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改善并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本文针对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当下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一些特征,并针对大学生阅读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邵阳学院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翁同龢有一副对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1]阅读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仅依靠课本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当是生活的常态,更应当是大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大学生课外阅读”这一关键词,出现的近几年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讀的论文就有91989篇,其中湖南省3701篇,仅占总数的4.02%。与北京、上海等省份比较,湖南省在大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如图1各省大学生课外阅读文献量所示,就2014年而言,上海市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献量是湖南省的5倍之多,北京市是湖南省的7倍之多。基于当下湖南省在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和文献量不多的背景下,我们在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申请提出“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以邵阳学院为例”的课题,借此分析邵阳学院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次采取随机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纸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的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外语系、艺设系、音乐系、生化系和政法系各年级各专业的本科生及少量预科生。纸质问卷由科研小组成员发放,采取不定时随机调查的方式,在学校的教学楼、自习室、阅览室及寝室等场所进行问卷填写并及时回收。
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5份,收回有效率高达97%。如表1为调查对象情况表,由被调查者的系别、年级和性别三部分构成。调查问卷以选择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组合而成。选择性问题涉及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阅读的类型、阅读的载体、阅读的数量、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动机及影响阅读的因素和购书金额等,共11个问题。开放性问题是让调查对象填写个人信息包括系别、年级与性别及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表1调查对象情况表显示被调查人以中文系学生居多,达到184人,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37.97%,其次是外语系98人,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20.21%,而政法系只有31人,占全体总人数的6.39%,主要原因是政法系在李子园校区只有预科班。年级人数一栏中显示大四学生明显比其他年级人数少很多,我们分析得出的原因是大四学生绝大多数都已离校或参加实习,通常不在自习室和寝室,所以只有较少数人收到调查问卷。在性别一栏显示调查人数男女生比例的差别明显,其中男生71人,占全体人数的15.05%,女生412人,占全体人数的84.95%。这是因为李子园校区的专业普遍偏向文学艺术类,女生人数原本就居多。总的来说此次调查人数分配比例符合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各个系别人数比例和男女生所占比例。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阅读态度和行动不匹配。
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态度和行动不匹配,表现在阅读态度良好但阅读量不大。
对阅读态度的调查,在设计问卷时我们有意把调查课外阅读态度的问题放在第一道,旨在让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前提下遵从本心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设计问题为“您对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态度是?”答案选项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必须大量阅读、可以适量阅读、阅读专业书籍就好、无所谓、可以不需要阅读和其他。根据图2阅读态度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我校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呈优良趋势,其中有51.75%的大学生表示可以适量阅读,并有36.08%的大学生表示必须大量阅读。也就是说有将近90%的大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可取的。
但是从阅读量来看,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不大。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从两个方面来衡量:每学期平均阅读的书本数目和每周平均阅读时间。表2数据显示,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并不大,在调查者中有26.6%的人平均每学期阅读的书本数不足5本,也就是说,26.6%的大学生每年阅读书本数少于10本,更有89.28%的大学生每年阅读书本数少于40本,其中包括电子书和实体书。这个数据与犹太人每人每年阅读书刊64本[2]的阅读量相比,相对偏低。不过,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在被调查的6个系中,中文系的少数学生表示每学期阅读的书本数量在50本左右。
从阅读时间来看,我校大学生阅读时间相对较少。如表2所示有25.36%的人每周平均阅读时间在5小时以下,由此可知,在调查者中有25.36%的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更有64.53%的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2小时。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统计结果并结合图3的阅读态度图分析发现,虽然我校大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是良好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做到。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个性化特征。
大学生阅读兴趣的个性化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阅读媒介上倾向于电子媒介和纸质媒介,在影响阅读的因素上倾向于个人兴趣,在阅读动机上倾向于兴趣爱好。
在對大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过程中,我们经过反复讨论和测试,在调查问卷里加入三道多项选择题:“您经常选择哪些媒介方式进行阅读?”“您认为影响您阅读的因素是?”“您经常以何种态度去阅读?”并将它们分别放在第3、5、6题。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观察图3的阅读媒介倾向图可知,大学生对阅读媒介的选择主要倾向于纸质传媒和电子传媒,但是各个系别对于阅读媒介的关注度有细微的差异。统计发现在使用纸质媒介阅读的学生中有57.07%的大学生是来自中文系的,可见与其他阅读媒介相比,中文系的学生更喜欢纸质传媒的阅读方式。证实徐雁的调查结论即“纸本书籍在现代和将来的阅读生活中不断边缘化,但其‘后果’可能并不会如经验主义者们设想的那么严重……”[3]。与中文系不同,外语系和生化系的学生更倾向于电子传媒的阅读方式。其中生化系倾向电子传媒的人数达到54.84%,外语系倾向电子媒介的人数不相上下,达到了53.06%。 从图4阅读因素倾向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个人兴趣、作家名气、书籍内容、他人推荐等阅读因素的选项中,倾向于个人兴趣的大学生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7.53%。从图5阅读动机倾向图中可以发现,在专业需要、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面、打发时间等阅读动机选项中,倾向于兴趣爱好的大学生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6.70%。也就是说在调查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课外阅读时倾向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要原因是:(1)带有补偿心理。学生在高中时期迫于学习压力大,没能阅读到喜爱的书籍,进入大学学习压力减少后,更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带有补偿心理,渴望实现未完成的心愿,其中就包括阅读课外书籍。(2)学校没有指定的课外阅读书目。现代信息多样化,书籍种类更是琳琅满目,使得学生只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基础性选择。(3)大学生已经成年,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从图6书籍类型倾向图可知,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类型以经典名著和休闲娱乐为主。有256名大学生表示最喜欢的书籍类型是经典名著,这个倾向占整体调查人数的53.40%,也就是说在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偏爱经典的,乐于追求文学的精神美,享受经典名著带来的微妙感悟。除了经典名著外,还有休闲娱乐类也是我校大学生的偏爱,比例达到45.15%,即有219名大学生表示最喜欢书籍类型是休闲娱乐类书籍。现在看来,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注重娱乐性。详细分析图8,发现喜欢历史人物传记类的大学生有185名,达到38.14%。这些数据都说明我校大学生对书籍内容是有选择的且是多样的,同时表明我校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个性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取向等优良品德。
(三)校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缺乏阅读目标。
经调查研究,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时间紧,时间更多的是用来忙于学业或其他活动。一方面大学里有很多社团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上需要参加英语四级、普通话过级、计算机过级等,因而用在阅读书籍方面的时间很少。另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缺乏阅读目标。大学生活是忙碌又新鲜的,一些刚进校的大学生对生活、对学习感到无比困惑和迷茫,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外,其他一无所知。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从中学被动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而是把读书当成专业学习之外的“课外”的事情,致使校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普遍缺乏阅读目标。
四、调查对策及建议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坏。”[4]书海无涯却良莠不齐。高校需要尽早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书籍,形成正确的阅读原则。如专业课上导师可以列举一些参考书目并设置读书目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或爱好确定大致閱读目标,有选择性地选择阅读书目,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顺序,配合学科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品位。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些许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阅读与经典阅读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若不能及时得到正确引导将最终影响大学生人格完善。
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引导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的时候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在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从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学校应该加强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的技能和最新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培养阅读能力,指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如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和提供便捷及时的网络阅读导航;在校园网上实现书目导读,把那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优秀书籍推荐给大学生,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读书方向给予引导,避免大学生盲目浏览,节约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我国教育家朱永新曾说:“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5]读书健全人的三观,使人终身受益。我们希望通过此文呼吁更多大学生加入课外阅读行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读书”[J].图书馆杂志,2014(04).
[2]张贺.“全民阅读”离我们有多远[N].人民日报,2007-04-24(14).
[3]徐雁.“新阅读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J].图书馆杂志,2012(01).
[4]李福生主编,教育实践探索文萃[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89.
[5]马蒙蒙.孩子的命运妈妈决定[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94.
基金项目:
1.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以邵阳学院学生为例”,项目编号:442;
2.邵阳学院教改课题“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JG12。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邵阳学院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翁同龢有一副对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1]阅读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仅依靠课本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当是生活的常态,更应当是大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大学生课外阅读”这一关键词,出现的近几年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讀的论文就有91989篇,其中湖南省3701篇,仅占总数的4.02%。与北京、上海等省份比较,湖南省在大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如图1各省大学生课外阅读文献量所示,就2014年而言,上海市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献量是湖南省的5倍之多,北京市是湖南省的7倍之多。基于当下湖南省在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和文献量不多的背景下,我们在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申请提出“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以邵阳学院为例”的课题,借此分析邵阳学院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次采取随机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纸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的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外语系、艺设系、音乐系、生化系和政法系各年级各专业的本科生及少量预科生。纸质问卷由科研小组成员发放,采取不定时随机调查的方式,在学校的教学楼、自习室、阅览室及寝室等场所进行问卷填写并及时回收。
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5份,收回有效率高达97%。如表1为调查对象情况表,由被调查者的系别、年级和性别三部分构成。调查问卷以选择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组合而成。选择性问题涉及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阅读的类型、阅读的载体、阅读的数量、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动机及影响阅读的因素和购书金额等,共11个问题。开放性问题是让调查对象填写个人信息包括系别、年级与性别及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表1调查对象情况表显示被调查人以中文系学生居多,达到184人,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37.97%,其次是外语系98人,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20.21%,而政法系只有31人,占全体总人数的6.39%,主要原因是政法系在李子园校区只有预科班。年级人数一栏中显示大四学生明显比其他年级人数少很多,我们分析得出的原因是大四学生绝大多数都已离校或参加实习,通常不在自习室和寝室,所以只有较少数人收到调查问卷。在性别一栏显示调查人数男女生比例的差别明显,其中男生71人,占全体人数的15.05%,女生412人,占全体人数的84.95%。这是因为李子园校区的专业普遍偏向文学艺术类,女生人数原本就居多。总的来说此次调查人数分配比例符合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各个系别人数比例和男女生所占比例。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阅读态度和行动不匹配。
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态度和行动不匹配,表现在阅读态度良好但阅读量不大。
对阅读态度的调查,在设计问卷时我们有意把调查课外阅读态度的问题放在第一道,旨在让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前提下遵从本心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设计问题为“您对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态度是?”答案选项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必须大量阅读、可以适量阅读、阅读专业书籍就好、无所谓、可以不需要阅读和其他。根据图2阅读态度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我校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呈优良趋势,其中有51.75%的大学生表示可以适量阅读,并有36.08%的大学生表示必须大量阅读。也就是说有将近90%的大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可取的。
但是从阅读量来看,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不大。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从两个方面来衡量:每学期平均阅读的书本数目和每周平均阅读时间。表2数据显示,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并不大,在调查者中有26.6%的人平均每学期阅读的书本数不足5本,也就是说,26.6%的大学生每年阅读书本数少于10本,更有89.28%的大学生每年阅读书本数少于40本,其中包括电子书和实体书。这个数据与犹太人每人每年阅读书刊64本[2]的阅读量相比,相对偏低。不过,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在被调查的6个系中,中文系的少数学生表示每学期阅读的书本数量在50本左右。
从阅读时间来看,我校大学生阅读时间相对较少。如表2所示有25.36%的人每周平均阅读时间在5小时以下,由此可知,在调查者中有25.36%的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更有64.53%的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2小时。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统计结果并结合图3的阅读态度图分析发现,虽然我校大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是良好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做到。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个性化特征。
大学生阅读兴趣的个性化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阅读媒介上倾向于电子媒介和纸质媒介,在影响阅读的因素上倾向于个人兴趣,在阅读动机上倾向于兴趣爱好。
在對大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过程中,我们经过反复讨论和测试,在调查问卷里加入三道多项选择题:“您经常选择哪些媒介方式进行阅读?”“您认为影响您阅读的因素是?”“您经常以何种态度去阅读?”并将它们分别放在第3、5、6题。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观察图3的阅读媒介倾向图可知,大学生对阅读媒介的选择主要倾向于纸质传媒和电子传媒,但是各个系别对于阅读媒介的关注度有细微的差异。统计发现在使用纸质媒介阅读的学生中有57.07%的大学生是来自中文系的,可见与其他阅读媒介相比,中文系的学生更喜欢纸质传媒的阅读方式。证实徐雁的调查结论即“纸本书籍在现代和将来的阅读生活中不断边缘化,但其‘后果’可能并不会如经验主义者们设想的那么严重……”[3]。与中文系不同,外语系和生化系的学生更倾向于电子传媒的阅读方式。其中生化系倾向电子传媒的人数达到54.84%,外语系倾向电子媒介的人数不相上下,达到了53.06%。 从图4阅读因素倾向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个人兴趣、作家名气、书籍内容、他人推荐等阅读因素的选项中,倾向于个人兴趣的大学生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7.53%。从图5阅读动机倾向图中可以发现,在专业需要、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面、打发时间等阅读动机选项中,倾向于兴趣爱好的大学生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6.70%。也就是说在调查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课外阅读时倾向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要原因是:(1)带有补偿心理。学生在高中时期迫于学习压力大,没能阅读到喜爱的书籍,进入大学学习压力减少后,更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带有补偿心理,渴望实现未完成的心愿,其中就包括阅读课外书籍。(2)学校没有指定的课外阅读书目。现代信息多样化,书籍种类更是琳琅满目,使得学生只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基础性选择。(3)大学生已经成年,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从图6书籍类型倾向图可知,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类型以经典名著和休闲娱乐为主。有256名大学生表示最喜欢的书籍类型是经典名著,这个倾向占整体调查人数的53.40%,也就是说在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偏爱经典的,乐于追求文学的精神美,享受经典名著带来的微妙感悟。除了经典名著外,还有休闲娱乐类也是我校大学生的偏爱,比例达到45.15%,即有219名大学生表示最喜欢书籍类型是休闲娱乐类书籍。现在看来,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注重娱乐性。详细分析图8,发现喜欢历史人物传记类的大学生有185名,达到38.14%。这些数据都说明我校大学生对书籍内容是有选择的且是多样的,同时表明我校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个性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取向等优良品德。
(三)校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缺乏阅读目标。
经调查研究,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时间紧,时间更多的是用来忙于学业或其他活动。一方面大学里有很多社团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上需要参加英语四级、普通话过级、计算机过级等,因而用在阅读书籍方面的时间很少。另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缺乏阅读目标。大学生活是忙碌又新鲜的,一些刚进校的大学生对生活、对学习感到无比困惑和迷茫,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外,其他一无所知。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从中学被动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而是把读书当成专业学习之外的“课外”的事情,致使校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普遍缺乏阅读目标。
四、调查对策及建议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坏。”[4]书海无涯却良莠不齐。高校需要尽早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书籍,形成正确的阅读原则。如专业课上导师可以列举一些参考书目并设置读书目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或爱好确定大致閱读目标,有选择性地选择阅读书目,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顺序,配合学科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品位。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些许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阅读与经典阅读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若不能及时得到正确引导将最终影响大学生人格完善。
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引导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的时候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在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从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学校应该加强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的技能和最新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培养阅读能力,指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如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和提供便捷及时的网络阅读导航;在校园网上实现书目导读,把那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优秀书籍推荐给大学生,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读书方向给予引导,避免大学生盲目浏览,节约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我国教育家朱永新曾说:“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5]读书健全人的三观,使人终身受益。我们希望通过此文呼吁更多大学生加入课外阅读行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读书”[J].图书馆杂志,2014(04).
[2]张贺.“全民阅读”离我们有多远[N].人民日报,2007-04-24(14).
[3]徐雁.“新阅读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J].图书馆杂志,2012(01).
[4]李福生主编,教育实践探索文萃[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89.
[5]马蒙蒙.孩子的命运妈妈决定[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94.
基金项目:
1.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以邵阳学院学生为例”,项目编号:442;
2.邵阳学院教改课题“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JG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