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革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伦理、教学思维等方面均有新的建树。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他反对传统的“储蓄教育观”和“讲授式教学”,提倡“解放教育观”和“对话式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也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或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立多元互动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它主要体现在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体现在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彼此接纳”和“灵魂交融”。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要真正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民主、平等的原则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无尊卑之别。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氛围,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下来,归还学生久违的话语权,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此外,民主、平等、真诚也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 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真正的“对话”。
二、合作、沟通的原则
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
对话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对话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在现实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和尊重学生与课本的直接对话,他们把“对话”活动看成是可有可无或者仅仅是表演给他人观看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理解对话教学和教育价值。现代教学观视教学为一种富有社会性的沟通,教与学是沟通中的伙伴关系,师与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在这种主体性的交互伙伴关系中,教学过程的症结就不在于教师是否提问,提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是以学生已了然于心的认知元素为前提,在于这些问题是否能让学生享受到进行智力劳动的乐趣,在于这些问题是否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新的“最近发展区”。对话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艺术,通过沟通与合作,能够将个体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全体的认识成果。因此,在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对话交流,实现“审美期待”,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从而超越文本,走向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本、作者、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心灵广泛对话交流,从而有自己独特发现,有自己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全面发展,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善境界。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合作艺术,培养合作精神,利用集体的教育因素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和谐、互动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教师、文本是和谐的、互动的。如果学生没有与文本的直接面对、充分阅读,那么学生怎么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思维交流与心灵对话呢?怎么与文本、作者沟通与理解呢?《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在合作基础上的互动。这些互动往往使学生、老师在不同程度上开拓思维,丰富情感,积累体验,双方得到沟通与理解,净化与提升,可谓各有所获,相得益彰。
因此,在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和谐、互动的原则,这样才能熔古今于一炉,会中外于一堂,既有“子曰诗云”的古雅,又有“韩流日潮”的时俗,既有新论旧说的争辩,又有奇思异想的碰撞,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生成、创造的原则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都是思维的一致性,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与确定性,只要学生的共性,不要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已经没有了想像的兴趣。这种驯化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把学生生成、创 造的翅膀折断了。钟启泉教授在他的《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一文中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就是说对话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着多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同一问题,师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特个性日益张扬,创造精神不断增强。
语文教师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创造性因素,努力营造生成、创造的对话情境,使学生展示自我,追求创新,让“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在“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现、探索、创造、生成,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的转变,是用反思、质疑的眼光和心态来与语文阅读教学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 话是一种学术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关怀,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发展。
(罗志强,江苏省溧阳中学)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他反对传统的“储蓄教育观”和“讲授式教学”,提倡“解放教育观”和“对话式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也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或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立多元互动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它主要体现在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体现在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彼此接纳”和“灵魂交融”。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要真正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民主、平等的原则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无尊卑之别。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氛围,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下来,归还学生久违的话语权,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此外,民主、平等、真诚也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 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实现真正的“对话”。
二、合作、沟通的原则
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
对话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对话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在现实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和尊重学生与课本的直接对话,他们把“对话”活动看成是可有可无或者仅仅是表演给他人观看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理解对话教学和教育价值。现代教学观视教学为一种富有社会性的沟通,教与学是沟通中的伙伴关系,师与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在这种主体性的交互伙伴关系中,教学过程的症结就不在于教师是否提问,提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是以学生已了然于心的认知元素为前提,在于这些问题是否能让学生享受到进行智力劳动的乐趣,在于这些问题是否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新的“最近发展区”。对话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艺术,通过沟通与合作,能够将个体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全体的认识成果。因此,在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对话交流,实现“审美期待”,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从而超越文本,走向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本、作者、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心灵广泛对话交流,从而有自己独特发现,有自己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全面发展,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善境界。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合作艺术,培养合作精神,利用集体的教育因素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和谐、互动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教师、文本是和谐的、互动的。如果学生没有与文本的直接面对、充分阅读,那么学生怎么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思维交流与心灵对话呢?怎么与文本、作者沟通与理解呢?《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在合作基础上的互动。这些互动往往使学生、老师在不同程度上开拓思维,丰富情感,积累体验,双方得到沟通与理解,净化与提升,可谓各有所获,相得益彰。
因此,在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和谐、互动的原则,这样才能熔古今于一炉,会中外于一堂,既有“子曰诗云”的古雅,又有“韩流日潮”的时俗,既有新论旧说的争辩,又有奇思异想的碰撞,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生成、创造的原则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都是思维的一致性,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与确定性,只要学生的共性,不要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已经没有了想像的兴趣。这种驯化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把学生生成、创 造的翅膀折断了。钟启泉教授在他的《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一文中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就是说对话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着多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同一问题,师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特个性日益张扬,创造精神不断增强。
语文教师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创造性因素,努力营造生成、创造的对话情境,使学生展示自我,追求创新,让“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在“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现、探索、创造、生成,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的转变,是用反思、质疑的眼光和心态来与语文阅读教学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 话是一种学术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关怀,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发展。
(罗志强,江苏省溧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