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成为了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西化、现代与传统文化相交互的背景下,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将社会文化环境融入到校内、校外,与原有的校园文化相结合,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市场竞争;西化;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新基础教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文化,既具有一般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控制功能和品牌功能,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创造功能和辐射功能。正因为校园文化能够在促进师生教学、管理学校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成为了当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它不仅作为与改革开放前学校所处的不同的文化存在,而且直接渗透到学校之中。当代学校必须在认清这样复杂社会背景的前提下,明确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发展意义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1 市场竞争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正在由一元向多元发展。人在社会中生存为了提高就业保险系数、求得好的就业岗位与生活条件,人们不断提高学历,获得各种证书。可见“利”在人生价值观中地位的提升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人不能无金钱,人不能不谋利。
人对利的这种追求已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与学生,其集中表现是升学竞争的下移、尖锐化和市场化。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方式的出现,必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的形成,不利于生命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丰富的精神体验。
因此,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十分现实和重要的任务,不是以精神否定财富的方式来形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是要从财富与精神、幸福人生关系的意义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所以学校生活的须尽全力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向往,让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懂得只有提高本身的需求水平和实现需求的能力,才能创造和享受幸福的人生,为事业、社会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2 西化对本土文化浸漫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参照系,关注全球性的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强烈的赶超意识和以强盛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愿望,以及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先进科技、消费生活水平的赞赏、羡慕都使外来文化以顺畅的势头浸漫到中国社会的各方面。
然而这一切在青少年那里是没有感觉到的,他们被新奇、刺激、快节奏吸引,年轻一代赶洋时髦的热情空前高涨,对民族历史、文化、经典、节日和民俗疏远。面对如此的现实,学校领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学校教育实现青少年一代文化培根的导引,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关乎民族文化兴旺的大事,是任何国家都会关注,且不能依靠国外文化引进来解决的大事。改变盲目迷信、迷恋国外文化与教育的心态是学校首先要做到工作,而后才能认真对待和承担起文化培根的任务与责任。民族文化的根只有在一代人的心中扎根壮大,才有绵延发展的生命力,这是学校教育不变的使命。
3 现代与传统文化冲突交互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现代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和碰撞是今日中国文化生境中十分突出和独特的一个景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同,但它源自历史的积淀。在社会常态稳定发展时期,文化更多呈现的是传统的承继与发现,现代的因素只是局部的起着更新文化的作用。但是当社会进入非常态的转型时期,“现代”似潮水般地涌进,现代与传统就会出现对峙与冲突,并在两代人的显著不同的取向上得到显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当代学校教育如何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互和碰撞中进行以面向未来为导引的新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时代和教育意义。
从根本上看,学校是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繁衍纵向沟通的重要的机制,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参与当代新文化的创造,为未来新文化的创建培养人才,是學校作为社会存在的必要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民间或办学机构掀起一股“国学”热;政府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尊重民俗节日等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期望。这是值得学校关注的现象,也为学校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了社会条件。但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局限于此,而要着力于传统与现代的沟通。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并发挥文化创新中的未来导引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求处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处理教育改革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新基础教育”主张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师生相互在人格上尊重与关爱,在认识上的理解与沟通,在行为上的自主与协同,以及教师的积极导引和学生的主动发展相结合等为特征的,富有教育性的民主、平等、合作、发展的师生关系。
以上从社会转型的角度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同时,也简略地展示了当代中国学校所处的前所未有的复杂文化环境。这种环境一方面以外在于学校的社会存在方式作用于学校,使社会文化影响与原有的学校文化之间产生众多的不一致、矛盾和尖锐冲突。另一方面它又渗透到学校内部,造成学校内部文化的复杂生态。这是每一个在学校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事实:如学校中育人目标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教师意识中义利关系观念的变化及其在职业行为中的表现;师生之间、青年教育与中老年教师之间价值观的差异、矛盾与冲突;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学科知识价值的判断和实际上的重新定位;校内文化氛围原有打破等等。因此学校要在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立新的文化任务,就要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启正。文化复兴是民族振兴的基础。中国证券报,2006,3.。
[2] 【美】C.恩伯、M.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 叶澜等著。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 余清臣,卢元锴主编。学校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9。
【关键词】校园文化;市场竞争;西化;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新基础教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文化,既具有一般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控制功能和品牌功能,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创造功能和辐射功能。正因为校园文化能够在促进师生教学、管理学校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成为了当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它不仅作为与改革开放前学校所处的不同的文化存在,而且直接渗透到学校之中。当代学校必须在认清这样复杂社会背景的前提下,明确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发展意义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1 市场竞争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正在由一元向多元发展。人在社会中生存为了提高就业保险系数、求得好的就业岗位与生活条件,人们不断提高学历,获得各种证书。可见“利”在人生价值观中地位的提升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人不能无金钱,人不能不谋利。
人对利的这种追求已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与学生,其集中表现是升学竞争的下移、尖锐化和市场化。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方式的出现,必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的形成,不利于生命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丰富的精神体验。
因此,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十分现实和重要的任务,不是以精神否定财富的方式来形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是要从财富与精神、幸福人生关系的意义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所以学校生活的须尽全力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向往,让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懂得只有提高本身的需求水平和实现需求的能力,才能创造和享受幸福的人生,为事业、社会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2 西化对本土文化浸漫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参照系,关注全球性的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强烈的赶超意识和以强盛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愿望,以及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先进科技、消费生活水平的赞赏、羡慕都使外来文化以顺畅的势头浸漫到中国社会的各方面。
然而这一切在青少年那里是没有感觉到的,他们被新奇、刺激、快节奏吸引,年轻一代赶洋时髦的热情空前高涨,对民族历史、文化、经典、节日和民俗疏远。面对如此的现实,学校领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学校教育实现青少年一代文化培根的导引,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关乎民族文化兴旺的大事,是任何国家都会关注,且不能依靠国外文化引进来解决的大事。改变盲目迷信、迷恋国外文化与教育的心态是学校首先要做到工作,而后才能认真对待和承担起文化培根的任务与责任。民族文化的根只有在一代人的心中扎根壮大,才有绵延发展的生命力,这是学校教育不变的使命。
3 现代与传统文化冲突交互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现代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和碰撞是今日中国文化生境中十分突出和独特的一个景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同,但它源自历史的积淀。在社会常态稳定发展时期,文化更多呈现的是传统的承继与发现,现代的因素只是局部的起着更新文化的作用。但是当社会进入非常态的转型时期,“现代”似潮水般地涌进,现代与传统就会出现对峙与冲突,并在两代人的显著不同的取向上得到显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当代学校教育如何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互和碰撞中进行以面向未来为导引的新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时代和教育意义。
从根本上看,学校是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繁衍纵向沟通的重要的机制,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参与当代新文化的创造,为未来新文化的创建培养人才,是學校作为社会存在的必要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民间或办学机构掀起一股“国学”热;政府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尊重民俗节日等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期望。这是值得学校关注的现象,也为学校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了社会条件。但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局限于此,而要着力于传统与现代的沟通。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并发挥文化创新中的未来导引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求处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处理教育改革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新基础教育”主张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师生相互在人格上尊重与关爱,在认识上的理解与沟通,在行为上的自主与协同,以及教师的积极导引和学生的主动发展相结合等为特征的,富有教育性的民主、平等、合作、发展的师生关系。
以上从社会转型的角度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同时,也简略地展示了当代中国学校所处的前所未有的复杂文化环境。这种环境一方面以外在于学校的社会存在方式作用于学校,使社会文化影响与原有的学校文化之间产生众多的不一致、矛盾和尖锐冲突。另一方面它又渗透到学校内部,造成学校内部文化的复杂生态。这是每一个在学校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事实:如学校中育人目标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教师意识中义利关系观念的变化及其在职业行为中的表现;师生之间、青年教育与中老年教师之间价值观的差异、矛盾与冲突;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学科知识价值的判断和实际上的重新定位;校内文化氛围原有打破等等。因此学校要在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立新的文化任务,就要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启正。文化复兴是民族振兴的基础。中国证券报,2006,3.。
[2] 【美】C.恩伯、M.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 叶澜等著。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 余清臣,卢元锴主编。学校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