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美的制冷将空调、冰箱、洗衣机的营销业务整合在一起,取得了规模的迅速扩张,当年美的集团的销售收入突破千亿。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家电市场进入寒冬,美的业绩也受到巨大冲击。今年一季度,美的电器实现营收177亿,同比去年减少超过41%,经营状况已经不容乐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的启动了整合之后的拆分,空、冰、洗再次“分灶吃饭”。作为一家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仁达方略有幸得到美的集团的亲睐,亲自参与操刀了美的集团的战略转型与升级过程,感受颇深。
无论是什么寒流导致的战略转型,都意味着业务要在新的战略导向下进行系统的调整和整合,即围绕新的战略目标实现,将新战略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并保持高效运转,这就意味着几乎要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重新洗牌。这其中导致的业务整合问题表现各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适配性问题。
业务与组织的适配
仁达方略认为,战略上的问题不能用组织的调整来实现,组织的问题也不能用战略来解决。很多企业在转型中组织常犯以下问题:
一种表现是战略变了组织没变。有些集团企业不能围绕新战略的业务需求来系统改造组织架构,或延续传统的格局,或只是应对上级来设置组织结构,上面怎么设置部门下面就怎么设置部门;还有的图“省心”——别人怎么设置部门我就怎么设置,没有自己的特色。这不仅为业务整合造成了阻力,影响战略落地,往往伴随着部门设置分散,职能交叉,组织运行效率低。
究竟是根据组织去制定业务还是按照业务去搭建组织管理构架,必须根据新的战略需求去设计,这是转型期业务整合过程中组织调整面临的一个路线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实施的关键,就是必须由最高决策层明确并统一意见后从上到下的大力灌输,保证从各级管理层到基层都不得有任何违背。美的的转型就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另一种表现是组织变了人没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各级管理者及员工受原有组织思维影响太深,难以摆脱固有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组织部分功能出现僵化。
美的项目前期,在集团层:权利放下去了,集团客观上仍在发挥组织与个人影响力,有时干预二级集团权力发挥;集团权利责任下放,但未建立相应的对二级集团履行权利与责任的过程监控,如重大投资决策、产业准入、组织变革。在二级集团层:因未能充分理解集团对二级的责任权利要求,定位不清,未履行好责任;组织和个人能力不能胜任,不能行使权利;权利都在向事业部下放,职能体系、管理体系、专业体系未形成统一标准。在事业部层:事业部权利过大,缺乏约束,导致投资效率下降,产品结构不合理;在规模考核导向下,产品创新和制造效率低下,产品品质下降;盈利水平下降,风险增加。
这一系列的问题造成的结果表现为:组织与战略朝令夕改,比国企还国企,一言堂;层层分权,缺乏监控,导致部分管理失控;粗放式管理,风险管理严重不足;天塌下来有集团顶着,地陷下去有事业部垫着;事业部不知道到底听谁的,感觉二级集团没什么用……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责权体系。它涉及到集团企业各单元之间的权力划分,只有双方的权限明确了,才便于集团企业各级管理层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做到各司其职。而责权体系的设计需围绕新的业务模式而展开,并与新战略中最关键的业务流程相匹配,所以说责权体系的成功与否能够决定业务整合的成败。
业务与企业文化的适配
小企业靠人管人,大企业靠制度管人,大集团靠文化管人。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企业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人思考和行为方式。业务与企业文化之间的适配性影响的是人变了观念没变的情况。
战略转型中的业务整合在通过组织的调整之后,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组织或作业单元,不同类型的人员在内部进行着重新分配和组合。此时,一方面要坚守公司固有的价值观和文化主张,另一方面因为环境的变化,也要根据转型情况配合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调整情况,就理念层文化、行为层文化、视觉层文化和制度层文化等进行相应调整和贯彻。比如,寒流之前的战略处于发展阶段,注重效率;而寒流后转为竞争阶段,则可能更注重质量和品牌。发展思维下的文化和竞争思维下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文化转型不能跟上就会影响业务的调整和整合效果。
现实中,很多企业在转型期业务整合中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调整,因而造成企业内部不协调、不必要的核心人员流失等不和谐因素和不必要的损失。美的项目中就特别关注了文化整合因素,对内通过会议、培训等有效手段进行沟通,对外通过新闻人及发布会等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了较为及时的沟通,整个转型基本没有形成特别大的冲击,基本达成了稳定转型、务实调整的预定目标。
行业遇冷,企业战略如何调整?
笔者研究发现,行业遇冷通常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对应各自的战略调整方式:
第一种是行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收益对资本市场吸引力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很多小企业淘汰出局。这时候广告战、价格战频发,市场竞争由传统的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品牌、文化、管理等软实力竞争阶段。企业战略思考方向从发展思维转向竞争思维,大体遵循低成本、差异化和目标集中等三种战略模式。
第二种是行业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主要表现为行业投资收益率开始低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资本开始大幅撤离,行业整体亏损与整个产业的更新换代开始。这时候,行业发展大势由“争”到“转”,广告竞争逐步淡出,小企业整体退出,价格战成为最后的竞争手段。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有两种战略路径:一种是基于市场营销理论的创新战略,另一种是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
第三种是外力导致的短期寒冷,比如国家政策、法律、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和技术创新等外部因素,冲击整个行业形成冷流,因为行业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偏离,因此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短时间剧烈波动。这时候更多是考验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当前战略根基与该“制冷”因素的依赖度,企业战略以此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无论是什么寒流导致的战略转型,都意味着业务要在新的战略导向下进行系统的调整和整合,即围绕新的战略目标实现,将新战略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并保持高效运转,这就意味着几乎要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重新洗牌。这其中导致的业务整合问题表现各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适配性问题。
业务与组织的适配
仁达方略认为,战略上的问题不能用组织的调整来实现,组织的问题也不能用战略来解决。很多企业在转型中组织常犯以下问题:
一种表现是战略变了组织没变。有些集团企业不能围绕新战略的业务需求来系统改造组织架构,或延续传统的格局,或只是应对上级来设置组织结构,上面怎么设置部门下面就怎么设置部门;还有的图“省心”——别人怎么设置部门我就怎么设置,没有自己的特色。这不仅为业务整合造成了阻力,影响战略落地,往往伴随着部门设置分散,职能交叉,组织运行效率低。
究竟是根据组织去制定业务还是按照业务去搭建组织管理构架,必须根据新的战略需求去设计,这是转型期业务整合过程中组织调整面临的一个路线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实施的关键,就是必须由最高决策层明确并统一意见后从上到下的大力灌输,保证从各级管理层到基层都不得有任何违背。美的的转型就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另一种表现是组织变了人没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各级管理者及员工受原有组织思维影响太深,难以摆脱固有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组织部分功能出现僵化。
美的项目前期,在集团层:权利放下去了,集团客观上仍在发挥组织与个人影响力,有时干预二级集团权力发挥;集团权利责任下放,但未建立相应的对二级集团履行权利与责任的过程监控,如重大投资决策、产业准入、组织变革。在二级集团层:因未能充分理解集团对二级的责任权利要求,定位不清,未履行好责任;组织和个人能力不能胜任,不能行使权利;权利都在向事业部下放,职能体系、管理体系、专业体系未形成统一标准。在事业部层:事业部权利过大,缺乏约束,导致投资效率下降,产品结构不合理;在规模考核导向下,产品创新和制造效率低下,产品品质下降;盈利水平下降,风险增加。
这一系列的问题造成的结果表现为:组织与战略朝令夕改,比国企还国企,一言堂;层层分权,缺乏监控,导致部分管理失控;粗放式管理,风险管理严重不足;天塌下来有集团顶着,地陷下去有事业部垫着;事业部不知道到底听谁的,感觉二级集团没什么用……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责权体系。它涉及到集团企业各单元之间的权力划分,只有双方的权限明确了,才便于集团企业各级管理层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做到各司其职。而责权体系的设计需围绕新的业务模式而展开,并与新战略中最关键的业务流程相匹配,所以说责权体系的成功与否能够决定业务整合的成败。
业务与企业文化的适配
小企业靠人管人,大企业靠制度管人,大集团靠文化管人。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企业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人思考和行为方式。业务与企业文化之间的适配性影响的是人变了观念没变的情况。
战略转型中的业务整合在通过组织的调整之后,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组织或作业单元,不同类型的人员在内部进行着重新分配和组合。此时,一方面要坚守公司固有的价值观和文化主张,另一方面因为环境的变化,也要根据转型情况配合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调整情况,就理念层文化、行为层文化、视觉层文化和制度层文化等进行相应调整和贯彻。比如,寒流之前的战略处于发展阶段,注重效率;而寒流后转为竞争阶段,则可能更注重质量和品牌。发展思维下的文化和竞争思维下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文化转型不能跟上就会影响业务的调整和整合效果。
现实中,很多企业在转型期业务整合中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调整,因而造成企业内部不协调、不必要的核心人员流失等不和谐因素和不必要的损失。美的项目中就特别关注了文化整合因素,对内通过会议、培训等有效手段进行沟通,对外通过新闻人及发布会等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了较为及时的沟通,整个转型基本没有形成特别大的冲击,基本达成了稳定转型、务实调整的预定目标。
行业遇冷,企业战略如何调整?
笔者研究发现,行业遇冷通常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对应各自的战略调整方式:
第一种是行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收益对资本市场吸引力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很多小企业淘汰出局。这时候广告战、价格战频发,市场竞争由传统的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品牌、文化、管理等软实力竞争阶段。企业战略思考方向从发展思维转向竞争思维,大体遵循低成本、差异化和目标集中等三种战略模式。
第二种是行业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主要表现为行业投资收益率开始低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资本开始大幅撤离,行业整体亏损与整个产业的更新换代开始。这时候,行业发展大势由“争”到“转”,广告竞争逐步淡出,小企业整体退出,价格战成为最后的竞争手段。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有两种战略路径:一种是基于市场营销理论的创新战略,另一种是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
第三种是外力导致的短期寒冷,比如国家政策、法律、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和技术创新等外部因素,冲击整个行业形成冷流,因为行业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偏离,因此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短时间剧烈波动。这时候更多是考验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当前战略根基与该“制冷”因素的依赖度,企业战略以此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