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满江红》(怒发冲冠)与《满江红》(仙姥来时)虽同用满江红这一词牌,但在用韵、用典、情感和风格等方面多有不同。前者悲怆苍劲,将热血的家国之情流传千古;后者恢弘奇丽,以女衬男,同样道出家国情怀。两词同中存异,值得细品。
关键词:《满江红》 岳飞 姜夔 平韵 仄韵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的仄韵《满江红》(怒发冲冠)起首十一字已唱尽沉郁悲怆,如高崖落瀑,激荡千古。词中岳飞抒发对山河家国之无奈,予内心郁勃无从驱遣之无助,挥毫泼墨,动大块意象,道尽了爱恨情愁,殷殷之心催人奋进。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同样以《满江红》为词牌,姜夔的平韵《满江红》却另有一番风情。仙姥来时,巢湖一碧万顷,绿波翻浪,晴霞写翠中令人神清气爽,宛然却立水之一方。而又有谁知道,这运筹帷幄之人竟在湖畔小楼朱红帘幕之后,身姿娉婷,影影绰绰。整片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令巢湖仙姥的形象跃然纸上。
那么,两首词缘何有如此之大的差别?笔者试从用韵、用义、用典等多角度予以分析。
一
一首词的用韵相当关键,往往能为整首作品定下感情基调。此诚如《分四声法》所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关于《满江红》词调的格律在清《词谱》和《词律》中均有说明,但介绍相当繁琐。实际上,《满江红》基本可划分为平韵和仄韵两种体式。仄韵体依《词谱》首例之柳永词为正体。{1}岳飞词用仄声韵,每韵以入声做结,其迫促感带动全词,使其气韵在急转急收中斗折流转,得“愈挫愈勇”之妙。
与之相反,《满江红》(仙姥来时)用平声韵,显得清幽平和,悠游自在。词序中姜夔认为词牌“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故别创平韵,以美音声。此片以平韵书就,旨在塑造一位超逸不凡的神女——其举动也济楚,其落座也优容。故,词之风调不同,自然要各个择韵,方能广袖舒展,挥洒情才。不同的韵律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的情绪,使词之内容感人肺腑,适宜披诸管弦,抑或泠泠吟诵。
从对情感的承载来说,《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个人情感,但以创作主体情感的起伏跌宕为主,则“个人”是承载;而《满江红》(仙姥来时)以情感投射的“对象”为主体,重在对审美体验的描述,对审美心理的展现,则“对象”是承载。就情感的基调而言,前者以浩然之气,逆境中的雄壮之感焕发出激昂之情;而后者虽同样饱蘸雄豪之气,却无处觅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只能唤红巾翠袖,聊拭英雄之泪,故言“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然而无论词中主体表象为何,背后都站着词人自己,其主体意象之营建实无法脱离其生活年代。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而岳飞自1128年开始便率领岳家军与金国进行了数百次战斗,抗金直到1141年,而在此时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置岳飞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岳飞被迫率岳家军班师,而回朝不久便遭秦桧等人诬陷入狱。《满江红》的创作背景是南宋和与战矛盾高度激化时期;创作时间是岳飞入狱前不久那段“等闲”时期……《满江红》的精神就是当年岳飞内心保家护国的神虎精神。{2}岳飞本以为能够一展宏图,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异族大肆入侵与统治者治国乏术之夹缝中,他孤军奋战,耿介孤直,最终将心中的悲戚与愤怒化作一声浩叹,留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感叹,神虎的精神穿越千年,始终裹挟着不甘、不弃与令人扼腕叹息之“奈何”。
姜夔平韵《满江红》之创制,可谓神来之笔。绍熙二年(1191)正月底,词人泛舟巢湖,受祈祷湖神箫鼓启发,以平韵为《满江红》,作此词神曲,以颂巢湖仙姥。此词营构颇费机巧,非以上下片分摊“叙”“议”之责,似纯以叙述推进,于不经意处点画,成“半面”之奇效,令人一睹清奇,复而拍案再三。如夏承焘所言:“此词为祭祀巢湖仙姥而作。姥,她和曹子建笔下的洛神与屈原笔下的湘夫人一样,都是水神,也都是女性。然而白石不采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类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是另辟蹊径,把仙姥和曹操联系起来写,这真是别开生面的联想。”一首本该步虚的咏仙词,却在不经意处凌厉地讥刺了皇朝“四海无人”之境地。这是对靖康耻后,朝廷偏安无耻的感叹,诉诸于词,则词中幻境愈奇,词外现实愈平,以平调展现,不怒,唯恨而矣。
二
诗词之精致婉曲,除却用韵、用义,还在于用典得法。用韵赋予语言音乐的美感,用义深化语言的内涵,而用典可将语言的内在信息高度集约化、纵深化,这是营建词之语言美必须注意的。
说起用典,两首词也大有不同。在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中“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英雄或指孙权,曹瞒或指曹操,看似是历史上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垒的典故,然而曹瞒自然不是实指历史上的曹操,英雄好手也不是指历史上的孙权本人,词人只是出于想象,对历史故事进行了修剪与嫁接,用以歌颂和反衬仙姥的才能,以“巾帼不让须眉”来感怀当世须眉的孱弱。此外,整首词对于仙姥的展现,其实就是将业已定型的典故重新改造夺出,使其焕发新意。中国古代山川之神多为女性,如《楚辞》中身披薛萝的山鬼,巢湖仙姥或也是如斯迷离奇幻的神灵,在水畔盈盈婆娑,且歌且舞。姜夔一改那种描写神女极尽笔墨点染其美貌的做法,转而写“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的气势以及“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的神力。
至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并无典故的运用,即便是“靖康耻”也不过是当时人写当时事,是诗词中对客观事实描述的需要,也是对地点背景的交代。
不同的诗词意境和内容产生了不同的风格,而诗词的风格还要从词人的流派说起。岳飞的本职虽不是诗人,无法明确具体的流派所属,但不能否认的是《满江红》(怒发冲冠)属于豪放派。印象中,豪放派的作品总是气度超拔,不受羁束,能够用文字描绘出雄伟宏大的场面,用文字抒发旷世不羁的壮志情怀。豪放词不为形式所羁,用词造句铿锵有力,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情感和谐统一的境界。{3}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皆是视野宽宏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再看《满江红》(仙姥来时),姜夔是骚雅词派的代表词人,对“豪放”与“婉约”兼收并蓄,即避免了过度的藻绘,却又不失婉约派之风韵;避免失当的粗豪,却又保留了豪放派的大气。骚雅词派富有独特的艺术特质,其一是根植《离骚》,标举雅正;其二是句雕字琢,严于烹炼;其三是讲究音律,精为乐词;其四善用比兴,托意深远。{4}而在《满江红》(仙姥来时)中,神奇鬼怪的人物与恍惚迷离的景物皆描绘出《离骚》一般的浪漫主义色彩,描写仙姥降临与镇守边关时华丽又不失繁琐的文辞,将豪放澎湃之景象与风雅婉约之女子结合,绰约风姿与杰济英气相结合。
三
最终,诗歌的韵律、文辞和情感凝聚融合,从整体上彰显出文学的表现力。笔者认为判断一首诗词是否具有表现力,应重点考察两个方向:第一,在某一种情感上展现出了震撼人心的、迸发式的力量;第二,在多维度里,对某一种主旨进行了多重、立体的描述。前者质朴但能给予人感动或是引发更深刻的感慨,如古文;后者华丽却能给人以新意和多重审美享受,激发灵感,如骈文。在两首《满江红》中,岳飞的仄声《满江红》属于前者,通过形象上的艺术夸张和精神上的自我形象确认,仅在爱国这一点上就达到了至高气概,赢得天下有志之士的共鸣。姜夔的平声《满江红》则属于后者,全词未有一句对仙姥以及作者观点的正面表述,却通过上下片的场景推移转换,自然而然实现了“男女比对”这一目的。于观者而言,则会在时空的交替与转换中,感受到另外一个奇异梦幻的世界——且千人前面,各不相同——词的空间感于斯至盛。
{1} 谢桃坊:《词调考原及其他》,《中国韵文学刊》1997年第1期。
{2} 孙果达:《岳飞保家护国的神虎精神——新考〈满江红〉》,《军事历史研究》2008年版第1期。
{3} 方伟:《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审美比较》,《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版第34期。
{4} 王辉斌:《南宋“骚雅词派”论》,《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关键词:《满江红》 岳飞 姜夔 平韵 仄韵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的仄韵《满江红》(怒发冲冠)起首十一字已唱尽沉郁悲怆,如高崖落瀑,激荡千古。词中岳飞抒发对山河家国之无奈,予内心郁勃无从驱遣之无助,挥毫泼墨,动大块意象,道尽了爱恨情愁,殷殷之心催人奋进。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同样以《满江红》为词牌,姜夔的平韵《满江红》却另有一番风情。仙姥来时,巢湖一碧万顷,绿波翻浪,晴霞写翠中令人神清气爽,宛然却立水之一方。而又有谁知道,这运筹帷幄之人竟在湖畔小楼朱红帘幕之后,身姿娉婷,影影绰绰。整片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令巢湖仙姥的形象跃然纸上。
那么,两首词缘何有如此之大的差别?笔者试从用韵、用义、用典等多角度予以分析。
一
一首词的用韵相当关键,往往能为整首作品定下感情基调。此诚如《分四声法》所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关于《满江红》词调的格律在清《词谱》和《词律》中均有说明,但介绍相当繁琐。实际上,《满江红》基本可划分为平韵和仄韵两种体式。仄韵体依《词谱》首例之柳永词为正体。{1}岳飞词用仄声韵,每韵以入声做结,其迫促感带动全词,使其气韵在急转急收中斗折流转,得“愈挫愈勇”之妙。
与之相反,《满江红》(仙姥来时)用平声韵,显得清幽平和,悠游自在。词序中姜夔认为词牌“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故别创平韵,以美音声。此片以平韵书就,旨在塑造一位超逸不凡的神女——其举动也济楚,其落座也优容。故,词之风调不同,自然要各个择韵,方能广袖舒展,挥洒情才。不同的韵律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的情绪,使词之内容感人肺腑,适宜披诸管弦,抑或泠泠吟诵。
从对情感的承载来说,《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个人情感,但以创作主体情感的起伏跌宕为主,则“个人”是承载;而《满江红》(仙姥来时)以情感投射的“对象”为主体,重在对审美体验的描述,对审美心理的展现,则“对象”是承载。就情感的基调而言,前者以浩然之气,逆境中的雄壮之感焕发出激昂之情;而后者虽同样饱蘸雄豪之气,却无处觅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只能唤红巾翠袖,聊拭英雄之泪,故言“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然而无论词中主体表象为何,背后都站着词人自己,其主体意象之营建实无法脱离其生活年代。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而岳飞自1128年开始便率领岳家军与金国进行了数百次战斗,抗金直到1141年,而在此时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置岳飞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岳飞被迫率岳家军班师,而回朝不久便遭秦桧等人诬陷入狱。《满江红》的创作背景是南宋和与战矛盾高度激化时期;创作时间是岳飞入狱前不久那段“等闲”时期……《满江红》的精神就是当年岳飞内心保家护国的神虎精神。{2}岳飞本以为能够一展宏图,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异族大肆入侵与统治者治国乏术之夹缝中,他孤军奋战,耿介孤直,最终将心中的悲戚与愤怒化作一声浩叹,留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感叹,神虎的精神穿越千年,始终裹挟着不甘、不弃与令人扼腕叹息之“奈何”。
姜夔平韵《满江红》之创制,可谓神来之笔。绍熙二年(1191)正月底,词人泛舟巢湖,受祈祷湖神箫鼓启发,以平韵为《满江红》,作此词神曲,以颂巢湖仙姥。此词营构颇费机巧,非以上下片分摊“叙”“议”之责,似纯以叙述推进,于不经意处点画,成“半面”之奇效,令人一睹清奇,复而拍案再三。如夏承焘所言:“此词为祭祀巢湖仙姥而作。姥,她和曹子建笔下的洛神与屈原笔下的湘夫人一样,都是水神,也都是女性。然而白石不采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类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是另辟蹊径,把仙姥和曹操联系起来写,这真是别开生面的联想。”一首本该步虚的咏仙词,却在不经意处凌厉地讥刺了皇朝“四海无人”之境地。这是对靖康耻后,朝廷偏安无耻的感叹,诉诸于词,则词中幻境愈奇,词外现实愈平,以平调展现,不怒,唯恨而矣。
二
诗词之精致婉曲,除却用韵、用义,还在于用典得法。用韵赋予语言音乐的美感,用义深化语言的内涵,而用典可将语言的内在信息高度集约化、纵深化,这是营建词之语言美必须注意的。
说起用典,两首词也大有不同。在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中“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英雄或指孙权,曹瞒或指曹操,看似是历史上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垒的典故,然而曹瞒自然不是实指历史上的曹操,英雄好手也不是指历史上的孙权本人,词人只是出于想象,对历史故事进行了修剪与嫁接,用以歌颂和反衬仙姥的才能,以“巾帼不让须眉”来感怀当世须眉的孱弱。此外,整首词对于仙姥的展现,其实就是将业已定型的典故重新改造夺出,使其焕发新意。中国古代山川之神多为女性,如《楚辞》中身披薛萝的山鬼,巢湖仙姥或也是如斯迷离奇幻的神灵,在水畔盈盈婆娑,且歌且舞。姜夔一改那种描写神女极尽笔墨点染其美貌的做法,转而写“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的气势以及“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的神力。
至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并无典故的运用,即便是“靖康耻”也不过是当时人写当时事,是诗词中对客观事实描述的需要,也是对地点背景的交代。
不同的诗词意境和内容产生了不同的风格,而诗词的风格还要从词人的流派说起。岳飞的本职虽不是诗人,无法明确具体的流派所属,但不能否认的是《满江红》(怒发冲冠)属于豪放派。印象中,豪放派的作品总是气度超拔,不受羁束,能够用文字描绘出雄伟宏大的场面,用文字抒发旷世不羁的壮志情怀。豪放词不为形式所羁,用词造句铿锵有力,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情感和谐统一的境界。{3}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皆是视野宽宏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再看《满江红》(仙姥来时),姜夔是骚雅词派的代表词人,对“豪放”与“婉约”兼收并蓄,即避免了过度的藻绘,却又不失婉约派之风韵;避免失当的粗豪,却又保留了豪放派的大气。骚雅词派富有独特的艺术特质,其一是根植《离骚》,标举雅正;其二是句雕字琢,严于烹炼;其三是讲究音律,精为乐词;其四善用比兴,托意深远。{4}而在《满江红》(仙姥来时)中,神奇鬼怪的人物与恍惚迷离的景物皆描绘出《离骚》一般的浪漫主义色彩,描写仙姥降临与镇守边关时华丽又不失繁琐的文辞,将豪放澎湃之景象与风雅婉约之女子结合,绰约风姿与杰济英气相结合。
三
最终,诗歌的韵律、文辞和情感凝聚融合,从整体上彰显出文学的表现力。笔者认为判断一首诗词是否具有表现力,应重点考察两个方向:第一,在某一种情感上展现出了震撼人心的、迸发式的力量;第二,在多维度里,对某一种主旨进行了多重、立体的描述。前者质朴但能给予人感动或是引发更深刻的感慨,如古文;后者华丽却能给人以新意和多重审美享受,激发灵感,如骈文。在两首《满江红》中,岳飞的仄声《满江红》属于前者,通过形象上的艺术夸张和精神上的自我形象确认,仅在爱国这一点上就达到了至高气概,赢得天下有志之士的共鸣。姜夔的平声《满江红》则属于后者,全词未有一句对仙姥以及作者观点的正面表述,却通过上下片的场景推移转换,自然而然实现了“男女比对”这一目的。于观者而言,则会在时空的交替与转换中,感受到另外一个奇异梦幻的世界——且千人前面,各不相同——词的空间感于斯至盛。
{1} 谢桃坊:《词调考原及其他》,《中国韵文学刊》1997年第1期。
{2} 孙果达:《岳飞保家护国的神虎精神——新考〈满江红〉》,《军事历史研究》2008年版第1期。
{3} 方伟:《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审美比较》,《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版第34期。
{4} 王辉斌:《南宋“骚雅词派”论》,《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