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體质量。作为建筑给排水工程工作人员,要时刻以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手段,保证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质量。文章探讨了建筑给水排水现场施工的过程和相关技术,并总结了建筑给排水施工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做好技术应用和管理展开研究。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4-0118-01
1 引言
给水排水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很多技术优秀、专业性强的工程施工队伍为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的行业发展,地方政府及建筑管理部门也加大给排水施工技术推广力度,但由于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起步较晚,在施工现场给水排水施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给水排水技术的应用,并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施工现场给排水工程施工队伍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2.1 安装给水管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给水管道安装相比于设备安装稍微简单一些,但给水管道作为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要保证其安装质量。给水管道的安装工序包括预制加工、管线安装和管线洗刷等。在预制加工中,要以建筑工程的供水需求为目标进行设备预制,并保证管道预制的质量。在管道安装前,要做好管线设计,尽量避开堆场、道路和有施工项目的地点,在安装时要确保管道连接质量,并做好位置测量工作,加大支架牢固检查力度,按照管道安装的高度、坡度标准和要求严格施工。管道安装完成后,要对管道表面进行洗刷,在洗刷操作中要注意检查管道的密闭性,如果出现漏水及时修补。
2.2 排水管道安装
施工现场排水管道的安装步骤与供水管道安装步骤类似,但由于排水管道与供水管道功能的区别,其在安装中也存在着一些区别。首先,排水管道对管道质量要求较高,并需要设计伸缩节,以满足排水管道应对热胀冷缩时的长度变化,提高管道使用寿命。其次,要注意安装完毕的排水管道不能作为支撑使用,以避免管道被压变形破裂,导致管道漏水,给施工和生活环境、安全带来影响。
3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来讲,要求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在高层、超高层建筑项目中。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来讲,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的质量,因此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具备综合素质,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够符合具体的施工规范。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当前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无法按照施工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工作。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所以作为管理人员要特别重视这一部分的工作,避免给排水施工工作无法顺利完成。
3.2 供水量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给排水施工过程中,供水量不足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主要是排水管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压不足的问题。首先,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给排水施工设计时,往往会忽视水力损失和实际用水量。其次,由于人员的素质问题,会出现计算失误的现象,因此,在选择水泵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水泵大小与水管的大小不匹配,最后对排水管的水量和水压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市政管网对于用水高峰期的估计也经常会出现估计不足的问题,在计算供水压力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错误,最终导致了水压不足,从而引发供水量不足的问题。
3.3 给水系统压力问题
给水系统是为工程建设提供水资源的关键系统,对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来说,高区一般采用二次加压设备供水,低区则直接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在实际施工中,由于高层建筑层高较大,其供水压力控制在技术上难度较大。如果按照高区供水设计,则低层供水面临着压力过大,存在管线爆裂的风险。如果按照低层要求供水,则高楼层由于水压不足供水会出现困难。为了保证整栋楼供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给水系统建设一般都根据建筑结构来设置二次供水水箱位置,使低层供水采用市区直供,而高层则通过水箱加压供水。但在水压控制上,由于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 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筑给排水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施工人员的努力。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强化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定期的开展技术知识培训,将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施工人员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给排水工作。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来讲,应该让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各个管道的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掌握,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开展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各项工序之前,要做好相关的技术交底工作,对质量通病有所认识,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
4.2 用水设备的合理选择,避免二次污染
针对于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首先,需要保证二次供水箱以及供水池的质量,可以选用一些容量较大的不锈钢材质的水箱,采用双路供水的方式进行供水,通过恒压变频供水设备的有效应用,来开展分区减压工作,从而保证水压的稳定性; 还可以运用市政管网中原有的自来水压力,借助无负压供水技术,对自来水管网进行直接链接; 结合实际情况,去除二次供水这一环节,避免出现二次污染。供水设备的选择工作也十分关键,在实际选择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选择一些净化、消毒的设备类型,这样的供水管道能够有效保证供水的质量。
4.3 制定严格的试压计划并予以落实
建筑给排水施工完成后,必须做好试压计划,并严格落实。给水系统的试压,是保证管线在一定压强下正常工作的基础,也是在后期供水水压调节和控制时主要的资料参考。为了保证试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试压工作中,首先要对管线进行全面的外观检查,如果发现管线外观磨损、破裂现象,及时处理和修补。在试压实验中,水平管和立管应该分别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水平管可以选择灌水实验,立管则能够选择通水实验来试压。高质量的试压检测,是保证给排水管道和工作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当试压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和排除,保证给排水系统的工作质量。
4.4 完善雨水系统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外界的很多因素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排水问题。例如,在暴风雨来临时,一方面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室外的给排水工作,溢流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目前的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施工时为了节约建筑成本,经常利用地漏来取代雨水口,导致了垃圾堵塞排水口的问题。因此,在雨水系统中,需要对溢流井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不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还可以通过雨水斗进行雨水引流,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生活垃圾堵塞住排水孔。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给排水是重要的内容,是建筑工程的血脉。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然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就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使得给排水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良.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J]. 企业技术开发,2013,32(02):150-151.
[2] 郑庆业.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探索[J]. 四川水泥,2014(09):155.
[3] 孙适.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84.
[4] 华莉芳.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J]. 江西建材,2016(22):88.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4-0118-01
1 引言
给水排水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很多技术优秀、专业性强的工程施工队伍为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的行业发展,地方政府及建筑管理部门也加大给排水施工技术推广力度,但由于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起步较晚,在施工现场给水排水施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给水排水技术的应用,并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施工现场给排水工程施工队伍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2.1 安装给水管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给水管道安装相比于设备安装稍微简单一些,但给水管道作为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要保证其安装质量。给水管道的安装工序包括预制加工、管线安装和管线洗刷等。在预制加工中,要以建筑工程的供水需求为目标进行设备预制,并保证管道预制的质量。在管道安装前,要做好管线设计,尽量避开堆场、道路和有施工项目的地点,在安装时要确保管道连接质量,并做好位置测量工作,加大支架牢固检查力度,按照管道安装的高度、坡度标准和要求严格施工。管道安装完成后,要对管道表面进行洗刷,在洗刷操作中要注意检查管道的密闭性,如果出现漏水及时修补。
2.2 排水管道安装
施工现场排水管道的安装步骤与供水管道安装步骤类似,但由于排水管道与供水管道功能的区别,其在安装中也存在着一些区别。首先,排水管道对管道质量要求较高,并需要设计伸缩节,以满足排水管道应对热胀冷缩时的长度变化,提高管道使用寿命。其次,要注意安装完毕的排水管道不能作为支撑使用,以避免管道被压变形破裂,导致管道漏水,给施工和生活环境、安全带来影响。
3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来讲,要求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在高层、超高层建筑项目中。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来讲,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的质量,因此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具备综合素质,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够符合具体的施工规范。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当前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无法按照施工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工作。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所以作为管理人员要特别重视这一部分的工作,避免给排水施工工作无法顺利完成。
3.2 供水量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给排水施工过程中,供水量不足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主要是排水管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压不足的问题。首先,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给排水施工设计时,往往会忽视水力损失和实际用水量。其次,由于人员的素质问题,会出现计算失误的现象,因此,在选择水泵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水泵大小与水管的大小不匹配,最后对排水管的水量和水压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市政管网对于用水高峰期的估计也经常会出现估计不足的问题,在计算供水压力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错误,最终导致了水压不足,从而引发供水量不足的问题。
3.3 给水系统压力问题
给水系统是为工程建设提供水资源的关键系统,对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来说,高区一般采用二次加压设备供水,低区则直接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在实际施工中,由于高层建筑层高较大,其供水压力控制在技术上难度较大。如果按照高区供水设计,则低层供水面临着压力过大,存在管线爆裂的风险。如果按照低层要求供水,则高楼层由于水压不足供水会出现困难。为了保证整栋楼供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给水系统建设一般都根据建筑结构来设置二次供水水箱位置,使低层供水采用市区直供,而高层则通过水箱加压供水。但在水压控制上,由于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 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筑给排水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施工人员的努力。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强化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定期的开展技术知识培训,将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施工人员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给排水工作。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来讲,应该让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各个管道的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掌握,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开展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各项工序之前,要做好相关的技术交底工作,对质量通病有所认识,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
4.2 用水设备的合理选择,避免二次污染
针对于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首先,需要保证二次供水箱以及供水池的质量,可以选用一些容量较大的不锈钢材质的水箱,采用双路供水的方式进行供水,通过恒压变频供水设备的有效应用,来开展分区减压工作,从而保证水压的稳定性; 还可以运用市政管网中原有的自来水压力,借助无负压供水技术,对自来水管网进行直接链接; 结合实际情况,去除二次供水这一环节,避免出现二次污染。供水设备的选择工作也十分关键,在实际选择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选择一些净化、消毒的设备类型,这样的供水管道能够有效保证供水的质量。
4.3 制定严格的试压计划并予以落实
建筑给排水施工完成后,必须做好试压计划,并严格落实。给水系统的试压,是保证管线在一定压强下正常工作的基础,也是在后期供水水压调节和控制时主要的资料参考。为了保证试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试压工作中,首先要对管线进行全面的外观检查,如果发现管线外观磨损、破裂现象,及时处理和修补。在试压实验中,水平管和立管应该分别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水平管可以选择灌水实验,立管则能够选择通水实验来试压。高质量的试压检测,是保证给排水管道和工作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当试压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和排除,保证给排水系统的工作质量。
4.4 完善雨水系统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外界的很多因素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排水问题。例如,在暴风雨来临时,一方面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室外的给排水工作,溢流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目前的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施工时为了节约建筑成本,经常利用地漏来取代雨水口,导致了垃圾堵塞排水口的问题。因此,在雨水系统中,需要对溢流井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不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还可以通过雨水斗进行雨水引流,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生活垃圾堵塞住排水孔。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给排水是重要的内容,是建筑工程的血脉。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依然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就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使得给排水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良.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J]. 企业技术开发,2013,32(02):150-151.
[2] 郑庆业.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探索[J]. 四川水泥,2014(09):155.
[3] 孙适.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84.
[4] 华莉芳.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J]. 江西建材,2016(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