较大的缺陷及时报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评估设备缺陷对安全的影响后,根据情况协调和组织处理。这样做一是减少了临检发生次数,二是避免了运行、检修、调度三者之间的配合矛盾,三是能利用更多资源,更加精确地进行管控。对于设备存在的缺陷,应积极推行带电作业消缺,能采用带电作业消缺的尽量采取带电作业消缺的方法,避免影响可靠性指标。不能用带电作业消缺的,应根据设备的轻重缓急,在生产周例会上进行安排布置。
3.7充分认识事前组织的重要性。生产活动的事前组织、事前查勘、工作准备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可靠性管理事件进行分析,因为查勘没有到位,组织、准备工作不充分,未带齐所需的工器具或元器件,造成迟迟不能开工,或开工后临时去接,影响可靠性指标的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充分认识生产活动事前组织的重要性,通过抓设备查勘、生产活动前的组织、准备工作,规范生产活动组织的相关要求,确保不发生因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设备停电时间、检修时间和送电时间的事件。
3.8用绩效管理手段促进可靠性管理。绩效管理是促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手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要与绩效管理紧密联系。生产过程中,设备转入“检修状态”后要做到快速许可、快速开工,开工后就要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快速的完成。明确责任主体,用绩效管理体现多做事,多得分,少做事,少得分,做不好事,倒扣分的原则。
3.9确保修必修好。设备检修要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抓标准化作业,来提升员工技能素质,确保检修工作人员做到“修必修好”。运行人员应全过程参与监督,对照项目严格验收。确保检修后的设备合格,监督“修必修好”。对发生设备返修或消缺不彻底的情况,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考核修试质量、验收质量,确保设备不发生重复检修。
4结束语:
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与可靠性管理密不可分,可靠性指标是生产管理的重要指标,强化可靠性管理是规范生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也是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实际工作中,可靠性管理牵涉到运行与调度,运行与检修,一次与二次,二次与通讯及远动专业等各个方面。部门与部门、班组与班组配合的好坏都会影响到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管理的重点在于分析。通过深入地分析可靠性管理中的每一次事件,理顺各种协调配合关系,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降低成本费用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也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输变电;可靠性;管理
1输变电可靠性基础管理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工商业,居民用电等需求明显增加,我国的电网建设也正在迅速发展,电网结构趋向合理,安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目前电网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客观原因导致电网建设迟滞,负荷的迅猛增长使路线和变压器因超负荷,出现了拉闸有序限电乃至电荒现象造成局部停电,无功电源配置和调节手段不能满足电能质量要求,造成因电气设备损坏导致的停电事故等等,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人们因停电而投诉连连。近年来,国内也曾发生过大规模停电事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社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事例也不断提醒我们始终要把保障电力系统输边电可靠性运行当作一项重要而严肃的任务,逐步的提高电能质量,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用户用电持续稳定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2输变电可靠性管理主要策略分析
2.1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部生产活动以可靠性管理为龙头,将可靠性管理贯穿于生产运行管理全过程,控制输变电设备非计划停运事件、减少输变电设备计划停运次数及时间,促进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可靠性管理稳步上升、持续改进。
2.2通过抓可靠性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可靠性管理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通过抓运行维护管理,避免发生设备非计划停运事件;通过抓检修计划和协调,控制设备的重复停电;通過抓落实生产周例会计划,全面管控生产计划的执行;通过抓生产作业前查勘和组织准备工作,杜绝因查勘不到位、组织不严密、准备不充分等等影响设备停电、检修和送电时间的事件;通过绩效管理,充分调动生产员工的积极性,确保高效优质完成工作任务;通过抓标准化作业,认真落实设备的验收管理,确保设备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3提高输变电可靠性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体系。可靠性管理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管理工作量大,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管理网络。一般的供电局分为局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单位要有可靠性管理负责人,一般由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负责,设立生产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可靠性管理人员。车间级和班组级可设立人员兼任可靠性管理工作。选择人员应是责任心强、有专业技术素质、熟悉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可靠性管理人员应当能够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可靠性管理工作。
3.2完善可靠性目标责任管理。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可靠性管理目标,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需要制订科学、切实可行的可靠性管理目标,制订完善的可靠性管理办法。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值还应分解到各生产基层单位,落实可靠性管理责任到每个生产基层班组,并结合绩效手段,培养每个生产岗位员工的可靠性管理意识,促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养成每一次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可靠性指标。
3.3提高生产人员的可靠性管理知识。要抓好可靠性管理工作,对相关领导及生产人员普及可靠性管理知识很重要。可以通过授课,阐述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性和可靠性管理目的,传授可靠性管理的主要方法和相关知识等,来提高生产人员的可靠性管理意识和知识水平。如可靠性管理中主要考核的是设备检修时间,即工作票的开工和终结时间,那么适当的工作人员、紧凑地工作,尽量节约设备检修时间可以提高相应的可靠性指标。
3.4控制设备非计划停电事件。根据季节特点认真进行安全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消除设备运行中的隐患。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提高巡视标准,加强巡视管理,做到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隐患;通过精心维护设备,降低设备缺陷发生概率。对重载、满载设备应采取加强运行监测、调整运行方式,制定负荷转供方案,完善电网构架等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供电。
3.5加强设备检修计划管理。编制年度检修计划时,应根据可靠性管理目标和指标,对照状态检修评价结果和大修技改项目等,通过人员广泛参与,协调各种停电计划,来加强检修统筹管理,确保年度检修计划的科学。月度计划中,应通过认真编制和会审检修方案,加强对设备停电检修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预控。要严格执行先算后停,无计划不停,按月控制检修项目,确保计划的刚性执行。生产周例会中应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应充分考虑环境、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确保列入周计划的工作都能严格执行。周生产计划下达后,调度部门应主动给生产班组提供优质服务,紧盯计划的执行。基层单位、生产班组要严格执行调度下达的生产计划,确保按计划、按时间、按要求完成。
3.6规范设备的消缺流程。发现设备缺陷后,不能随意对设备缺陷定性,更不能随意停电消缺。设备缺陷定性宜由缺陷发现人汇报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设备缺陷定性,确保缺陷定性准确,并由技术人员将“危急”和“严重”或较大的缺陷及时报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评估设备缺陷对安全的影响后,根据情况协调和组织处理。这样做一是减少了临检发生次数,二是避免了运行、检修、调度三者之间的配合矛盾,三是能利用更多资源,更加精确地进行管控。对于设备存在的缺陷,应积极推行带电作业消缺,能采用带电作业消缺的尽量采取带电作业消缺的方法,避免影响可靠性指标。不能用带电作业消缺的,应根据设备的轻重缓急,在生产周例会上进行安排布置。
3.7充分认识事前组织的重要性。生产活动的事前组织、事前查勘、工作准备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可靠性管理事件进行分析,因为查勘没有到位,组织、准备工作不充分,未带齐所需的工器具或元器件,造成迟迟不能开工,或开工后临时去接,影响可靠性指标的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充分认识生产活动事前组织的重要性,通过抓设备查勘、生产活动前的组织、准备工作,规范生产活动组织的相关要求,确保不发生因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设备停电时间、检修时间和送电时间的事件。
3.8用绩效管理手段促进可靠性管理。绩效管理是促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手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要与绩效管理紧密联系。生产过程中,设备转入“检修状态”后要做到快速许可、快速开工,开工后就要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快速的完成。明确责任主体,用绩效管理体现多做事,多得分,少做事,少得分,做不好事,倒扣分的原则。
3.9确保修必修好。设备检修要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抓标准化作业,来提升员工技能素质,确保检修工作人员做到“修必修好”。运行人员应全过程参与监督,对照项目严格验收。确保检修后的设备合格,监督“修必修好”。对发生设备返修或消缺不彻底的情况,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考核修试质量、验收质量,确保设备不发生重复检修。
4结束语:
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与可靠性管理密不可分,可靠性指标是生产管理的重要指标,强化可靠性管理是规范生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也是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实际工作中,可靠性管理牵涉到运行与调度,运行与检修,一次与二次,二次与通讯及远动专业等各个方面。部门与部门、班组与班组配合的好坏都会影响到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管理的重点在于分析。通过深入地分析可靠性管理中的每一次事件,理顺各种协调配合关系,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降低成本费用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也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