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也正努力走向世界,并通过旅游景点与文化特色吸引国外游客。将跨文化意识应用于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可将我国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现给国外游客,以达到传递中华文化魅力的目的。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定义入手,分析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对于游客而言,旅游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也可以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因此,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国外游客,我们有必要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充分应用跨文化意识,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翻译错误,进而带给游客错误的文化信息。
1 、跨文化意识的定义
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一种认知标准与调节办法,或是对文化的一种敏感性认识。跨文化交流,顾名思义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文化的交流,语言是其常用的交流方式,其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是一个双向的文化信息传递过程。提高跨文化意识应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对文化差异性的表面支持;二是接受本国有明显差异的不同文化,并意识到此差异是正常现象;三是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四是能以外国文化的维度进行文化感知。随着全球旅游业不断发展,在跨文化交流只能怪,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化信息是否有效传达。
2、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2.1 景点名称的英语翻译不统一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大旅游景点中。主要体现在于旅游景点指示牌上的翻译名称与景点分布图上的翻译名称不同,这就导致有些地方采用了新的翻译名称,而有些地方则仍然采用旧的翻译名称。这种不统一的景点名称翻译,将会国外游客带来误区,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景点,同时也不利于景区本身的文化传承。比如,在旅游景点宣传册中,“泰山”有的英语翻译者将其翻译为“Tai Mountain”,有的英语翻译者则将其翻译为“Taishan Mountain”。
2.2 理解不当造成英语翻译错误
出现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英语翻译者对景点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彻底、不够深入所致,仅单纯地从字面上意思进行翻译。例如,金华旅游景点“桃源洞”,其命名是有典故的,据说黄初平在金华山修炼成仙,洞里瀑布是源于黄大仙登真所在的小桃源,有“隔世桃源”之意,故称之为桃源洞。然而,其英语翻译的名称是“The Peach Blossom Cave”,这会让国外游客以为是此洞年年桃花绽放,因此,翻译成“Tao Yuan Cave”更为合理。再如“盘安花溪”被翻译成“Flower Stream”,乍一看,这个译名给人一种花海般的感受,然而,从景点特色分析,这一译名并不贴切,因为盘安花溪的主要风景是平板长溪、火山湖、廊桥等,因此认为翻译成“Hua Stream”可避免让游客产生错误理解。
2.3 用词不准确
部分旅游景点的翻译水平较低,出现英语翻译用词不准确的现象。比如,在翻译“小桥流水人家”时,有些翻译者将其翻译成“bridge, river, household”,虽说主要事物都有翻译出来,但句子的内涵却无法凸显,仅凭单个英文单词,国外游客很难能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感受。因此,片面地翻译中文的字面意思,其有效性较差,并不能起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效果。
3 、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3.1 跨文化意识在地名、景点名称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正常情况下,旅游景点的名称如果是单字,在顾及韵节及国外游客的习惯读法,英语翻译时最好将最后的“湖”、“溪”、“山”等音译出来。比如“黄山”,一般翻译成“Huangshan Mountain”。旅游景点的名称如果是双字,比如:“武夷山”可以翻译成“Wuyi Mountain”,“仙岳山”可以翻译成“Xianyue Mountain”。然而,并不是所有景点名称都可以直接音译,很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的文化特点鲜明,将其意思翻译出来更为重要。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如果简单的翻译成“Zhuozheng Garden”,国外游客就只能认为这是一个园子的名称,如此而已;如果翻译成“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则蕴含了“拙政园”的命名典故,即明朝御史王獻臣请辞后在元大宏寺遗址所建的园子,并用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也”命名。如果是口译的话,还可以顺带介绍王献臣的历史,这样更能加深国外游客对“拙政园”的印象。
3.2 跨文化意识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称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翻译名胜古迹时,总会与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联。国外游客对我国的历史并不了解,因此要求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同时将朝代的年份补充进去。比如,可以将“清朝康熙年间”翻译成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1662 - 1722 )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 - 1911) 。在翻译历史人物时,可补充历史人物的身份、地位、个人事迹等。比如,“郑成功”,可将其翻译成“Zheng Chenggong,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military, Kangqing ace, national hero”。这样的翻译,能够让国外游客对郑成功有更深入的了解。
3.3 跨文化意识在中国古诗词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很多旅游景点的介绍中,常会引用古诗词等经典名句,古文在旅游景点宣传册中也是频频出现,虽然用词简单,却意义非凡。想要将古诗词的含义准备地翻译出来,并让国外游客真正理解其内涵的难度极大,这就要求英语翻译者要对我国古诗词有一定的鉴赏力,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意识。比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英语翻译时,可译成“Lake June day scenery and other season is different, lotus in full bloom, a piece of green, can not see the edge, in the sunlight, lotus is very bright and beautiful.”。
3.4 跨文化意識在历史文化词汇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因为文化的差异性,中国的很多历史文化词汇对国外游客而言是极难理解的。进行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让国外游客能够准确理解我国的文化底蕴,以确保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这就要求英语翻译者首先要对我国历史文化词汇有深入的理解,然而再用准确的英语词汇将其描述出来。比如,作为炎黄子孙,应该去参观黄帝陵。有英语翻译者将其翻译成“If you are of Chinese descent,you should visit the tomb of Huangdi (Yellow Emperor),first Chinese emperor.”这样的翻译虽然简单明了,但却有其不足之处。因为据说黄帝与炎帝均是上古时代部足的首领,而不是皇帝,我国历代封建君王才称皇帝。因此,将其翻译成“If you are the descents of Yan Di and Huang Di,you should visit the tomb of Huangdi (Yellow Emperor),first Chinese chief.”更为准确。
3.5 跨文化意识在文化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了解中国文化是国外游客到我国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外国游客对我国传统节日、各民俗风情的了解并不多,这就需要英语翻译者对外广为宣扬。例如,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可以翻译成“Mid Autumn Festival, also known as Chinese Moon Festival, is the time when the moon is at its fullest and brightest and a time for families to be together”.另外,要注意敏感词的翻译,把握好译文的分寸,避免因政治信仰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译文的理解冲突而引发争议。比如,西安骊山的“兵谏亭”,之前被译为“捉蒋亭”(Catch Jiang Ting),因台湾游客对该译文的不接受,改译为“The Remonstrance Pavilion”。
参考文献:
[1] 张蕾,罗海燕.皖北道家文化旅游英语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对策[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25(4):88-89.
[2] 周菁,谭依露,陆思婷.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待旅游英语翻译[J].中国集体经济,2016(4):117-118.
[3] 戴桂珍.旅游英语翻译与文化传播实证研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23,(1):124-127.
[4] 刘亚娜.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旅游英语翻译问题[J].科学与财富,2015(22):138-139.
[5] 佟智慧.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辽宁旅游英语翻译规范化[J].求知导刊,2015(11):26-27.
作者简介:
宋俐娟,女(1983.11—),汉族,河南孟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对于游客而言,旅游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也可以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因此,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国外游客,我们有必要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充分应用跨文化意识,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翻译错误,进而带给游客错误的文化信息。
1 、跨文化意识的定义
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一种认知标准与调节办法,或是对文化的一种敏感性认识。跨文化交流,顾名思义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文化的交流,语言是其常用的交流方式,其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是一个双向的文化信息传递过程。提高跨文化意识应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对文化差异性的表面支持;二是接受本国有明显差异的不同文化,并意识到此差异是正常现象;三是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四是能以外国文化的维度进行文化感知。随着全球旅游业不断发展,在跨文化交流只能怪,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化信息是否有效传达。
2、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2.1 景点名称的英语翻译不统一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大旅游景点中。主要体现在于旅游景点指示牌上的翻译名称与景点分布图上的翻译名称不同,这就导致有些地方采用了新的翻译名称,而有些地方则仍然采用旧的翻译名称。这种不统一的景点名称翻译,将会国外游客带来误区,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景点,同时也不利于景区本身的文化传承。比如,在旅游景点宣传册中,“泰山”有的英语翻译者将其翻译为“Tai Mountain”,有的英语翻译者则将其翻译为“Taishan Mountain”。
2.2 理解不当造成英语翻译错误
出现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英语翻译者对景点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彻底、不够深入所致,仅单纯地从字面上意思进行翻译。例如,金华旅游景点“桃源洞”,其命名是有典故的,据说黄初平在金华山修炼成仙,洞里瀑布是源于黄大仙登真所在的小桃源,有“隔世桃源”之意,故称之为桃源洞。然而,其英语翻译的名称是“The Peach Blossom Cave”,这会让国外游客以为是此洞年年桃花绽放,因此,翻译成“Tao Yuan Cave”更为合理。再如“盘安花溪”被翻译成“Flower Stream”,乍一看,这个译名给人一种花海般的感受,然而,从景点特色分析,这一译名并不贴切,因为盘安花溪的主要风景是平板长溪、火山湖、廊桥等,因此认为翻译成“Hua Stream”可避免让游客产生错误理解。
2.3 用词不准确
部分旅游景点的翻译水平较低,出现英语翻译用词不准确的现象。比如,在翻译“小桥流水人家”时,有些翻译者将其翻译成“bridge, river, household”,虽说主要事物都有翻译出来,但句子的内涵却无法凸显,仅凭单个英文单词,国外游客很难能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感受。因此,片面地翻译中文的字面意思,其有效性较差,并不能起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效果。
3 、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3.1 跨文化意识在地名、景点名称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正常情况下,旅游景点的名称如果是单字,在顾及韵节及国外游客的习惯读法,英语翻译时最好将最后的“湖”、“溪”、“山”等音译出来。比如“黄山”,一般翻译成“Huangshan Mountain”。旅游景点的名称如果是双字,比如:“武夷山”可以翻译成“Wuyi Mountain”,“仙岳山”可以翻译成“Xianyue Mountain”。然而,并不是所有景点名称都可以直接音译,很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的文化特点鲜明,将其意思翻译出来更为重要。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如果简单的翻译成“Zhuozheng Garden”,国外游客就只能认为这是一个园子的名称,如此而已;如果翻译成“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则蕴含了“拙政园”的命名典故,即明朝御史王獻臣请辞后在元大宏寺遗址所建的园子,并用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也”命名。如果是口译的话,还可以顺带介绍王献臣的历史,这样更能加深国外游客对“拙政园”的印象。
3.2 跨文化意识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称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翻译名胜古迹时,总会与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联。国外游客对我国的历史并不了解,因此要求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同时将朝代的年份补充进去。比如,可以将“清朝康熙年间”翻译成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1662 - 1722 )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 - 1911) 。在翻译历史人物时,可补充历史人物的身份、地位、个人事迹等。比如,“郑成功”,可将其翻译成“Zheng Chenggong,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military, Kangqing ace, national hero”。这样的翻译,能够让国外游客对郑成功有更深入的了解。
3.3 跨文化意识在中国古诗词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很多旅游景点的介绍中,常会引用古诗词等经典名句,古文在旅游景点宣传册中也是频频出现,虽然用词简单,却意义非凡。想要将古诗词的含义准备地翻译出来,并让国外游客真正理解其内涵的难度极大,这就要求英语翻译者要对我国古诗词有一定的鉴赏力,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意识。比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英语翻译时,可译成“Lake June day scenery and other season is different, lotus in full bloom, a piece of green, can not see the edge, in the sunlight, lotus is very bright and beautiful.”。
3.4 跨文化意識在历史文化词汇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因为文化的差异性,中国的很多历史文化词汇对国外游客而言是极难理解的。进行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让国外游客能够准确理解我国的文化底蕴,以确保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这就要求英语翻译者首先要对我国历史文化词汇有深入的理解,然而再用准确的英语词汇将其描述出来。比如,作为炎黄子孙,应该去参观黄帝陵。有英语翻译者将其翻译成“If you are of Chinese descent,you should visit the tomb of Huangdi (Yellow Emperor),first Chinese emperor.”这样的翻译虽然简单明了,但却有其不足之处。因为据说黄帝与炎帝均是上古时代部足的首领,而不是皇帝,我国历代封建君王才称皇帝。因此,将其翻译成“If you are the descents of Yan Di and Huang Di,you should visit the tomb of Huangdi (Yellow Emperor),first Chinese chief.”更为准确。
3.5 跨文化意识在文化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了解中国文化是国外游客到我国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外国游客对我国传统节日、各民俗风情的了解并不多,这就需要英语翻译者对外广为宣扬。例如,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可以翻译成“Mid Autumn Festival, also known as Chinese Moon Festival, is the time when the moon is at its fullest and brightest and a time for families to be together”.另外,要注意敏感词的翻译,把握好译文的分寸,避免因政治信仰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译文的理解冲突而引发争议。比如,西安骊山的“兵谏亭”,之前被译为“捉蒋亭”(Catch Jiang Ting),因台湾游客对该译文的不接受,改译为“The Remonstrance Pavilion”。
参考文献:
[1] 张蕾,罗海燕.皖北道家文化旅游英语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对策[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25(4):88-89.
[2] 周菁,谭依露,陆思婷.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待旅游英语翻译[J].中国集体经济,2016(4):117-118.
[3] 戴桂珍.旅游英语翻译与文化传播实证研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23,(1):124-127.
[4] 刘亚娜.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旅游英语翻译问题[J].科学与财富,2015(22):138-139.
[5] 佟智慧.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辽宁旅游英语翻译规范化[J].求知导刊,2015(11):26-27.
作者简介:
宋俐娟,女(1983.11—),汉族,河南孟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