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绘本故事
《THE DOT》翻译为中文就是《点》。看着是极其朴实的字眼,但是走进这个绘本故事,会发现《点》是一语双关。它告诉老师和家长们,只要给孩子一“点”鼓励,就能激发孩子无限的可能,开启孩子无限未来。同时也传递给孩子们自信,让孩子们感受到,人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喜欢的自己。
作者彼得·雷诺兹(Peter H.Reynolds)1961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艺术院。他是《纽约时报》畅销童书作家、插画家、艺术家,著有多部获奖和畅销作品。他的童书素以传递“真正的学习、创造和自我表达”而著名。“我希望,我的书能够激励你找出属于你自己的独特之处,然后看它领你走向何处。”这是雷诺兹的创作格言。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强调“个性、自由与梦想”的美式教育精神,如《有一天》《味儿》《北极星》《我的大大的小世界》等。其中作品绘本《点》就是其经典代表作之一,曾荣获克里斯托弗大奖。
绘本《点》讲述了瓦斯蒂在美术课上没有画出画来,老师鼓励她让她画点什么。在老师用幽默方式的尊重和鼓励下,她用笔使劲在画纸上面戳了一个点。老师说:请签名!这个《点》作品被老师镶了金黄色画框装饰起来,挂在了美术室里。这深深地刺激和激发了小女孩的自信,“我还能画出更好看的点。”于是她创作出了各种样子各种颜色的由“点”构成的作品,并开设了个人画展,获得了成功。最后,在画展现场,瓦斯蒂面对一个曾经与她一样的孩子的时候,美好的事情发生了。她情不自禁地和老师说出了同样的话,做出了同样的举动:递了一张白纸给小男孩:“你画给我看好吗?”“请在这里签名!”
一“点”鼓励,就开启了孩子们新的认知,新的人生。这本书虽说的是绘画,却并不围绕作品转,更像是在讲述美育的初衷,甚至是教育的初衷——激发儿童无限可能。同时,绘本《点》也唤醒了我们内心人人都有的却被尘封已久的梦想,启迪大家要有勇气表达自己,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可以爆发出自己的宇宙。只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并努力去实现它,哪怕只是一个“点”!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二、图画语言
1. 文中语言:瓦斯蒂的老师俯身去看那张白纸,惊讶道:“啊!一场雪暴中的北极熊。”“真滑稽!”瓦斯蒂说,“我压根就没画!”她的老师笑了。
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他与一个人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有着直接的关联。在绘本《点》中的老师,面对不会画画的瓦斯蒂不是置之不理或者冷嘲热讽,更不是严厉训斥,而是用充满想象力的幽默语言解读了孩子的白纸。在化解尴尬、消除儿童戒备心理的同时,又激发了儿童的表达兴趣,这是何等的教育机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孩子都有个性差异,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儿童创造性地表达。”每个儿童的艺术表现以及创作感受都是千姿百态的,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有同理心,感知他们的情绪情感需求,接纳他们的表现方式,肯定他们的审美感受,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自信心。
2.“我可以画得比这个更好。 ”瓦斯蒂学习的自信终于被激发了。教师的肯定赋予了她力量,让她更加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从而树立起了自信心。瓦斯蒂因为一个“点”被重视,引来了她对无数“点 ”的努力与创作,从开始的要她学到现在的她要学,“画了又画,画了又画”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她从画单色的点到画混合色的点,胆子越来越大;从画小“点”到画大大的“点”释放自我,直至营造出一个“点”的艺术世界,从中真正实现艺术的创造与想象,突破了自我。这么多奇妙的变化,就在短短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瓦斯蒂身上蕴藏的潜力被释放了出来,她自信主动地去学习,在前行的路上不断与更好的自己相遇,这就是教学艺术的神奇魅力 。
3. 在美术展览会上,瓦斯蒂发现一个小男孩仰望着她说:“你真是一个艺术家,我好希望我也能画得这么好。”“我打赌你肯定没问题。”“我?不,我不行的。没有尺子我不可能画这么直的线条。”瓦斯蒂笑了,她递给小男孩一张纸:“画给我看看。”故事的结局令人意犹未尽,当她发现小男孩依然没有信心时,她“笑了”,她的老师曾经就这么笑过。这种“笑”很温暖 ,会一直暖到人的心底,暖起人的自信心和勇气。她直接“递给小男孩一张纸 ”,“画给我看看”的行为表示对小男孩画画能力的无比信任与无限的鼓励。这行为本身就是一份传承,优质教育手段的传承,友善公德的传承,这是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力量。
这个“点 ”很平凡,放大后却一点不平凡,还能量满满;这个“点 ”是起点,意味着开始,它给我们呈现了美好的延续;再多些这样的 “点 ”,就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改变。当我们将孩子的锐与圆、收与放、得与失能了然于心时,我们的教学将不再急躁。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不再是怒目圆睁的“金刚”,而是慈眉善目的“菩萨”,教学智慧就会油然而生。我们跟孩子之间会由点连成一条爱之线,一头是老师,一头是孩子。
三、创美活动
1. 我的点涂鸦
故事中瓦斯蒂一开始不愿动笔画的行为就像刚刚入园的幼儿一样,因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胆小害怕,不愿动手下笔去尝试。面对这样的现象,老师要学习瓦斯蒂的老师,以鼓励为主,给幼儿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来表现自己的创作。
材料准备:水彩颜料画,在美术区准备好画笔、印章、画纸等材料。
推荐年龄:小班。
指导:鼓励幼儿大胆随意选择毛笔、印章等工具蘸颜料后,在白纸上随意点画,自由涂鸦,自主创作。
2. 我是点点小宝贝
材料准备:美术区里准备好画笔、颜料、画纸等材料。
推荐年龄:小中班。
指导:鼓励幼儿想象“我是可爱的点点小宝贝”,先用画笔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大的点点,再在点点里面进行自画创作,添画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情景。
3. 我的手指点点点
材料准备:卡纸、水粉、调色盘等材料。
推荐年龄:小中班。
指导:鼓励幼儿用手指蘸颜料后在画纸上自由点画,再想象自己点画的像什么。通过添画或者粘贴等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完成自己的想象画。
4. 我的自主“点”创意
材料准备:美术区域中准备相关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准备幼儿创作需要的毛笔、墨汁、宣纸、水粉以及各种开放性的材料。
推荐年龄:中大班。
指导:给予幼儿相关作品的欣赏,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作品,找一找作品中的“点”创意分别表现了什么,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鼓励幼儿根据“点”这个主题,思考自己想要进行怎样的作品创作,接着在美术区域开放性地选择材料,进行粘贴、拓印、组合等多样化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自己创设的主题,进行添画、装饰,丰富自己的画面,完成自己的“点”主题创意作品。
《THE DOT》翻译为中文就是《点》。看着是极其朴实的字眼,但是走进这个绘本故事,会发现《点》是一语双关。它告诉老师和家长们,只要给孩子一“点”鼓励,就能激发孩子无限的可能,开启孩子无限未来。同时也传递给孩子们自信,让孩子们感受到,人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喜欢的自己。
作者彼得·雷诺兹(Peter H.Reynolds)1961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艺术院。他是《纽约时报》畅销童书作家、插画家、艺术家,著有多部获奖和畅销作品。他的童书素以传递“真正的学习、创造和自我表达”而著名。“我希望,我的书能够激励你找出属于你自己的独特之处,然后看它领你走向何处。”这是雷诺兹的创作格言。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强调“个性、自由与梦想”的美式教育精神,如《有一天》《味儿》《北极星》《我的大大的小世界》等。其中作品绘本《点》就是其经典代表作之一,曾荣获克里斯托弗大奖。
绘本《点》讲述了瓦斯蒂在美术课上没有画出画来,老师鼓励她让她画点什么。在老师用幽默方式的尊重和鼓励下,她用笔使劲在画纸上面戳了一个点。老师说:请签名!这个《点》作品被老师镶了金黄色画框装饰起来,挂在了美术室里。这深深地刺激和激发了小女孩的自信,“我还能画出更好看的点。”于是她创作出了各种样子各种颜色的由“点”构成的作品,并开设了个人画展,获得了成功。最后,在画展现场,瓦斯蒂面对一个曾经与她一样的孩子的时候,美好的事情发生了。她情不自禁地和老师说出了同样的话,做出了同样的举动:递了一张白纸给小男孩:“你画给我看好吗?”“请在这里签名!”
一“点”鼓励,就开启了孩子们新的认知,新的人生。这本书虽说的是绘画,却并不围绕作品转,更像是在讲述美育的初衷,甚至是教育的初衷——激发儿童无限可能。同时,绘本《点》也唤醒了我们内心人人都有的却被尘封已久的梦想,启迪大家要有勇气表达自己,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可以爆发出自己的宇宙。只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并努力去实现它,哪怕只是一个“点”!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二、图画语言
1. 文中语言:瓦斯蒂的老师俯身去看那张白纸,惊讶道:“啊!一场雪暴中的北极熊。”“真滑稽!”瓦斯蒂说,“我压根就没画!”她的老师笑了。
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他与一个人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有着直接的关联。在绘本《点》中的老师,面对不会画画的瓦斯蒂不是置之不理或者冷嘲热讽,更不是严厉训斥,而是用充满想象力的幽默语言解读了孩子的白纸。在化解尴尬、消除儿童戒备心理的同时,又激发了儿童的表达兴趣,这是何等的教育机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孩子都有个性差异,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儿童创造性地表达。”每个儿童的艺术表现以及创作感受都是千姿百态的,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有同理心,感知他们的情绪情感需求,接纳他们的表现方式,肯定他们的审美感受,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自信心。
2.“我可以画得比这个更好。 ”瓦斯蒂学习的自信终于被激发了。教师的肯定赋予了她力量,让她更加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从而树立起了自信心。瓦斯蒂因为一个“点”被重视,引来了她对无数“点 ”的努力与创作,从开始的要她学到现在的她要学,“画了又画,画了又画”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她从画单色的点到画混合色的点,胆子越来越大;从画小“点”到画大大的“点”释放自我,直至营造出一个“点”的艺术世界,从中真正实现艺术的创造与想象,突破了自我。这么多奇妙的变化,就在短短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瓦斯蒂身上蕴藏的潜力被释放了出来,她自信主动地去学习,在前行的路上不断与更好的自己相遇,这就是教学艺术的神奇魅力 。
3. 在美术展览会上,瓦斯蒂发现一个小男孩仰望着她说:“你真是一个艺术家,我好希望我也能画得这么好。”“我打赌你肯定没问题。”“我?不,我不行的。没有尺子我不可能画这么直的线条。”瓦斯蒂笑了,她递给小男孩一张纸:“画给我看看。”故事的结局令人意犹未尽,当她发现小男孩依然没有信心时,她“笑了”,她的老师曾经就这么笑过。这种“笑”很温暖 ,会一直暖到人的心底,暖起人的自信心和勇气。她直接“递给小男孩一张纸 ”,“画给我看看”的行为表示对小男孩画画能力的无比信任与无限的鼓励。这行为本身就是一份传承,优质教育手段的传承,友善公德的传承,这是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力量。
这个“点 ”很平凡,放大后却一点不平凡,还能量满满;这个“点 ”是起点,意味着开始,它给我们呈现了美好的延续;再多些这样的 “点 ”,就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改变。当我们将孩子的锐与圆、收与放、得与失能了然于心时,我们的教学将不再急躁。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不再是怒目圆睁的“金刚”,而是慈眉善目的“菩萨”,教学智慧就会油然而生。我们跟孩子之间会由点连成一条爱之线,一头是老师,一头是孩子。
三、创美活动
1. 我的点涂鸦
故事中瓦斯蒂一开始不愿动笔画的行为就像刚刚入园的幼儿一样,因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胆小害怕,不愿动手下笔去尝试。面对这样的现象,老师要学习瓦斯蒂的老师,以鼓励为主,给幼儿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来表现自己的创作。
材料准备:水彩颜料画,在美术区准备好画笔、印章、画纸等材料。
推荐年龄:小班。
指导:鼓励幼儿大胆随意选择毛笔、印章等工具蘸颜料后,在白纸上随意点画,自由涂鸦,自主创作。
2. 我是点点小宝贝
材料准备:美术区里准备好画笔、颜料、画纸等材料。
推荐年龄:小中班。
指导:鼓励幼儿想象“我是可爱的点点小宝贝”,先用画笔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大的点点,再在点点里面进行自画创作,添画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情景。
3. 我的手指点点点
材料准备:卡纸、水粉、调色盘等材料。
推荐年龄:小中班。
指导:鼓励幼儿用手指蘸颜料后在画纸上自由点画,再想象自己点画的像什么。通过添画或者粘贴等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完成自己的想象画。
4. 我的自主“点”创意
材料准备:美术区域中准备相关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准备幼儿创作需要的毛笔、墨汁、宣纸、水粉以及各种开放性的材料。
推荐年龄:中大班。
指导:给予幼儿相关作品的欣赏,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作品,找一找作品中的“点”创意分别表现了什么,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鼓励幼儿根据“点”这个主题,思考自己想要进行怎样的作品创作,接着在美术区域开放性地选择材料,进行粘贴、拓印、组合等多样化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自己创设的主题,进行添画、装饰,丰富自己的画面,完成自己的“点”主题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