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邦涂料历史悠久,为什么甘愿先在‘1+3’项目中做‘3’?”
“是‘1’还是‘3’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带动更多的‘1’和更多的‘3’。”
2011年2月21日,在上海召开的巴斯夫第二轮“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自我评估总结研讨会现场,立邦集团安全兼工程中心副总裁黄骏与主持人展开了这样一场对话。
与会上的其他项目合作伙伴一样,参与“1+3”项目让立邦这家百年企业获益良多。与会众人达成的共识是,“1+3”项目更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不仅能够让企业自身获得提升、并通过增强供应链的责任竞争力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更深、更长远的意义上,它对持续提升相关行业的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突破:从“3”到“1”的蜕变
据介绍,“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是巴斯夫于2006年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平台上率先倡导并发起的。其核心模式是巴斯夫作为“1”(一家企业),帮助带动其供应链中的“3”(如一家供应商、一家客户、一家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三家业务合作伙伴),构建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工艺安全、物流安全、社区意识和紧急响应、产品监管、污染防治在内的责任关怀体系,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持续壮大。在整个项目结束之后,各合作伙伴们继续以此模式在自己的供应链上向合作伙伴们传递企业社会责任最佳实践模式,从而产生“雪球”效应。
与2009年结束第一轮项目相比,第二轮的“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不仅将合作伙伴数量从6家增加到12家,更真正使项目的“雪球”滚动起来。
参与第一轮项目的众企业曾无奈地表示,人才、资金以及发展阶段的种种问题使我们暂时还做不了“1”(《WTO经济导刊》2009年9月期:《责任共成长》)。而这次第二轮项目总结会不仅将在产业供应链条中扮演“3”的角色的合作伙伴在职业健康与安全、运输分销安全等板块的社会责任实践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部分企业还探讨了作为“1”的角色的实践。
因积极构建完善的生产、员工管理的责任体系,并在2010年首次发布CSR报告,远东塑胶染料行有限公司被评估为本期最佳实践范例之一。对此,业务董事陈何佩贤表示,“1+3”项目带来的社会责任理念已让公司领先把握了很多市场机遇,虽然远东和巴斯夫的规模不同,但接下来,远东同样要以自身为起点,将“1+3”坚持做下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透露即将“联合合作伙伴东航,传播CSR、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营理念,发挥‘3+9’效应”的上海密尔克卫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海运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周莹,用企业自身的经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起初,公司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增加负担,深入参与‘1+3’项目后,我们发现CSR非但不是负担,还帮助企业提高了美誉度、实现从数量到品质的发展模式转型。对于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通过自身在行业内树立行业标杆的作用,影响其他物流企业,与整个行业携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
新观念:勇担社会责任让企业在挑战面前变得从容
在全球视野中,中国企业近三十年来的急速发展并没有为其带来快速提升的整体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综合竞争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都是掣肘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令人忧心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副秘书长翟齐在发言中表示,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布了越来越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实施却非常欠缺。
不过,他认为,“1+3”项目正是由跨国大公司发起、协助中小企业发掘并提升它们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有效路径,而这种通过供应链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当代企业CSR创新,能更为广泛、并有实效地推动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让它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责任带来的发展能量。
汇聚一堂来自不同的行业、发展历程长短不一的企业,在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时,都一致表示,无论目前遇到何种现实问题,要应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未来市场,企业在追求成本最低化的同时,也应该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增加企业经营中的附加值,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山东齐鲁华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明日信在参与“1+3”后坦称,中小企业在中国生存困难,但是“干事业不能浮躁,应扎扎实实把企业搞好”。
力求稳健、持续发展的广东嘉宝莉化工集团参与“1+3”项目时,将2009年、2010年分别设立为“隐患整改筹备年”、“隐患整改年”,并在2010年投入500多万元进行安全隐患整改。此举令其成为行业表率。身为技术总经理兼嘉宝莉广东公司常务副总的王代民在发言中表示,嘉宝莉的安全标准正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希望通过“1+3”项目实现从地方性企业到全国性企业的跨越。
在防水材料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则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自有一番感受,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方世毕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寿命仅有2.9岁,只因没有企业哲学、能力和道德,没有企业文化,没有凝聚力,没有企业战略,没有创新力而迷失了自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才是唯一的出路。
新未来:“1+3”的“雪球”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WTO经济导刊》杂志社副社长、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殷格非在会上申明了IS026000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1+3”项目的理念正是它的一种诠释。人们称“1+3”项目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赛场上,每个企业都是主角,“1+3”的雪球最后将席卷相关的行业,社会责任的接力棒也最终会变成规范其发展的准绳、锤炼其可持续竞争力的神鞭。
听完殷格非有关CSR报告以及ISO26000的演讲,陈何佩贤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个标准的出台,与“1+3”项目的推行相辅相成,迫切希望整个化工产业能够借“1+3”尽快步入全球首个社会责任标准IS026000的轨道,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并从容应对中国化工行业未来的挑战——国际化的挑战。
对镇江宝华物流有限公司而言,社会责任如“1+3”理念一样,是一种对行业、对产业负责任的态度。据公司董事长童财宝介绍,自2006年成立之初,它就致力于打造最安全的物流公司,以最高、最新的标准要求自身,参与“1+3”项目之后更以责任实践体系诠释与传达着该理念。目前,它不仅自身的安全标准达到了国际水平,也带动国内危险化学品物流运输的其他企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其实,“1+3”项目的初衷,也在于此。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向记者表示,希望在企业的主动、积极参与下,使“1+3”模式能够成为中国更多行业和领域里的商业模式,构建成一个社会责任实践的网络,实现更大范围的辐射效应,并不断扩散。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像巴斯夫一样的负责任蜜蜂型企业,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将花粉播种到更广阔的环境,推动中国各行业、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是‘1’还是‘3’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带动更多的‘1’和更多的‘3’。”
2011年2月21日,在上海召开的巴斯夫第二轮“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自我评估总结研讨会现场,立邦集团安全兼工程中心副总裁黄骏与主持人展开了这样一场对话。
与会上的其他项目合作伙伴一样,参与“1+3”项目让立邦这家百年企业获益良多。与会众人达成的共识是,“1+3”项目更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不仅能够让企业自身获得提升、并通过增强供应链的责任竞争力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更深、更长远的意义上,它对持续提升相关行业的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突破:从“3”到“1”的蜕变
据介绍,“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是巴斯夫于2006年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平台上率先倡导并发起的。其核心模式是巴斯夫作为“1”(一家企业),帮助带动其供应链中的“3”(如一家供应商、一家客户、一家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三家业务合作伙伴),构建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工艺安全、物流安全、社区意识和紧急响应、产品监管、污染防治在内的责任关怀体系,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持续壮大。在整个项目结束之后,各合作伙伴们继续以此模式在自己的供应链上向合作伙伴们传递企业社会责任最佳实践模式,从而产生“雪球”效应。
与2009年结束第一轮项目相比,第二轮的“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不仅将合作伙伴数量从6家增加到12家,更真正使项目的“雪球”滚动起来。
参与第一轮项目的众企业曾无奈地表示,人才、资金以及发展阶段的种种问题使我们暂时还做不了“1”(《WTO经济导刊》2009年9月期:《责任共成长》)。而这次第二轮项目总结会不仅将在产业供应链条中扮演“3”的角色的合作伙伴在职业健康与安全、运输分销安全等板块的社会责任实践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部分企业还探讨了作为“1”的角色的实践。
因积极构建完善的生产、员工管理的责任体系,并在2010年首次发布CSR报告,远东塑胶染料行有限公司被评估为本期最佳实践范例之一。对此,业务董事陈何佩贤表示,“1+3”项目带来的社会责任理念已让公司领先把握了很多市场机遇,虽然远东和巴斯夫的规模不同,但接下来,远东同样要以自身为起点,将“1+3”坚持做下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透露即将“联合合作伙伴东航,传播CSR、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营理念,发挥‘3+9’效应”的上海密尔克卫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海运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周莹,用企业自身的经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起初,公司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增加负担,深入参与‘1+3’项目后,我们发现CSR非但不是负担,还帮助企业提高了美誉度、实现从数量到品质的发展模式转型。对于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通过自身在行业内树立行业标杆的作用,影响其他物流企业,与整个行业携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
新观念:勇担社会责任让企业在挑战面前变得从容
在全球视野中,中国企业近三十年来的急速发展并没有为其带来快速提升的整体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综合竞争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都是掣肘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令人忧心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副秘书长翟齐在发言中表示,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布了越来越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实施却非常欠缺。
不过,他认为,“1+3”项目正是由跨国大公司发起、协助中小企业发掘并提升它们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有效路径,而这种通过供应链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当代企业CSR创新,能更为广泛、并有实效地推动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让它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责任带来的发展能量。
汇聚一堂来自不同的行业、发展历程长短不一的企业,在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时,都一致表示,无论目前遇到何种现实问题,要应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未来市场,企业在追求成本最低化的同时,也应该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增加企业经营中的附加值,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山东齐鲁华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明日信在参与“1+3”后坦称,中小企业在中国生存困难,但是“干事业不能浮躁,应扎扎实实把企业搞好”。
力求稳健、持续发展的广东嘉宝莉化工集团参与“1+3”项目时,将2009年、2010年分别设立为“隐患整改筹备年”、“隐患整改年”,并在2010年投入500多万元进行安全隐患整改。此举令其成为行业表率。身为技术总经理兼嘉宝莉广东公司常务副总的王代民在发言中表示,嘉宝莉的安全标准正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希望通过“1+3”项目实现从地方性企业到全国性企业的跨越。
在防水材料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则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自有一番感受,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方世毕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寿命仅有2.9岁,只因没有企业哲学、能力和道德,没有企业文化,没有凝聚力,没有企业战略,没有创新力而迷失了自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才是唯一的出路。
新未来:“1+3”的“雪球”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WTO经济导刊》杂志社副社长、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殷格非在会上申明了IS026000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1+3”项目的理念正是它的一种诠释。人们称“1+3”项目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赛场上,每个企业都是主角,“1+3”的雪球最后将席卷相关的行业,社会责任的接力棒也最终会变成规范其发展的准绳、锤炼其可持续竞争力的神鞭。
听完殷格非有关CSR报告以及ISO26000的演讲,陈何佩贤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个标准的出台,与“1+3”项目的推行相辅相成,迫切希望整个化工产业能够借“1+3”尽快步入全球首个社会责任标准IS026000的轨道,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并从容应对中国化工行业未来的挑战——国际化的挑战。
对镇江宝华物流有限公司而言,社会责任如“1+3”理念一样,是一种对行业、对产业负责任的态度。据公司董事长童财宝介绍,自2006年成立之初,它就致力于打造最安全的物流公司,以最高、最新的标准要求自身,参与“1+3”项目之后更以责任实践体系诠释与传达着该理念。目前,它不仅自身的安全标准达到了国际水平,也带动国内危险化学品物流运输的其他企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其实,“1+3”项目的初衷,也在于此。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向记者表示,希望在企业的主动、积极参与下,使“1+3”模式能够成为中国更多行业和领域里的商业模式,构建成一个社会责任实践的网络,实现更大范围的辐射效应,并不断扩散。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像巴斯夫一样的负责任蜜蜂型企业,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将花粉播种到更广阔的环境,推动中国各行业、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