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有效途径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4374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本文作者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理论联系实际,简要的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朗读训练;品味语句;激发想象
  语感是在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是一种立体的感觉,是语文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区分开来的分水岭,正如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的区别分别在色彩感、线条感和乐感上一样。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只有加强语感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注重朗读训练是培养语感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坦言:“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诵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语音是否准确、用语是否恰当和句子是否通顺?语感强的人一听就能一目了。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吟咏诵读,才能触发学生丰富的语感。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着重把握“三大关”:
  第一关:教师示范朗读
  叶圣陶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诸如七年级上册的《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比较适合教师的示范朗读,一般来说教师范读前,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这样学生会听得更认真,往往对教师经典的朗读油然产生美的共鸣。譬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要应用轻柔、缓慢的语调和充满喜悦的基调去朗读,从而让学生在教师范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春天的无限美妙,涌起朗读的欲望,达到学生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
  第二关:指导学生朗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必须科学指导学生自己参与朗读,并且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做到眼到、口到、目到、心到,充分调动他们的多感官功能,抑扬顿挫的投入到诵读之中,让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更细腻、更真切,产生审美效果。当然朗读方法应该丰富多彩,齐读、小组读和学生个别读务必有机结合,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学生的朗读会热情高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关:注重理解感悟
  学生朗读课文不但要读得有声有色,而且还要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笔者在讲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引导学生反复有表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技艺指导,尤其是重音的处理,让学生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实践证明: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投入朗读,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拨,学生往往体会得很快,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品味语句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
  学生的朗读既是一种口头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依据语境,解读语意。譬如朱自清的《背影》,在写到父亲“走过去”买橘子的“背影”时,文中的语句给千万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那肥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一连串镜头中,深刻地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有了这种真情实感的体会,学生在朗读文段时,语感便可应运而生了,从而摆脱了那种“为朗读而朗读”的心理,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其次,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文句意蕴。学生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分析,把耳闻目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体验联系起来,有的放矢的让他们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真切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譬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笔下的“春”时,要求学生也联系自身的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以及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经历,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
  三、善于激发想象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动力
  青少年朝气蓬勃,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一般而言,所有成功的阅读都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审美想象性活动,因为作者用文字表达的内容与自己心中所要表达的意蕴总会有一定的社交距离和情感距离。这种距离,从本质上说是由语言的局限性造成的。但这种局限性也给阅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言虽尽而意无穷,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和一个简单场景的感悟也需要展开想象的。所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在脑海中“复活”这些场景,诸如人物的外貌、所处的时间、地点、动作等。其实,这些不仅仅是对作品内容的简单复原,它还包含着学生的许多创新。诚如法国作家萨特所说:“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结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假如读《卖炭翁》,设想一下主人翁的眼神是炯炯有神还是焦虑不安?设想一下他的身姿,是挺直的脊梁还是弯弓般的驼背?还有他的头发、脸色、手指、着装等。在这种阅读状态下,学生的创新和作者的创作齐头并进,相得益彰,达到创新与欣赏合为一体,阅读的愉悦和收获美不胜收。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是实施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务必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奥秘,切实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为新课程改革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兴初中)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渐人人心,对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也有了一个根本的转变,即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由过去惟一的标准转变为是实现教育教学的工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地发展,打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感知,促进其全面发展,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而探究式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笔者在分析探究式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数学课堂;学生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课
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各种新型的理念与模式层出不穷,为中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补偿性体能”研究属于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课题,其出发点与主导理念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从故事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和应用情境等方面谈创设多元情境,提高课堂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情境;优化  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
位于黄海之滨,如泰河畔南通汽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如东分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的二级汽车站,营运班车126辆,日发班次500多个,旅客运输覆盖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华东地区。半个多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才能演绎出精彩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物理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验、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不仅能起到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是华池县的优质地方特产之一,其干制品因耐贮藏,耐运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在我县境内均有种植,常年栽植面积800h㎡,年提供干制品17
本学期94、95级经济类有关专业开设的"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将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本次考试的题型有: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阅读分析(包括规范
以"草莓利用沼渣沼液进行立体栽培"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优势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具体举措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切实实现立体栽培的良好经济收益提供一定的依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对行政伦理提出了挑战,对行政价值和行政个体伦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人们在批判新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行政伦理的思考,提出了新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