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理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相关定义,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数学运算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数学技能的提升缺乏必要的重視或过于片面,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本文主要从活跃课堂气氛、改进学习方式、重视生活实践等方面入手,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探讨
一直以来,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都存在一个误区,即单纯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这种教学思想显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观察实际教学工作可以发现,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会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很少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各种事物,学生得到的是“知识”而不是“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运用上,推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真正落实。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强、表现欲旺盛。部分教师为了维持一个较好的课堂秩序,态度比较严厉,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气氛较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因为担心受到教师的批评而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思维逐渐变得“懒惰”,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环境基础因此不复存在。所以,教师要学会接受并引导学生个性的发挥,只有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数学思维才能获得充分的锻炼空间。
例如,在学习有关方位的知识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学生在回答完这个问题后,思维很可能会继续拓展,开始思考并表达其他的位置关系,比如公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等。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合适的时间以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方向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巩固。
二、丰富教学方式,照顾不同需求
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但缺乏教学方式上的变化,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另一方面也很难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可能面临较为特殊的学习问题,又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以至于成为学困生,对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引入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同时也能较好地弥补自身缺陷,以促进全体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方位知识的进阶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把方位与数字运算结合起来,问题中既包括相对位置的判断,同时也包括路程或步行时间的计算。在这种问题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成小组,由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力强的学生A判断位置关系,运算能力强的学生B则根据教师给出的条件计算路程距离或步行时间。但是两位同学要互相学习对方的思路及方法,得到答案后由学生A复盘计算过程,学生B则阐述是如何进行位置判断。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弥补数学核心素养上的不足。
三、重视生活实践,锻炼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看做是各方面数学能力的有机结合,而能力的提升需要反复的实践应用。数学知识中的抽象概念或理论比较多,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带给学生“实感”,不容易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能力的用处。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浅显,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常见,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另外,教师也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运用数学知识去看待并解决问题,既锻炼他们的能力,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后,教师可以把班级中的某些事物交给学生来完成。如需要用班费购买某些集体用品,单价是多少,又需要多少份,班费够不够等。学生会把这种技能迁移到生活中去,改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看法。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敢于把生活中涉及到计算的事物交给孩子去做,让他们意识到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自己能够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帮助,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乐于利用数学思维去考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具备,不仅代表着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把握住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加强探索与创新,尽可能地贴合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骆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6-57.
[2]林梦怡.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18+12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探讨
一直以来,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都存在一个误区,即单纯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这种教学思想显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观察实际教学工作可以发现,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会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很少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各种事物,学生得到的是“知识”而不是“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运用上,推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真正落实。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强、表现欲旺盛。部分教师为了维持一个较好的课堂秩序,态度比较严厉,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气氛较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因为担心受到教师的批评而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思维逐渐变得“懒惰”,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环境基础因此不复存在。所以,教师要学会接受并引导学生个性的发挥,只有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数学思维才能获得充分的锻炼空间。
例如,在学习有关方位的知识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学生在回答完这个问题后,思维很可能会继续拓展,开始思考并表达其他的位置关系,比如公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等。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合适的时间以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方向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巩固。
二、丰富教学方式,照顾不同需求
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但缺乏教学方式上的变化,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另一方面也很难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可能面临较为特殊的学习问题,又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以至于成为学困生,对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引入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同时也能较好地弥补自身缺陷,以促进全体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方位知识的进阶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把方位与数字运算结合起来,问题中既包括相对位置的判断,同时也包括路程或步行时间的计算。在这种问题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成小组,由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力强的学生A判断位置关系,运算能力强的学生B则根据教师给出的条件计算路程距离或步行时间。但是两位同学要互相学习对方的思路及方法,得到答案后由学生A复盘计算过程,学生B则阐述是如何进行位置判断。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弥补数学核心素养上的不足。
三、重视生活实践,锻炼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看做是各方面数学能力的有机结合,而能力的提升需要反复的实践应用。数学知识中的抽象概念或理论比较多,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带给学生“实感”,不容易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能力的用处。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浅显,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常见,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另外,教师也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运用数学知识去看待并解决问题,既锻炼他们的能力,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后,教师可以把班级中的某些事物交给学生来完成。如需要用班费购买某些集体用品,单价是多少,又需要多少份,班费够不够等。学生会把这种技能迁移到生活中去,改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看法。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敢于把生活中涉及到计算的事物交给孩子去做,让他们意识到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自己能够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帮助,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乐于利用数学思维去考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具备,不仅代表着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把握住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加强探索与创新,尽可能地贴合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骆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6-57.
[2]林梦怡.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18+121.