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差生的转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com_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差生,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样的学生什么都不好。无非表现在:不遵守纪律,学习不认真,成绩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如何转化差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头疼的一件事情。一个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对差生的转化尤为重要,可谓是“困难重重”。笔者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差生,本人体会有两点:一是友善,充分了解学生,把工作做细;二是尊重学生人格,关心他,爱护他,特别是未成年的初中生,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他。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教师管理学生,特别是对待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更要多关心他、爱护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大声训斥,更不能用处罚的方法。有一次数学课上,有个学生将饮料瓶剪切,做成一朵花,放到另一个女同学的头顶上,引起哄堂大笑。当时被数学老师大声训斥一顿,还罚站了二十分钟。结果这个学生和数学老师纠缠不休,并且出言不逊,很不服气。下课后,这个学生被叫到了办公室。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该生父亲早亡,母亲在外打工遇车祸残疾,现在和奶奶一起生活,家境十分困难,平时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他是我们班上有名的差生,还和同学打过架受学校批评过,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就因为小错不断,在学校评选“文明班级”的几次考核过程中,都与我们班擦肩而过。同学们对他的行为都很生气。“都是因为他,不仅我们的“文明班级”争取不到,还把我们班主任的班主任津贴扣掉了一大半,真是可恶之极。”同学们生气地说。谁当面说他不是,他就想办法报复。根据该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次犯错误,我根据他喜欢动手这一特点,把生物课上“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将醋、糖果、花生仁、盐四种食物放在不同的地方,那种食物招引的蚂蚁最多?这一课题交给他回家做。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他早早到了学校,高兴的告诉我:“老师,我做出来了。糖、花生仁招引蚂蚁最多。”“噢,真棒!,,我很高兴,当即表扬了他,“这下你知道蚂蚁喜欢什么事物和气味,不喜欢什么食物和气味了吧。”他当时就回答:“蚂蚁喜欢甜的、香的、油性的食物。不喜欢酸的和咸的食物。”我抓住这一事例多次在班级进行表扬。我还发动班级经济条件好点的学生捐款,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该生很感动,还在同学们面前保证,从今往后改正原来的缺点,好好学习。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该生进步很快,期终还被班级评为“学习标兵”。
  这是一个爱打游戏机,自由散漫,还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多次受到学校批评的“差生”,让人伤透脑筋。我多次找他促膝谈心,以真诚、友善的心感化他、尊重他。但仍收效甚微。有一次,晚自习刚下,他趴在桌上不动。这是怎么了?我急忙到他桌前,用手摸一下他的头,“呀,发烧了!”我赶紧送他去医院看医生。39度,烧得挺厉害,输完液以后,我又将他送回五里以外的家里。当我回到宿舍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病愈后,他把药费送给了我,我说:“同学们同意用我们班的班费垫付你的医药费了。”该生很感动,含泪说:“老师,我对不起你。以前我做了许多错事,给您天了很多麻烦,也给班级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从今以后,我会好好学习,改正缺点。我还要感谢同学们。”我说:“行,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改正错误。”他还向数学老师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通过此事,唤起了他的学习信念,该生学习进步很快,第二学期成绩榜上有名。
  转化差生并不能一口吃出胖子,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从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长期艰难过细的做工作是会有收获的。很少有哪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有效方法,光靠一两句不由衷的表扬和苍白无力的激励,仅仅凭一点点令人失实的措施。那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心理品德有问题的学生,都能很快顺利的转变成一个个优秀的学生吗?那是不可能的。
  转化差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学生与老师间要平等、信任,不应凌驾学生之上.大声训斥,更不能用处罚的方法来束缚学生。教育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人际交往合作的过程。教育方法好有利于和谐、民主、平等合作氛围的形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也有利于个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英国心理学家彼得·麦克菲尔说过:“孩子们从接受的关爱和温暖中得到快乐,他们的幸福源泉来于此,而且当他们受到这种尊重和爱护的同时,也会用同样方法对待他人。”正因为我们在平时过多的来用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包括大声训斥、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所以才会出现一些教育问题和问题学生(即差生)。
  总之,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件很难的事,我们做一名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因为工作方法欠缺,使一个学生落伍。对每位学生必须友善,尊重学生人格,做好、做细、做实,不能光从学习成绩高低去看待学生,也不可用一好遮百丑的眼光去看待一切。我们应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当今的教育教学,从最细微的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习惯着手,发扬滴水穿石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齐努力,差生转化工作将会做得更好。
其他文献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美术设计三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工作。在招生并轨前10年,服装美术设计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完全围绕学生对口升大学;招生并轨后10年,虽然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整合,逐步转向以学生就业为主,但大多数学校对服装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力度明显不足,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盲目,教学内容孤立、随意,既不考虑学生的
期刊
在2007年6月的早些时候,一份白宫报告草稿被泄漏给媒体。本该一年前送交联合国的报告说,美国2020年释放的温室气体几乎比2000年多出20%,人们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会逐渐加大,而不是急剧或逐渐下降。正如科学家们已经确认其必然如此的那样。情况怎么会是这样呢?面对人类迄今为止给自己造成的最大危机,我们怎么还能继续安之若素呢?  挪威极地研究院的主任金·霍尔曼说,最近几年他在北极新奥勒松观测点目睹了冰川
期刊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懂得,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学生的表率    1、要做到亦师亦友  对待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待进生,都要以真诚待之。让他们感觉到在老师的眼里和心里,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是均等的。平时,应当以朋友的身份教育、引导、帮助、关心他们。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让他们在朋友式的交谈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同时,明白班主任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需要音乐教学的刨新,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以其丰富的多变的表现手法,强烈的情感意识,鲜明的音乐形象,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应试教育的下,音乐教学方法简单、生硬,素质
期刊
如今的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什么课,开始大都是“创设情景”。此种流行,我想不仅与近几十年来教育理论发展有关,更与新课程教学的价值导向有关,表明教师已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中来了,可喜可贺、可褒可奖。但是,据我观察,尽管有不少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吸引了学生,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攀爬支架,课堂有活力有效率,可也有不少教师只把它视为点缀甚至因此迷失了教学方向。以我2008年收集到的赛课教案为例:同执教
期刊
【摘要】细节描写是通讯的生命,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深度。三言两语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整篇文章散发神韵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细节都值得一写,必须有目的的进行选择,紧扣主题、展现人物个性,给文章增添感染力的细节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人物通讯;细节描写    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忘了,可其中的一两个生动的画面或许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读一部小说,其他的内容都忘了,其中的
期刊
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任何感染力。我感到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所以,在写作实践中应加强学生细节描写的练习,让作者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
期刊
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却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部分新生认为复习课枯燥乏味,“新瓶装陈醋”,提不起精神;一些教师也不认真对待,不复习初三内容就赶进度或者草草复习就开始新课学习。还有教师不了解初中教材的变化,还使用初三旧教材来复习,这些做法都对过渡复习的科学规律性认识不够。过渡复习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    一、教材内容的需要    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
期刊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人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期刊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这是新课程的关键所在。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其实早已超出了学科课程的范围,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所谓的课程。不仅是指以知识为主的“文本课程”,而且包括在活动过程中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亦即“体验课程”。可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且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由此而言,师生不能只是执行课程计划,而且要共同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