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有信息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真实的语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方面阐述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学习动机;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笔者结合平时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的一些做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接受教学信息,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具有集成声音、文字、图画、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将静止的图片和抽象、枯燥乏味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教授《新标准英语》(一起)五年级下册“Write your message.”一课时,在热身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chant, 把学生以前学过的词语和下面教学环节要用到的词组stand up、sit down、hands up、hands down、open books、read books、write letters和send letters等,编成一个chant,加上曲调欢快、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跟着音乐节拍边说唱,边做动作,他们的眼、口、耳、手都动起来了,学习热情也很快被调动起来,同时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巧用信息技术设计有信息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不应只是关注学生行为的参与,还应包括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课堂活动,如设计有信息差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例如,教授《新标准英语》(三起)三年级上册“Whats this?”时,在操练巩固环节,教师经常会拿着动物的图片提问学生:“Whats this?”,让学生用“Its a/an...”回答,这属于明知故问式的提问,属于非真实交际的机械操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有的教师就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发出的声音或呈现动物的轮廓,然后用“Whats this?”提问,让学生用句型“Its a/an...”进行猜测。这种有信息差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猜测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善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语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由于课堂上现有的教学资源有限,利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境。而信息技术可以摆脱课堂教学时空的束缚,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以及动画和视频等,将真实的生活情景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融于情境之中,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思维。同时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授“Are you feeling bored?”一课时,在拓展运用环节,教师利用网络上搜索到的图片加上文字说明,创设了“独生子女没玩伴经常会感到孤独、无聊;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伤心、沮丧;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容易生气”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交际,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了语言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莺.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学习动机;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笔者结合平时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的一些做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接受教学信息,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具有集成声音、文字、图画、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将静止的图片和抽象、枯燥乏味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教授《新标准英语》(一起)五年级下册“Write your message.”一课时,在热身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chant, 把学生以前学过的词语和下面教学环节要用到的词组stand up、sit down、hands up、hands down、open books、read books、write letters和send letters等,编成一个chant,加上曲调欢快、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跟着音乐节拍边说唱,边做动作,他们的眼、口、耳、手都动起来了,学习热情也很快被调动起来,同时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巧用信息技术设计有信息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不应只是关注学生行为的参与,还应包括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课堂活动,如设计有信息差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例如,教授《新标准英语》(三起)三年级上册“Whats this?”时,在操练巩固环节,教师经常会拿着动物的图片提问学生:“Whats this?”,让学生用“Its a/an...”回答,这属于明知故问式的提问,属于非真实交际的机械操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有的教师就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发出的声音或呈现动物的轮廓,然后用“Whats this?”提问,让学生用句型“Its a/an...”进行猜测。这种有信息差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猜测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善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语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由于课堂上现有的教学资源有限,利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境。而信息技术可以摆脱课堂教学时空的束缚,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以及动画和视频等,将真实的生活情景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融于情境之中,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思维。同时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授“Are you feeling bored?”一课时,在拓展运用环节,教师利用网络上搜索到的图片加上文字说明,创设了“独生子女没玩伴经常会感到孤独、无聊;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伤心、沮丧;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容易生气”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交际,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了语言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莺.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